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騰訊娛樂專稿(文/馬曉溪 採訪支持/趙振宗 策劃/陳四郎)在北京東四環邊上一座高級公寓的15層,一間三室一廳的普通住宅被改造成小公司:前台、辦公區、總監辦公室、錄音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裏就是華數唱片公司的所在地,而房子最裏面那間十餘平米的迷你錄音棚正是神曲——《我的滑板鞋》誕生的地方。成立於2011年的華數唱片,主營演員經紀、音樂版權,旗下歌手多是選秀比賽的地區20強,知名度平平,龐麥郎算是其中最出名的歌手。

  “這輩子不做什麼都行,但不做音樂不行!”一年半前,正是龐明濤(藝名龐麥郎)的這句掏心窩子的話打動了華數唱片運營總監嘉霖,“他為了音樂可以睡網吧、睡大街,對音樂特別執着。”然而,一年半後,人們卻從《人物》雜誌一篇題為《驚惶龐麥郎》的文章中看到了一個脾氣古怪,忘恩負義的龐麥郎。這一年半來,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龐麥郎好像變了個人?這個唱歌沒調的陝西農民又是如何一夜爆紅的?到底有沒有人對他進行過精準地定位及包裝?

  1月16日,騰訊娛樂記者踏入歌手龐麥郎所屬的華數唱片公司辦公室。也正是這一天,龐麥郎百度指數上漲了284%,相關微博達到了152萬條,蝦米網龐麥郎主頁上新增了7頁網友評論。

  嘉霖清楚地記得初見龐明濤的那個下午,“他穿得很普通,身上味兒挺大,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那是2013年9月,龐明濤在網上看到華數公司發佈的小型選拔活動,一路尋摸到了公司。嘉霖所説的“經濟情況不好”,指的是龐明濤包裏還裝着褥子。面對疑問,龐明濤解釋説住賓館太貴了,有時候就在網吧或者大街上睡。正是對音樂的熱愛,讓這個看似落魄的少年有了特殊的色彩。

  儘管顯得緊張羞澀,龐明濤還是向嘉霖講述了自己花了多年積蓄做《摩的大飈客》的故事。“他的歌詞很勵志,能看出他對音樂的熱情。”嘉霖評價説,“看他這個樣子,當時我們心裏也想幫他。”和嘉霖一樣,音樂製作人阿華也被龐明濤的執着所打動,“雖然他把歌唱成那樣,但還是堅持唱歌,還是很熱愛音樂。”

  龐明濤在辦公室裏清唱了三首歌——《我的滑板鞋》、《摩的大飈客》、《西班牙的牛》,“不能説是唱,是念歌詞。”嘉霖説。然而,當龐明濤“念”到《摩的大飈客》 時,一旁的阿華大吃一驚,這首歌不就是音頻應用論壇上風靡一時的《打吊針》麼?在當時,為《打吊針》混音成為製作人們比拼實力的必備項目,演唱這首歌的 “奇葩歌手”也成為了熱議對象。而此刻,傳説中的歌手竟然就站在他的面前。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龐麥郎“出道”前就創作了一些作品

  龐明濤的出現,讓華數唱片上下所有員工覺得找到了一個寶礦。經紀人李希看中了龐麥郎身上極大的話題性,認為這樣的“神曲”一定能火;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F則告訴記者,“能遇見龐麥郎這樣的歌手,在我的職業生涯裏恐怕不會有第二次”。“當時他也沒説什麼要國際化、高大上,這些都是他後來自己對媒體説的。”嘉霖回憶道。

  這次,龐明濤沒有再吃閉門羹。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在初次見面後不久,華數就與龐明濤簽訂了《我的滑板鞋》這首歌的唱片約,華數公司負責這首歌的製作及推廣。《我的滑板鞋》被冠以了“神曲”的標籤,為了契合龐明濤“草根歌手”的身份,公司還幫他從一堆藝名中敲定了一個“最洗腦、最上口”的——約瑟翰·龐麥郎。F告訴記者,龐麥郎曾拿出6000元積蓄交給華數唱片用於製作歌曲。不過華數卻否認了這一説法,稱公司沒讓龐花一分錢。

  11月底,阿華和其他音樂製作人員一起,完成了《我的滑板鞋》的修改,還為這首歌重新譜寫了前奏及伴奏,“可以説這首歌我們改動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但為了符合龐麥郎本身的氣質,我們沒有按照正常的編曲思路做,不然龐麥郎就不是龐麥郎了。”阿華説道。

