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最貴春節檔”隱憂重重,高價化不符合觀影文化

封面評論 | “最貴春節檔”隱憂重重,高價化不符合觀影文化

□蔣璟璟

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檔(1月31日-2月6日)票房已超60.3億元。相比於2021年春節檔的78.4億元票房,差距不小。整個檔期同比減少了4200多萬觀影人次,也明顯落後於2018年和2019年同期。曾經繁榮的春節檔,開始出現了一部分“空洞”。一個聲量很大的吐槽是票價太高,其中大年初一平均票價達56.1元,創下了歷史高點。(澎湃新聞)

沒有又一次的“史上最強春節檔”,有的只是創下尷尬記錄的“史上最貴春節檔”。2022年春節檔,備受爭議之中,依舊錄得影史第二的票房成績。看似收穫頗豐,實則隱憂重重。幾項數據比照來看,很是耐人尋味。

據統計,今年春節檔期間平均票價為52.8元/張,同比上漲8%,與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相比漲幅達18%。而與此同時,觀影人次則創近五年新低。很顯然,提價之於需求的抑制效應,再次發揮了作用,高票價實實在在勸退了不少觀影者。誠如很多網友所吐槽的,驀然回首,很多場次電影票價已經躥升到百元位段,當真是聞所未聞、大開眼界了。

春節檔電影票價集體飆漲,最大的驅動因素,明顯就是院線想着趁旺季“大賺一筆”從而實現止損獲利。的確,自疫情因素擾動以來,一些影院光景慘淡,想着逮準機會“一把扳回來”的心態也很可以理解。但,凡事過猶不及,漲價太急太猛,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甚至心生“不當冤大頭”的牴觸情緒,這就有些事與願違了。再者説,此次春節檔影片整體品質平平,賣相不佳,哪來底氣坐地起價?

在一些經營者看來,春節看電影,幾乎是一種剛需,是缺乏價格彈性的。就算任性漲價,消費者還是會照單全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顯然並非如此。觀影人次大幅降低,就直觀表明了消費者堅持理性、不被裹挾的態度。從本質上説,電影的高價化,天然是與傳統的觀影文化所格格不入。“看電影”本身的定位就是最廉價的娛樂消遣商品之一。這決定了,其價格天花板,是肉眼可見的。

高價電影票不該是常態,誠如前些年幾塊錢的白菜價電影票一樣,這些都是一個不成熟市場的階段性迷航。制定科學的定價策略和均衡的價格水平,少些投機式的“暴漲暴跌”,這符合院線長遠利益最大化的訴求,也合乎公眾最現實的期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最貴春節檔”隱憂重重,高價化不符合觀影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