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蟲谷》在一片“戰績”中收官,平台和劇方整理發佈了各種關於這部劇的優異成績,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總結性誇製作的稿件露出,好像這一場勝仗就此打完了。
>然而在這些漂亮的成績背後,被營銷蓋過的是觀眾的失望。從剛開分時候的7.9,到收官時的6.3,《雲南蟲谷》很明顯沒能讓觀眾滿意,相較於該劇前期的高調宣傳,整部劇到了中後期幾乎沒有太多聲量。粉絲們的熱情就像割韭菜一樣被前期造勢的熱度消耗,到了後期,只能通過評分來表達自己真實的失望情緒。
>這並不是劇集市場的特例,前段時間熱播的《掃黑風暴》也是如此,開分8.0,收官後評分掉到了7.3;《雙探》帶着7.8的高分出現在觀眾面前,最終卻以7.0結束。尤其是在開放超點之後,為劇集花錢的觀眾更是有了一種自己被騙的感覺,解鎖集數的錢就像是自己繳的智商税。
>截至發稿前,《雲南蟲谷》《掃黑風暴》《雙探》實時評分
>從熱鬧非凡的開播到中期的平靜,再到最後的潦草收場,這樣的規律好像已成為部分劇集的常態,娛理工作室採訪了兩位具有代表性的觀眾來發聲,看看他們帶着高熱情看劇,最後對內容失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原創劇情拖垮《雲南蟲谷》”
>觀眾:2加2加5 85後 公關行業
>我是《鬼吹燈》的小説書粉,正傳8本小説在網劇出來之前都看過3遍。後來每次網劇拍出來,也都會再抽空看下小説或者聽有聲書,回憶一下情節。《雲南蟲谷》我是一定會看的,因為想看看能還原多少情節和場景。
>理解網劇製作要考慮審核、特效預算等現實條件,所以我並不奢求網劇能還原全部劇情,只要還原的情節能展現出小説裏那個奇幻的世界就滿足了。
>但即便如此,《雲南蟲谷》依舊讓我失望——原創劇情村民部分,毀掉了整部劇緊張和驚險刺激的氛圍,毀掉了主角的“人設”。
>引發熱議討論的《雲南蟲谷》中的村民們
>探險奪寶類題材的最大魅力,就是一路上機關重重,每一步都危機四伏,一步走錯就需面臨生死考驗,讓觀眾能代入那個驚險氛圍,好奇主角是怎麼一路過關成功的。結果,這部劇添加的村民劇情線,和主角走的是同一條路,主角在前面遇到機關或者怪物,情節渲染得很驚險,緊接着村民面對同樣的考驗,過關的方式簡單粗暴,僅僅因為一個岔路口,就瞬間毀掉了主角們剛營造出來的緊張、驚險氛圍。
>原著中的主角“人設”都有特殊本領,比如胡八一懂風水八卦、王胖子槍法準,Shirley楊分析能力和記憶力強,而且有解除身上詛咒的特殊使命。在探險過程中,主角遇到的情況越危險,觀眾就越想看他們怎麼脱險。結果在劇裏,因為村民們的襯托,主角們也成為了普通人。
>《雲南蟲谷》,潘粵明、張雨綺、姜超
>在第4集,主角和追趕主角的村民,遇到劇中之前鋪墊的有毒白瘴。主角掏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防毒面具,什麼裝備都沒有的村民只需要等風來吹散就可以,就感覺主角的準備很多餘,這個情節很莫名其妙。
>還有一個原因,有毒白瘴的兇險程度,還牽扯到另一個重要角色陳玉樓。不談小説,僅談劇的話,在《雲南蟲谷》同一個主創團隊製作的另一部《鬼吹燈》系列網劇《怒晴湘西》裏,陳玉樓的人設是盜墓門派卸嶺派的頭領,一個狠角色。這樣一個大人物,遇到白瘴後損失了所有弟兄,連陳玉樓自己都瞎了。
>可在《雲南蟲谷》裏,村民卻能輕鬆地等待風吹散有毒白瘴,這讓陳玉樓這個主角“人設”也毀了。
上:《雲南蟲谷》,王奎榮飾演陳玉樓(陳瞎子)
>下:《怒晴湘西》,潘粵明飾演陳玉樓
>拋開原著小説的情節,只看劇情的話,主角到山神廟,面對石門機關介紹半天説只有3次機會,否則石門機關鎖死,永遠也進不去密道,情節也塑造主角三人好不容易在最後一次成功破解機關。而後面進來的村民,前一秒還塑造得很迷信,對山神廟神像充滿敬畏,後一秒面對機關時就不怕毀掉山神廟,直接用炸藥炸開石門。
