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童星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些曾經伴隨着每個人長大的小明星們,用自己尚且稚嫩的演技,為無數人的童年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可時間是個固執老人,在觀眾們長大的同時,童星也在不經意間變了模樣。
相信看過電影《寶貝計劃》的觀眾,對當時的那個萌娃主角馬修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個大大眼睛,一臉純真的萌娃,當年憑藉可愛的形象,一度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偏愛。
如今15年過去了,這個當初的萌娃,如今也變成了正好的模樣。
《寶貝計劃》中的萌娃寶寶因“厭世臉”走紅,網友:男大十八變?這個當初讓無數觀眾“母愛氾濫”的大眼萌娃其實原名叫蔡志強,是一名出生在澳大利亞的標準混血兒,在當時因為《寶貝計劃》走紅後,這個小萌娃也順利入圍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打破了該獎項的最小年齡的記錄。
可後來的蔡志強並沒有“趁勝追擊”,在娛樂圈中安心發展,而是重新回到了家庭,過起了正常人的生活。直到他最近曬出了近照,才又重新回到了觀眾的面前。
從照片中不難看出,這個當初的萌娃已經“男大十八變”,早已經不是當初的模樣。
不光五官更加立體,就連身高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一頭飄逸的長髮,和當初的萌娃的狀態早已經截然不同。特別是那張“厭世臉”,更是從圖片中就將人拒之於千里之外。
以至於網友都紛紛留言,直言根本無法認出來。
實際上,蔡志強當初選擇迴歸家庭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也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的好辦法,細想一下娛樂圈中的童星,真正能夠從小演到大的屈指可數,相比之下,迴歸家庭倒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年少成名不一定都是好事,童星的光環對於有些人來説其實是累贅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童星和年少成名一直都在和成功畫着等號,可從小在娛樂圈浮沉的這些童星和童模們,真的會喜歡上這種生活麼?或許只有真的站在了他們的角度上,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答案。
看過台灣偶像劇的人大都見過一個台灣土生土長的小童星,叫小小彬。他在《下一站幸福》,《開封有個包青天》等電視劇中都擔任過主要角色。
在偶像劇中,他可愛俏皮的形象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誰又能知道他的父親當年也是從童星出身的。
後來因為年齡的變化,小小彬的父親失去了成為進入娛樂圈的條件,為了不讓兒子小小彬重新走上自己的老路,小小彬的父親只能是讓兒子不停地參加偶像劇來撈錢,賺錢養家。
甚至在前段時間傳出了小小彬和父親在夜市上擺攤的新聞。
當初那個明明很有靈氣的小童星轉眼之間成為現實版的“傷仲永”的故事。
絕大多數童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結局,其實是原生家庭惹的禍美國紐約州丹尼斯派爾研究所的研究結果發現,長期生活在焦慮下的孩子,要比長期生活在快樂氛圍中的孩子平均身高矮5.08釐米左右。
而這僅僅是生理層面上的負面影響,從心理層面上來講,從下生活在不和諧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會很難有安全感。
而童星因為其工作的特殊性,不穩定和缺乏愛無疑是他們最常見的一種家庭環境。這也就解釋了為啥絕大多數的童星最終都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結局。
那些過早地接觸了金錢、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往往會在娛樂圈浮躁的泡沫中逐漸迷失自己跌方向,而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是一記警鐘,如果就連這警鐘都不能長鳴,孩子走上彎路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何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避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走上彎路?那麼,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滿滿的安全感呢。其實,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家庭教育最主要是調整父母的狀態。
1)爸爸媽媽的感情好,是這個家庭感情融洽的基礎。
在中國的家庭當中,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都不願意直接的表達愛,也不願意對孩子直接表達愛,都覺得這樣説話不好意思,也不太自在,更別提對孩子親親抱抱這種行為。
這樣的想法其實恰恰是捨本逐末。
在孩子的面前表達感情,會讓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和被需要感,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家庭和父母。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2)要互相尊重,彼此經常溝通
在一個家庭當中,爸爸、媽媽和孩子是一個平等的身份。凡事商量着來,孩子和父母的身份平等,互相尊重,這樣,家庭氛圍才能夠和諧。
最重要的是,這種氛圍有利於孩子及時表達心裏的想法,這樣也能讓父母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於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能夠有所瞭解,並且儘快改正,也有助於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不妨採用定時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讓孩子做主持,給孩子充足的表達空間,這樣會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的狀態中。
3)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多鼓勵少抱怨,同時也要注意的是,在對孩子進行表揚的過程中,要明確表揚的點是什麼。
比如孩子做了什麼正確的事情,可以對他這個行為進行誇獎和鼓勵,要針對孩子自己做出的努力和獲得的進步,及時的進行表揚,強化積極的心理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對孩子説你長得好漂亮呀之類漫無目的的誇獎,這雖然也會適當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對於調整孩子日後的行為效果並不突出。孩子努力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些方面才是我們需要表揚和鼓勵的。
寫在最後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其一生都有重要影響,性格的塑造往往在幼兒時期便已經成型。與其事後抱怨,父母倒不如將功夫下在事前。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少繞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