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開始真正讀懂魯迅的文章。
最近皮哥重讀了魯迅的《阿Q正傳》,這篇課文入選了中學課本,記得那時候讀還一知半解,現在讀立刻有了不一樣的體會,用魯迅自己的話説就是“深味到了一種濃黑的悲涼”。
讀完了以後我摸了摸已經發禿的腦門,真真察覺到自己也到了讀懂魯迅的年紀。
魯迅常被一些人詬病的地方在於:他沒有長篇代表作。
但在皮哥看來恰恰相反,真正考驗一個作家的是短篇,在極短的字數內能塑造出鮮活的人物,説出讓人回味的故事,那才是真正的功力!
魯迅就憑藉這些短篇小説和雜文,無可爭議地成為曹雪芹之後中國文壇第一人!
就拿這部《阿Q正傳》來説,小説只有2.62萬個字,可卻誕生了多少金句!
比如趙太爺對阿Q説:“你也配姓趙?”現在“姓趙的”已經成了權勢的代名詞。
比如阿Q對吳媽的表白語:“我想和你睏覺。”直接可以入選現在的“直男表白語錄”了。
再比如阿Q對小尼姑説的那句:“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這句戲謔之語即使放現在都不過時。
當然最經典的要數阿Q的那套經典的“精神勝利法”。
還記得最近很火的竊格瓦拉嗎?其實就是Cosply了阿Q。
竊格瓦拉被抓了這麼説:“監獄裏面個個都是人才,説話又好聽,我超級喜歡裏面的。”
阿Q被打了這麼説:“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竊格瓦拉成了許多人的精神領袖,其實這些都是魯迅玩剩下的。
《阿Q正傳》更經典之處在於塑造了阿Q這麼一個鮮高度概括的形象。
魯迅的文字字字珠璣,幾乎沒有閒筆,阿Q,阿Q,看似隨意的名字其實很有嚼勁兒。
Q就是一個長着鞭子的普通人,阿Q就是中國普通人的一個縮影,任何人都能從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只有魯迅這種筆力的才能寫得出來。
有人片面地把阿Q理解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丑角,是的,阿Q恃強凌弱,調戲吳媽,偷雞摸狗,愚昧無知,還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自我麻痹。
但他身上也有頗多可取之處,比如那種與生俱來的幽默感,那種沾染了僕僕風塵市井氣,甚至是受刑前迸發出的那種向死而生的泰然都是十分動人的。
甚至是最被人瞧不上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也有可取之處,它可能成為你身陷泥潭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精神勝利法”某種程度是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一脈相承的,當你應用此法得當,也能像李宗盛一樣,“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所以説,把阿Q當成笑話看那是沒讀懂,把阿Q當成悲劇看那是沒讀透,把阿Q當成一部“正傳”來看才是正確的閲讀方式。
讀完了小説,我又饒有興趣看了《阿Q正傳》的電影,沒想到這部1981年的老電影也給了我意外的驚喜。
像《阿Q正傳》這樣的國民級別小説是不好拍的,因為故事情節大家都知道,小説內涵在語文課本里也分析得相當透徹了,想要出奇出新很難。
這部電影的看點就是主角的演技。
阿Q的扮演者就是著名演員嚴順開,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是春晚上的小品“糧票的故事”,年長的觀眾可能還記得他主演的《新七十二家房客》,但他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就是阿Q了。
我們前面説了,阿Q是個高度概括化的形象,想要在影視劇裏具象化對演員有着極高的挑戰,稍有不剩就是個四不像。
但嚴順開很好地演活了阿Q這個角色。
他塑造的阿Q有着猥瑣、憨厚、勢力、善良、莽撞、懦弱的多面性,這些看似矛盾的特質被他的表演有機結合在了一起,看他的表演會很自然地回想起小説裏的文字,這種妥帖度幾乎是百分百的。
嚴順開老先生憑藉本片拿到了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2017年他離開人世享年80歲,這部電影也是他的代表作。
《阿Q正傳》的電影幾乎忠實於原著,將阿Q從落寞到“中興”再到淪為階下囚的過程完整還原,電影相較小説做了兩點改動。
第一,小説裏吳媽對阿Q是毫無感情的,電影中能感覺吳媽是對阿Q有好感的。
行刑前吳媽看到了遊街的阿Q,小説裏她的眼神是飄向遠方的,電影中她眼中含有惻隱,這樣處理讓電影有了更多的温度。
第二是小説裏增添了一段阿Q的夢境。
夢裏他成了身披鎧甲大鬧天宮的孫大聖,那些現實中欺負他的人一個個成了他的胯下玩物,這其實是對“精神勝利法”一種影像化的闡釋,非常的出彩。
當然魯迅這篇小説的特點是諷刺和隱喻,這在電影中很難用畫面呈現,所以影片裏用了大量的旁白來銜接劇情,這是本片的小小缺點,本片豆瓣評分8.4,是一部值得品味的佳作。
時代在發展,電影技術在進步,皮哥還是期待能拍出新版的《阿Q正傳》,因為這樣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這樣的人物永遠活在我們身邊。
有一天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説:好萊塢有《阿甘正傳》,中國電影有《阿Q正傳》!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