>這樣的情節,讓之前塑造的村民對於山神的敬畏不值一提,更是讓主角之前對機關的介紹和費勁破解機關的情節莫名其妙。村民故事線一路過關都很輕鬆,總是襯托主角獨有的特殊技能(風水八卦、槍法等)很多餘。
>比如,劇裏有一段劇情,主角三人碰到青銅棺,按照門派規矩在東南角點蠟燭,卻馬上熄滅。王胖子拿了青銅棺上的銅鏡,整個青銅棺開始劇烈晃動。主角把這兩個現象都解釋為有殭屍,嚇得放回銅鏡,直接跑掉不敢開棺。
>等到村民追到這裏,拆了銅鏡就什麼動靜都沒有,直接開棺也只有一個暗箭小機關,其他平安無事。兩個情節形成強烈對比,讓之前渲染的主角遇到危險的氛圍沒了,反而顯得主角就是疑神疑鬼、膽小而已。
>《雲南蟲谷》,潘粵明、張雨綺、姜超
>演員方面,其實我並不太在意潘粵明的身材問題,個人覺得沒有到出戏的地步,但是三位主演和小説所塑造的形象及性格相比,都有表現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王胖子這個角色,劇中把搗亂的戲份都給了他,拯救團隊的高光表現都給了胡八一,讓人感覺王胖子在劇裏沒什麼作用,反而拖後腿。
>希望後續作品中能平衡下角色的戲份,更符合原著小説裏主角三人組缺一不可,各有高光時刻的狀態。
>《雲南蟲谷》,姜超飾演王胖子
>遮龍寨族長的角色設定,前面一直是讓人感覺為了讓自己兒子爭族長,有點利慾薰心,是個不顧其他村民死活也要抓到主角的形象,但在最後,卻突然反轉成了為救所有人而犧牲,缺乏情緒上轉變的鋪墊。
>這部劇剛開播的時候,我是打了5星的,但是看到最後只能打3星了,村民故事線的加入,對劇情氛圍的營造產生了負作用,不僅沒有增加主角探險的驚險程度,反而讓主角遇到危險之後的應對行為看起來像大驚小怪。
>現在這個3星,也只是給劇中場景的還原和特效“大蟲子”。
>《雲南蟲谷》
“故弄玄虛,接近20集我就已經猜到後面劇情了”
>觀眾:小吳 90後 新聞行業
>最開始,我真的是把《掃黑風暴》當第二個《人民的名義》看的,不論是反映諸多現實事件的劇情,還是五百、孫紅雷、劉奕君、吳越等主創,這些都是實力派,也是劇集品質的保障,很吸引我。
>在開播之前,《掃黑風暴》就有宣傳這部劇得到了很多一手資料,拍攝過程中也有很多特批,再加上操場埋屍和孫小果兩個案子的還原,讓我對這部劇無比期待。
>結果才看了前兩集,我就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節奏慢,一個是故弄玄虛。前者讓我快進,後者則是導演五百導戲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缺點,他總會用各種“接下來有大場面登場”的方式拍攝前提劇情,但看得多了就懂得他的套路了,案子鋪得特別大,結果越拍越垮,人物和線索都立不住,最後草草收場。
>《掃黑風暴》,孫紅雷
>大概到了三四集吧,我就開始瘋狂快進了,每集真正觀看時長可能只有10—15分鐘,但這並不影響我理解劇情。看到接近20集的時候,我就知道之後的劇情大概是什麼走向了,所有的轉折點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而且廢戲太多,也因此越來越不想追。
>最後,我大概看了這部劇的五分之四,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實在是提不起興趣。
>仔細想想,關於劇情邏輯的Bug其實一開始就存在,馬帥在監獄吃大餐那段,當時的劇情正是中央掃黑組來的時候,他是為了躲避掃黑才進的看守所,既然他都意識到有安全風險了,又怎麼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在看守所這種地方狂妄囂張呢?正常情況下,這個人物在看守所肯定會裝裝樣子的。
>《掃黑風暴》,寧理
>後來我還看到有觀眾自發整理的關於這部劇的18條邏輯硬傷,比如:馬帥的死因,兩次屍檢結果都是通過李成陽轉告大嫂的,按照規定不應該先通知家屬嗎?孫興活了快30年了,戀母人設,怎麼可能不認識和自己母親黏在一起的表姐黃希?
