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官宣定檔2021年國慶檔。從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到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再到今年這部作品,“國慶三部曲”正式集結。《我和我的父輩》將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
與此同時,《我和我的父輩》的導演陣容正式公佈——吳京、章子怡、徐崢和沈騰。這個陣容多少讓觀眾有些驚喜和意外。
徐崢從未缺席“國慶三部曲”,他的迴歸似乎是種保證;吳京自《戰狼2》之後,時隔4年,重執導筒,選擇挑戰自己期盼已久的馬戰;章子怡和沈騰的加盟,將證明他們從演員跨界導演的可能性。
事實上,從《我和我的祖國》中,黃建新、陳凱歌領銜的“夢之隊”,到《我和我的家鄉》中,甯浩帶隊的“喜劇天團”,再到如今《我和我的父輩》中,以徐崢為代表的的“明星導演”陣容。
“國慶三部曲”背後似乎暗藏着近年中國電影市場中,導演迭代的現象。畢竟,“中國電影夢之隊”是源源不斷的力量。
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篇章《奪冠》出發,徐崢在《我和我的父輩》中,再次回到上海弄堂,執導篇章《鴨先知》,由此向那些在改革浪潮中奮勇向前的父輩一代致敬。
在過去兩部作品中,徐崢執導的短片始終追求雅俗共賞,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不忘在結尾祭出重磅的情感炸彈。
《戰狼2》創下票房紀錄之後,觀眾越發期待吳京的導演作品。遺憾的是,當演員吳京成為了電影票房的保障之後,導演吳京卻遲遲未迴歸。此次在《我和我的父輩》中,他將故事設計在了戰爭年代,涉及大量馬戲,技術難度大、風險指數高。
吳京又找回了當初創作《戰狼2》時的那股拼勁。時至今日,《戰狼2》依舊是中國電影票房冠軍,首次參與《我和我的父輩》的他,也不忘喊話徐崢,多傳授一些成功經驗給他們。
但要説電影導演的經驗,章子怡和沈騰才是真正的零基礎。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證明自己的機會。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畢竟在成為知名導演之前,徐崢和吳京同樣是一位出色的演員。
在今年年初某檔綜藝節目中,章子怡曾問沈騰,“騰哥你會不會有一天自己做導演?”沈騰帶着玩笑地回應道,“賈玲紅了以後,把我饞的呀…”看似只是一句打趣的回應,實則早已為如今的行為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2020年前後就有新聞爆出沈騰在籌備自己的導演作品。可見,沈騰的“導演夢”早已種下。熟悉沈騰的觀眾都知道,在出演電影《夏洛特煩惱》之前,他一直是“開心麻花”的台柱子,以及話劇導演。
“開心麻花”經典劇目《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復排就是由沈騰編導完成的,甚至在觀眾只記得他叫“郝建”的那幾年,就已經執導了短劇《人見人愛》。
事實上,在演員沈騰被當做票房利器之前,他工作屬性其實和閆非、彭大魔相似,如今所謂的轉型,無非是轉換了舞台。
沈騰在採訪中也透露,《我和我的父輩》中的章節,他將發揮出自身的喜劇優勢,再加上“開心麻花”戰友們的支持配合。這樣的組合,或許能實現“1+1>2”的可能。
章子怡近年在演技競演類節目中,頻頻拿出《我的父親母親》的經歷教導演員們。此次首次執導電影,在《我和我的父輩》中,更是做出了自我致敬。就連她自己都説,這次的創作有熟悉的地方,同樣也有相對陌生的地方。
從自己最熟悉的故事題材入手,或許能讓這位新人導演壓力稍許小一些。而最特別的地方,她是“國慶三部曲”中唯二的女性導演,這種女性身份也能讓她在創作中,找到更多的加分項。
無限可能
在一場活動發佈會上,吳京“吐槽”徐崢,作為“國慶檔三部曲”的元老,也不給他們傳授一下經驗。
不難發現,這個系列問世以來,每一部電影總會有一位導演成為大家的“領頭羊”。很顯然,經驗最豐富的徐崢成為了《我和我的父輩》中的“主力”。
回顧過去兩部電影的導演監製陣容,可謂空前強大。
《我和我的祖國》:總製片人-黃建新,總導演-陳凱歌,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
《我和我的家鄉》:總監製-張藝謀,總導演-甯浩,導演-甯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
《我和我的祖國》中,總導演陳凱歌和總製片人黃建新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全程為影片保駕護航。除此之外,在不少媒體眼中,管虎、甯浩則是轉型商業最成功的第六代導演代表。
雖然如今中國電影市場不再以代際劃分導演,但薛曉路和徐崢都是2010年後,憑藉自己的導演作品站上了這個舞台。新人導演文牧野更是代表着當下中國電影新力量。
這羣導演的成長象徵着中國電影在千禧年之後,在商業道路上的探索。
薛曉路不僅是女性導演的代表,同時也象徵着不少專業院校老師,以學育人,用實踐探索電影創作的範本。除了她之外,徐浩峯和梅峯同樣是成功案例。
甯浩和文牧野的出現,讓觀眾看到當下院線電影的創作中,商業屬性和作者表達是可以平衡把控的。
不僅如此,電影圈中的傳承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凸顯。甯浩從受到劉德華的資助,到如今自己做監製,發起“壞猴子”計劃,讓文牧野、路陽這批有才華的新人導演,有了更快更好的平台發揮才能。
在《我和我的家鄉》中,甯浩更是啓用了同樣出自“壞猴子計劃”中的導演申奧,負責整部電影的故事串聯。
文牧野和申奧的身影,則讓觀眾看到在當下中國電影市場中,各路的創投計劃,各色的新導演扶持計劃,不止是靠着一張張死板的PPT,而是靠着一部部電影得到證明。
《我和我的家鄉》在創作上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你好北京》的喜劇路數,因此在導演人選方面,最終選擇了喜劇見長的5組導演。
喜劇一直是中國電影市場中,容易被觀眾喜愛的電影類型。尤其是喜劇結合現實題材的電影,更能博得觀眾的讚譽與票房。這種模式之下,不少有喜劇經驗的從業者,開始了喜劇作品的創作。
俞白眉和鄧超,以及閆非和彭大魔兩組導演表現尤為明顯。從舞台到大銀幕,他們始終堅持喜劇的創作,在把控舞台劇原本故事脈絡的同時,進行更接地氣的影視化改編。
除了他們之外,電影市場中同樣湧現出宋陽、張吃魚、周申、劉露等導演,他們所執導的《羞羞的鐵拳》《驢得水》《半個喜劇》,均是有口皆碑的喜劇作品。事實上,作為小品演員出身的賈玲,也有着相似的轉型路線。
轉型,一直是當下中國電影市場中最不可忽略的關鍵詞。從作家轉型的韓寒、張嘉佳;從剪輯師轉型的許宏宇;從編劇轉型的董潤年、袁媛……更不用説是與導演更密切的演員們。
在“國慶三部曲”中,有徐崢、陳思誠和鄧超的成功案例,如今《我和我的父輩》又有了吳京的加盟,可以説三部電影裏,集結了當下從演員轉型成為導演最成功的一羣電影人。同時,沈騰和章子怡的參與,也成為了這批人中的新生力量。
不管是學院派,還是從其他工種轉型導演,中國電影永遠把機會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在中國電影發展的進程中,學院派曾經一度被當作標準。隨着後《英雄》時代,越來越多的資本瞄準電影市場,同時也給了更多有電影夢的人機會。熱鬧過,也冷靜過。電影導演作為一部電影的“一家之主”,賦予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最終呼應的仍是電影市場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