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區塊鏈為什麼會在現在如此受重視?僅僅因為它是一門新的互聯網技術嗎?答案是否定的。
2008年,比特幣開啓了加密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的潘多拉魔盒,我們一方面需要釐清比特幣、穩定幣等加密數字資產的風險與挑戰,另一方面也要能夠看到區塊鏈作為一種提供信任、去中介化的底層基礎設施,在金融普惠、多方協作、數字化建設中的積極意義。
換句話説,區塊鏈包含着一種全新的社會關係的邏輯,這一邏輯使得傳統金融體系向數字金融建設成為可能,使得過去繁瑣、複雜的商業關係變得更加簡單、透明。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觸碰到了眾多強勢的商業主體的中心利益,開始主導一場生產關係的大變革。
所以無論是國家的戰略層面,還是“數字化社會”的建設發展來看,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相關智力成果的保護就變得尤為重要,甚至於有些國家和地區把區塊鏈專利數量比作“軍備競賽”。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11月發佈的《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顯示,全球公開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數量高達1.8萬餘件,中國佔比超過半數,居全球第一。
螞蟻集團副總裁白建民,主管知識產權及訴訟,他告訴鏈得得,在最近的兩三年內,區塊鏈的專利申請開始暴漲。作為一個可量化的指標,“區塊鏈專利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區塊鏈的火爆。
提防“偽區塊鏈專利”專利申請一般要經過“提交申請—受理—初審—公佈—實質審查—授權”等幾個環節,授權專利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專利技術的“含金量”。
“專利從申請到授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最終獲得授權並非易事。除了需要技術本身比較過硬,具備足夠的創新,還需要申請主體如企業/機構的知識產權團隊,代理機構的緊密配合,並且投入高昂的費用來申請和維持專利。”
7月1日,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發布《2020年區塊鏈領域全球授權專利報告》。 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5月14日,區塊鏈領域在全球範圍內共有3924件授權專利,在2019年達到1799件。在全球已獲得授權的區塊鏈專利排名中,支付寶以212件區塊鏈授權專利數位列全球第一,IBM和韓國的Coinplug分別以136、107件位列二三位。
在前十二名中僅包括兩家中國企業,另一家是騰訊,以42的授權專利數量排名第9位。
Top專利權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
白建民説:“判斷一項專利是否有價值是要通過市場來檢驗的,但‘授權專利’是一個客觀標準,獲得授權的專利是具有初步價值的專利。因為專利的授權需要經過專業審理,比如經過比較嚴格的新穎性檢索和創造性判斷後,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才可能獲得授權。所以授權的區塊鏈專利數量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家公司在區塊鏈技術創新上的真實水平,而不應該僅僅看申請的數量。”
鏈得得注意到,在行業的早期發展階段,有些企業單純以“區塊鏈專利”的由頭來標榜自己的競爭力,但技術能力稍顯薄弱、業務落地場景匱乏,即便在專利申請上也存在很多貓膩。
專利專家華冰曾經在文章中指出,在區塊鏈專利的申請中,有一些專利雖然被列為區塊鏈專利,但實際上與區塊鏈並不怎麼相關。
有業內人士告訴鏈得得,本來一個和區塊鏈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發明,如果在專利申請中寫明該發明可以通過區塊鏈來實施,或者其中的一些信息可以存儲在區塊鏈上,這個專利很可能也會被納入區塊鏈專利。正如區塊鏈行業有偽區塊鏈應用,在專利方面也有偽區塊鏈專利。因此,專家建議,結合申請量和授權量,才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區塊鏈專利。
事實上,將審查時間考慮在內,可以預見的是,一兩年以後,等潮水逐漸褪去的時候,那些“偽區塊鏈申請”也自然會裸露出來。
“出海量”是重要指標白建民説,一項專利有沒有價值, 第一要看它是否是有效專利,即它的穩定性;第二要看這項專利技術在未來是不是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第三要看這項專利技術未來的可替代性強不強。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底層基礎設施,可以破除過去的信任壁壘,從而可以增強多主體之前的協作關係。作為一項面向未來的技術,區塊鏈在數字化浪潮下被看得格外重要。
由於專利一般都是超前的,所以也很難有人去精準預判5年或者10年後市場對於這項專利的接受程度。因此,無論是大型科技公司還是初創企業,都紛紛注重提前佈局專利保護。
一方面,當專利得到授權後,可以看作是公司技術實力的體現,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尋求從大量的專利基數中去贏下市場競爭,或者通過將專利技術許可給整個市場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許可制度的完善也是最近專利法修改所希望能夠引入的。