>劇情方面已經越來越拉胯了,演員的表演更是讓我抓狂,張藝興和江疏影兩個演員的演技實在太差,尤其是江疏影。其實從張藝興的扮相上還是能看出來他的轉型決心的,不怕扮醜,也願意為此努力,起碼態度很好。
>我可以理解張藝興很想挑戰自己的心情,但這一步邁得太大了,台詞説得軟綿綿的,表演上太用力,總是故作兇狠,有種小綿羊扮老狼的感覺,怎麼看怎麼不像。
>《掃黑風暴》,張藝興
>江疏影則貢獻了她從業以來的最差演技,整個人完全遊離在劇情之外,跟誰都不搭,所有關鍵情節都沒演到位,以致於沒能完全發揮情節點的作用。
>她對劇情的削弱力,我認為有40%,尤其是她發現孫興和自己的小姨竟是母子那段,整場戲三個人,但只有兩個人在演戲,她在旁邊像看戲的觀眾,我作為觀眾大為震撼。
>《掃黑風暴》,江疏影
>到了後期,支撐我看下去的就只剩下吳越了,她真的是演活了一名黑警,人物的苦衷、對兒子複雜的感情,都被她拿捏得很準,看她的表演,你對這個角色完全恨不起來,只會哀嘆一位可憐的母親。除此之外,劇中的老戲骨們也各有各的精彩。
>《掃黑風暴》,吳越
結語
>作品評分高開低走可以理解,隨着觀眾的增加,不同的評價和聲音也在增加,但是評分跳水、前後差異巨大,對於觀眾來説,就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尤其是超前點播,需要花錢解鎖後續劇情時,這種“被欺騙”的情緒更是會被加重。
>通過前文兩位觀眾的自述不難看出,觀眾對於作品的失望主要集中在兩個部分,第一是劇情,第二是表演。
>“黃金七分鐘,生死前三集”的概念已經深深印在了創作者的腦海裏。即便是在近些年,也一直在有導演、編劇發聲,指明這可能不符合創作規律。但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用户的觀看習慣,依舊有人在踐行着,對於劇集前面的劇本內容會更加重視,這也是目前的行業現狀。
>從創作時間和細緻程度來看,前面的劇本一定是經過最多打磨的,一部劇開機,一定是有劇本的,但不一定有全劇本,可能只是已經打磨過很多次的前幾集劇本而已,後面的劇情隨着拍攝創作,劇組每天都在等飛頁,自然一部劇的前後劇情差距就出來了。
>演員的表演問題很難去探討成因,涉及因素太多,但是角色和演員的貼合度是可以前期把控的,不放過任何一場戲,是劇組每個人都該有的態度。
>作為觀眾,我們依舊在期待可以高開高走的、內容紮實的好作品,而不是隻有開頭高能,虛晃一槍,後續劇情每況愈下的流水線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