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鋭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餘音,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今的代步工具裏,哪種最危險?我投雙輪電動車一票。
5月23日,音樂圈傳來噩耗——52歲著名民謠歌手沈慶,因車禍意外去世,結束了他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據悉,沈慶當天下午騎着自己新購置的雙輪電動車出行,在騎行到故宮附近路段之際,不慎撞到欄杆,導致頭部顱底骨折,同時還造成頸動脈破裂,最終釀成悲劇。
事故發生後,“肉包鐵”式交通工具再一次給人們敲響警鐘。悲痛之餘,網友把目光投向了“始作俑者”——雙輪電動車。
據統計,2019年全國涉電動自行車(雙輪電動車)交通事故死亡8639人,致傷44677人,佔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
雙輪電動車兇險,卻並未影響它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雙輪電動車社會保有量已突破了3.5億輛。 大約每4箇中國人就擁有一輛。
雙輪電動車,為什麼越危險還越迷人?
騎車,別“作”
隨着油價不斷飆升,加上不少城市有“禁摩”要求,騎着雙輪電動車穿梭於城市的街頭巷尾,已成為市民代步的一大選擇。
雙輪電動車的設計簡單,幾乎沒有安全防護措施。
行駛在路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相對於汽車“鐵包肉”全方位防護,雙輪電動車車主則是“肉包鐵”,直接受到衝撞波及,非死即傷。
儘管如此,放眼整條馬路,最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卻是雙輪電動車。
比起四輪車,這些雙輪電動車自恃靈活,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或是貼着汽車鑽縫隙,或是搶佔機動車道,遇到紅燈也不願多等一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插過街。逆行,更是“家常便飯”。
不少新聞報道中,還提到雙輪電動車載人上高架甚至高速的事件,讓人膽顫心驚。
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全市共查處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112萬多宗,其中闖紅燈、搶道、逆行等三項違法行為數量排名前三,佔總查處量的91%。廣州交警表示,這些違法行為,就是造成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慘烈的車禍事件中,受害者有那些明明遵守交規,卻被雙輪電動車製造出“飛來橫禍”襲擊的普通行人,也有雙輪電動車的騎行者自己。
同樣是“肉包鐵”式交通工具,自行車的事故率與事故致死率卻明顯低於雙輪電動車。看來,造成這些車禍的原因,與速度脱不了干係。
2019年4月15日實施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是針對雙輪電動車的“新國標”。根據該規範,國內原有的雙輪電動車將被細分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三類。
其中,對於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規定最高車速為25km/h,整車質量(含電池)由40kg調整為55kg,電機功率調整為400W,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
對速度做出嚴格要求,就是為了全面提升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然而,對於騎行者來説,這個速度卻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眼看綠燈馬上變紅了,就是過不去。”
“旁邊騎共享單車的都比我快。”
“遇到個大坡都上不去。”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打開社交平台搜索“電動自行車限速”,隨後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給電動自行車解除限速的方式。
除了看專業的“解速教程”自己動手外,很多人會直接讓商家幫忙。
B站UP主@食輝的生活在視頻中表示,自己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本來根本不知道有解除限速這一回事,還是商家主動提起。
“‘解速’很簡單,幾秒鐘就能給你搞定,如果你需要上牌照的話,還能給你調回去(恢復限速)。”商家這樣告訴UP主。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路上那些掛着新國標牌照的電動自行車依然能在路上超速飛奔。
在2022年的315晚會上,綠源、新日、金箭、台鈴、哈囉等知名電動車品牌,均被點名,原因就是給電動自行車違規解除限速。
根據315記者的探訪,許多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解除限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行內人把解除電動車速度限制的技術手段稱為“解碼”。
解碼後的雙輪電動車,根據車型和功率的不同,速度可以達到30~40km/h不等,甚至更高。
消費者可以維權,但他們覺得沒必要。/視頻截圖
