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與旅遊有關的八大關鍵詞
十九大,旅遊八大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被視為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成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統領性思路五大發展理念比較好的概括了中國當前發展的主線索和核心結構,也是黨執政中運用的基本原則,是我們規劃設計的指南,無論是城市規劃、旅遊規劃,還是項目設計,都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基本指南。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業內人士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要的宏觀戰略,旅遊有助於供給側改革大局,成為消費拉動的龍頭。全域旅遊下的旅遊投融資創新和旅遊業態創新是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適應新常態和大眾旅遊時代下旅遊發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徑。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的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如今“雙創”已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從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者,到大企業“內部雙創”的大工匠,再到投身“互聯網+農業+扶貧”的農業創客,越來越多來自大中小企業、涵蓋一二三產業的人們投身其中。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雄安設立國家級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作為引領未來中國發展的創新型、生態型、智慧型的特色之城,雄安新區必將吸引全世界的矚目和嚮往,應該也必將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因此,新區的規劃,應從頂層設計上融入旅遊理念,體現旅遊發展需求和配套功能,統籌謀劃好大旅遊發展的總體藍圖。
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截至目前,國家旅遊局共批准了兩批500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去年,500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共接待中外遊客18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76萬億元。
2013 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調研扶貧攻堅時首次提到精準扶貧,他指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精準扶貧。”2017年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脱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在扶貧攻堅中大有可為。會後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答記者問指出目前,旅遊扶貧佔扶貧任務的17%。
美麗中國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旅遊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515戰略”、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和“三步走”戰略,精心謀劃、鋭意創新,各項改革取得務實成效。隨着世界旅遊聯盟的建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佈,旅遊市場將更加廣闊,旅遊資源價值也將更加凸顯,中國旅遊業發展讓“美麗中國”名片更亮。
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