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不良大作戰
近日,面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多次公開表態並撰文提示風險。
郭樹清在《求是》雜誌撰文表示,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預計今年總體槓桿率和分部門槓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賬可能大幅增加。同時表示,監管部門已經採取措施,及早謀劃、積極應對。備足備好未來抵禦風險的“彈藥”,同時,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
“不可避免”在於疫情先後衝擊需求端、供給端,隨後共同作用到細分領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與製造業都是受此影響的幾大關鍵行業。這些行業一起遭遇經營困難、資金鍊緊張、斷裂、無力還款等情況,壞賬增加早在意料之中。
服務業關聯着廣大的就業主體,批發零售業則關聯着外向型經濟的中小民企、貿易融資類企業,製作業不僅存在行業,還涵蓋了大量產能過剩行業。在疫情催化中,很多低層次的生產企業在市場環境劇變中迅速被淘汰,成為佔用銀行大量信貸資金的“殭屍企業”,將壞賬的隱患越埋越深。
銀行資產的質量反映本身常有滯後期,加上疫情期間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不良風險呈現出特殊的滯後性,未來一段時間不良風險很可能“先抑後揚”。
今年初,各地監管部門鼓勵支持銀行機構對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到期貸款允許展期和續貸。受此影響,一方面,造成暴露時間階段性延遲。另一方面,未來隨着這些政策的逐步退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惡化壓力會加速顯現,不良貸款率可能一下子攀升。
過去幾年,信貸膨脹帶來資產擴張,規模變大,風險結構趨於複雜。龐大的銀行不良資產也催生了新的市場。為了將不良貸款移出資產負債表,緊張焦慮的銀行求諸資產證券化。AMC大展身手,各式接盤者層出不窮,迂迴重組、左手倒右手,不良資產攀升也帶來不良資產處置的風生水起,警惕銀行不良風險,還應警惕銀行花式去壞賬的風險。
任何時候,風險防控當是銀行業工作的永恆主題。可以預見的是,經濟承壓還要維持一段時間,針對受到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推出的扶持政策將會持續,如何把控風險,精準使用抵禦風險的“彈藥”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更全面的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將等更多指標納入監管工具箱,都將成為緊迫而艱鉅的抗風險工作。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