循環新格局 將促進中國經濟繼續健康發展

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燕玲(作者為中國銀行前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當前經濟形勢仍然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為突出。在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明確判斷了當下的嚴峻形勢,並在此基礎上,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戰略將貫穿“十四五”始終,成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主線。

循環新格局 將促進中國經濟繼續健康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與上月持平,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 劉紅梅製圖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提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反映了當下時期的特殊背景,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全球化發展受阻。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和持續,全球化發展受到巨大沖擊。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報告,今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全球貿易額減少了3%。聯合國統計活動協調委員會(CCSA)發佈的報告,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貿易環比下降27%。全球貿易停滯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更加巨大。

筆者認為,今年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大的外部變化,將會帶來全球性經濟衰退。

第二,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目前,國際政治格局處於更加動盪的狀態,摩擦不斷、衝突不止,尤其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後,極力遏制中國發展。

第三,我國經濟韌性十足。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衝擊,我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是,經過積極的防疫措施,穩健的政策支持,二季度GDP實現了3.2%的正增長,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國家。這體現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在筆者看來,儘管國際環境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基本盤沒有改變,在此背景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則非常及時,能有力促進經濟繼續健康發展。

在新格局的發展層面,筆者有三大建議:首先,需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其次,把握內外結構規模的均衡,實現內循環做大、做全、做強,外循環把控力度,做到收放自如;最後,內外互補互進,實現雙環流。以產業升級為先導,輔以方向準確投資,進而激活消費升級。

具體來説,有三個重要抓手可以促進新格局的快速發展。

第一,增加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點。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在疫情期間,宅經濟、無接觸經濟火爆發展,同時催生出快餐、方便食品等食品行業的需求和發展。筆者認為,雙循環需要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機制優化,擴大最終消費,而滿足廣大人民羣眾的高品質需求,是擴大內需重要的發力點。

第二,金融發力助力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雙循環格局的實質是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並且使對內對外得到質的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不僅是世界強國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其必要的工具。從金融的視角看,我們需要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場,公正的監管部門以及強大的貨幣體系和機構投資者,從而構成健全金融體系的硬件基礎。

第三,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地實施是保障格局形成的關鍵。在規劃接下來的發展目標時,中央政治局會議着重強調了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

筆者認為,在當下充滿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中,若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根本上還是要依靠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而要發展壯大我國的實體經濟,則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積極調整升級我國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鼓勵科技創新。同時,繼續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創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公平、公正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以實現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説,在關鍵的歷史時期,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發展的又一起點,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發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破除面臨的困境,推動我國經濟繼續穩步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1 字。

轉載請註明: 循環新格局 將促進中國經濟繼續健康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