可以説,在每一起因電動自行車速度過快而造成的車禍事件中,騎行者與這些違規商家都是共謀。
逃不掉的“自燃”
2021年,成都市成華區的一起雙輪電動車起火事件看得人揪心。
這輛雙輪電動車是在入室過程中起火的,起火地點還是在逼仄的電梯裏。
更讓人心痛的是,當時電梯裏除了車主之外,還有兩位年輕人和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嬸。而那位大嬸懷中的孩子,是隻有五個月大的嬰兒。
這位嬰兒的信息,還是後來人們在水滴籌上看到的。
網絡上,有關雙輪電動車起火的視頻非常多。不少停在家中的雙輪電動車,從冒煙、起火,到爆炸、燒燬整個屋子,就是幾十秒鐘的事情。
央視新聞頻道曾報道對電動車做的短路起火測試:
一輛電動自行車從起火到完全被火焰吞噬,只需要大概10秒;3分鐘,就可以燒到上千度;僅需4分鐘,煙霧就可以封鎖整棟樓。
另外,鋰電池起火後會釋放氟化氫、五氟化磷、氰化氫、一氧化碳、鹽酸、硫化氫等氣體,不是劇毒就是有腐蝕性。
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全國每年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而這2000起的事故數據,還是自2019年電動車新國標實施之後才減少的。
據廣東消防此前發佈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廣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63起,同比上升10%。4月份以來,廣州全市共接到電氣火災警情47起,其中電動車火災18起,佔比近四成。
易起火、易爆炸,是所有電動車的通病。不少車企也因電池引發的事故而囿於諸多維權事件中。
自新國標施行以來,過去雙輪電動車常使用的鉛酸電池逐漸被淘汰,鋰電池開始被廣泛使用。
就這兩種電池的性能來看,鉛酸電池在體積、重量、能量密度、耐久度、壽命等諸多方面,都不及鋰電池。
但唯獨有一點,它的穩定性比鋰電池強。也就是説,鉛酸電池不易起火爆炸。
但這不代表鋰電池就是所有雙輪車爆炸事件中的罪魁禍首。其實在許多事件中,出問題的鋰電池,大都經過私自改裝。
如果説電動自行車的“解碼”已是違規,那私自改裝電摩的電池則是“不要命”。
改裝電摩,也是不少電動維修門店“公開的秘密”。
他們號稱“滿足大眾需求”,提供各種型號的電瓶,可以把時速從25km/h提升到70km/h,電池電壓從48伏提升到80伏,續航從三四十公里提升到近200公里,一週都不用充電。
然而,這樣的改裝電池毫無安全性可言。
不少店家為了節省成本,甚至不會給電池上保護框架。要知道,在電池着火的常見原因裏,就有“受到撞擊”這一點。
至於車主們為什麼熱衷於改裝,這或許又要繞回速度的話題上去了。
但是,我想擁有一輛
知乎上有人提問:既然這麼危險,為什麼我國不乾脆取締雙輪電動車?這個問題實在有些“何不食肉糜”……
雙輪電動車不會被取締,因為它承載了基層人民最樸素的出行需求。中國每年的近28億次出行中,就有10億次使用的是雙輪電動車。
在農村,對於收入有限但有出行需求的人們來説,雙輪電動車就是除自行車以外的剛需代步工具。
知乎一答主表示,“有了小電動,才能融入鄉村生活。不論是‘下地裏’,還是‘上縣裏’,只要出遠門,就都靠這個充電就能跑的小電動”。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地級市、縣城包括農村,從不乏雙輪電動車行。
在一、二線城市,更是沒人逃得過通勤這個難題。
《2020年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廣州平均通勤距離為8.7km,騎電動自行車半小時左右到達,開車則直接翻倍。
無論擠在“地下”,還是堵在“地上”,都不是人們最理想的出行方式。只有兜着小風,不怕堵車,還能直接開到目的地門口的雙輪小電動堪稱一絕。
一輛汽車就算便宜,價格單位也是以“萬元”計算,這還不包括停車費、汽油費、充電費等等。而一輛定位“高端”的雙輪電動車,只需要幾千塊錢,無需停車費且自己就能充電。
另外,擁有雙輪電動車與汽車出行並不衝突,許多家庭在擁有汽車的情況下,為滿足短途出行,仍會選擇購買雙輪電動車。
更何況現在背靠雙輪電動車的,還有在2020年產業規模就突破8700億元的快遞行業,以及6500億元的外賣行業。
如果沒有雙輪電動車,難道快遞員與外賣員要靠開車或走路來完成送貨嗎?
由此看來,雙輪電動車不僅不會減少,甚至會越來越多。那麼針對雙輪電動車及其商家的標準也應當更加嚴苛,對於騎行者的規範也該逐步收緊。
比如規定雙輪電動車必須上牌,將違規行為逐步移交給攝像頭來抓取;打擊私自提供電動車改裝服務的車行和商家;同時嚴查不戴安全頭盔等行為。
另外,在禁止雙輪電動車入户充電的同時,應當提供充足的充電樁。目前,雙輪電動車與充電樁的供需嚴重失衡,大家並非想把車子推回家充電,而是在樓下找不到充電的地方。
雙輪電動車危險,或許是因為在還沒有建立良好循環的環境時,它卻因強大的市場需求變得氾濫。
騎上我心愛的“小電動”/它永遠也不會堵車
它讓我遠離煩惱和憂傷/它帶我重新回到自由天堂
來吧來吧和我一起上路/嘟嘟嘟/我馬上就到家了……
這種“高質量出行工具”不該變得高危。
無論是騎行者還是商家,都該遵守規定,促成雙輪電動車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在守護我們自己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章:
[1]電動車迎來史上最強禁令:橫掃世界卻被頻頻封殺,它到底做了什麼惡?| 酷玩實驗室
[2]電瓶車爆炸背後,還有3億個“定時炸彈”|AI財經社
[3]3億台兩輪電動車,為什麼車禍和自燃頻發?|生活佳選
[4]央視315曝光多品牌電動自行車違規提速:綠源、小牛等被點名 | 雷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鋭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