在《2020年區塊鏈領域全球授權專利報告》中,有兩項關聯數據引起了鏈得得的注意。在全球區塊鏈授權專利的市場佔比中,美國佔39%,韓國佔21%,中國排名第三,佔19%。這也從一方面説明這三個市場是目前最有可能先落地的區塊鏈市場。
區塊鏈領域授權專利國家/地區
阿里巴巴(含支付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的212件授權專利中,有126件是中國境外的國家/地區獲得授權的專利,境外授權比例超過59%,也進一步顯露了其區塊鏈全球佈局的目光。
在白建民看來,出海量也是檢驗其專利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他告訴鏈得得,相對於在國內申請專利,專利出海的成本要達到10倍甚至20倍之多,“你不可能隨便決定往海外市場砸這麼多錢,肯定需要對專利技術的創新水平有很高的把握,對市場和業務的發展有前瞻性的判斷。”
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硬道理在當前的區塊鏈產業發展中,兩類主體的技術創新最為活躍——一類是區塊鏈平台服務商,另一類是區塊鏈應用服務商。當然,很多公司會同時提供這兩種服務。鏈得得了解到,在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中,技術偏好和場景偏好基本上是“五五開”,有一半的專利圍繞在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半專注於應用場景開發。
此前,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區塊鏈負責人蔣國飛曾透露過,螞蟻集團在區塊鏈專利方面,基於業務邏輯和商業應用的佔比為38%,底層基礎技術佔比62%。
白建民表示,“我們一方面從2016年開始紮紮實實去鑽研技術,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商業公司,我們的重要使命還在於把研發出來的技術落地到具體的場景,為行業、為我們的客户提供商業價值,這些非常現實的需求反過來也促使我們能夠在各種商業場景中去設法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現在有50+場景,這些場景的需求和挑戰十分巨大,我們也是一個接着一個地攻堅。所以,從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再到大量的技術和場景落地,看起來成了一種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也就回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專利的申請為了什麼?不可否認,數量的積累會引起質變的產生,“出海量”的大小是檢驗專利質量的重要標準,但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解決技術瓶頸和場景落地問題。
以“隱私保護”為例,這是區塊鏈領域的難點。區塊鏈中各個節點持有相同的賬本,各個節點的賬本上存儲的數據一般是明文的,這對於一些商業應用場景無法滿足隱私保護的需求。而隱私保護方案也包括有零知識證明、安全多方計算、可信硬件環境、全同態密文計算等。
可信硬件(TEE)的隱私保護是螞蟻區塊鏈的創新解決方案。CN201910124771.4、CN201910127794.0、CN201910123012.6等6項關聯的隱私保護授權專利,都是針對區塊鏈上面向智能合約交易數據全生命週期隱私保護的方案。
該隱私保護方案中,定義了明文交易和隱私交易。明文交易即不涉及敏感信息不需要相應隱私保護的交易。隱私交易是針對特定含有敏感數據交易採用相應隱私保護技術的交易。其中隱私交易僅能由基於TEE保護的隱私交易處理引擎來處理,確保全鏈路和運行時的數據安全。相應的隱私交易產生的結果數據也需要進行加密保護。
這種隱私保護方案目前應用於大規模金融業務場景,提供了通用、高效和安全的數據隱私保護能力。
螞蟻區塊鏈平台網絡核心部高級技術專家魏長征告訴鏈得得,實際的聯盟鏈場景中,既有需要向聯盟成員公開的數據,也有僅能對指定交易參與方可見敏感商業數據。數據的隱私保護和授權邏輯與業務邏輯的設計緊密相連。通過基於可信硬件的隱私保護技術,在保證隱私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合約邏輯靈活的定義隱私模型和授權機制,確保所有的公開和敏感的數據都能夠安全的在聯盟鏈中流轉。既保證參與方的商業利益,也不破壞聯盟中信息共享和協作的機制。
授權專利的“護城河”區塊鏈仍處在行業發展的早期階段,還有很多商業場景的應用尚未大規模落地。在探討技術專利的情況下,也不能忽視商業場景的實施和應用。真正能夠在區塊鏈行業存活下來的企業一定有自己的發展路線,這條路規劃了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可實現大規模落地的產品路線,以及面向全社會開放的服務路線。
如果從授權專利這點來講,它會為企業建立起技術或產品的護城河,往大了看,在提倡“獨立自主創新”的區塊鏈國家戰略下,它會成為一個國家培養區塊鏈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區塊鏈領域授權專利趨勢
從2017年開始,授權專利的申請趨勢開始快速上升,2019獲得授權的區塊鏈專利達到1799件。此外,截止到2020年5月14日,2020年已經有1257件區塊鏈專利獲得授權(虛線表示非實際的趨勢)。可以預見,2020年整體獲得授權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將超越2019年的1799件,達到新的高峯。 (本文原發佈於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佈,作者:仇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