  改動完成之後,龐麥郎回家進行了將近三個月的練習。2014年2月26日,龐麥郎第一次走進錄音棚正式錄歌,但直到3月18日才完成最終的版本。華數唱片動用了包括編曲、錄音和樂手在內將近七八個人,每三天錄一次,但始終成效不佳。“編曲老師很崩潰,一句一句示範給他聽。”最終,華數唱片從大量錄音片段中挑出最好的部分進行拼湊,才得以完成錄製,“現在網上這首歌等於是用軟件製作出來的。”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龐麥郎錄製《我的滑板鞋》的地方

  在歌曲製作完成後,2014年5月,華數唱片的宣傳團隊開始對《我的滑板鞋》進行緊鑼密鼓地宣傳。5月13日, 《我的滑板鞋》在蝦米音樂網上線,並得到了官方微博推薦以及專訪的機會。公司安排龐麥郎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出現,最終從多個有“獨立音樂人”版塊的網站中選擇了蝦米,理由是“他們的受眾和這首歌的定位很符合”。

  按照《驚惶龐麥郎》一文的採訪,《我的滑板鞋》投入超過百萬,“公司用了6名企宣,24小時三班倒”,啓用了大量業內資源。員工阿華坦言,“按照市場均價,製作這樣一首‘神曲’需要花費三到五萬元,但他們採用的人力物力都是公司自己的,所以這個價格無法估算。”然而,這一説法並未得到員工F的印證,“究竟有沒有六個人,這個不好説……”F回憶道,“那時候我每天一早來到辦公室,加班到兩三點,而且完全是利用自己的業內資源,沒有付任何費用。因為我跟他們説,之後我的一些宣傳稿裏也會帶上他們的微博截圖,後來曲婉婷(微信號:wanting01)和任泉也轉發了,這完全是意外。”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任泉在微博轉發龐麥郎歌曲

  但可以確定的是,華數唱片看到了龐麥郎身上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六月開始,我們就從蝦米後台的數據看到,點擊率和下載量都在瘋漲。”7月初,龐麥郎來到北京,與華數簽訂了長達五年的“專屬藝人”合同。合同規定,公司會幫龐麥郎一年推出八首新歌,而龐麥郎的演出等商業活動全部由公司授權代理,公司和龐麥郎的分成比例為“二八分”。

  當時約龐麥郎説沒有來北京的路費,華數員工阿華立馬給他打了500元錢,除了旅費,華數的工作人員還在公司附近給他訂下一間快捷酒店,並塞給他一些現金解決吃飯問題。

  “當時龐麥郎沒有提出異議,我相信他籤協議的時候,已經看清楚了。”嘉霖説道。

  2014年7月底,龐麥郎徹底火了,火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公司所有人的預期,“那時候,只要隨便一個龐麥郎的(宣傳)稿都能火,特別好推。”F説道。網上形勢一片大好,各路演出商也紛至沓來,於是嘉霖一口氣為龐麥郎接了30場商演,每場價格在三、四萬元。

  可就在這時,如日中天的龐麥郎卻突然不告而別了,這時距離他來到北京,還不足一個月。

  給龐麥郎在快捷酒店開完房後,嘉霖每隔兩三天就去看他一次。但是7月底的某天,當他像往常一樣推開房門時,卻發現房間已經空空如也,再問酒店前台,工作人員告訴他,龐麥郎已經退房了。“當時我心裏就慌了,因為當時已經和他説好第二天要接受一家媒體的採訪。”嘉霖説。

  後來,心急如焚的嘉霖撥通了龐麥郎的電話,對方告訴他,“想出去轉轉,散散心,業務可以通過網絡聯繫,但如果採訪,得要錢。”龐麥郎的出走和態度上的轉變,讓嘉霖感到措手不及。其實早在之前,他就曾察覺出龐麥郎有點“不對勁”,“有一次,一個演出商找他,説要給他多少多少錢,他接電話的時候,就故意躲着我。”

  此前與龐麥郎私交不錯的F則明顯感覺到龐麥郎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來北京後,我請他吃過兩次飯,他都挺正常的,跟我也比較聊得來,但自從他去了上海之後,我再給他打電話,他就開始‘耍大牌’了。當時我幫他談了一個唱吧的合作,其實我態度很客氣,可他卻反問我,‘你就是這樣跟我溝通的麼’,他想要對方電話,把我們跳開直接和對方聯繫,但這不符合規矩啊!”F坦言,“自始至終,他都不承認是被我們捧紅的。”

  而在分析龐麥郎為何出走時,嘉霖説:“不排除一些人找他,有一些人惡意教唆,他後來指出我們公司的名稱有問題,這些都是他自己想不到的。”

  阿華所説的這個把龐麥郎“帶壞”的人,就是上海墨潤風華文化公司的李達。《我的滑板鞋》MV一共有三個版本,除去蝦米拍的兩支,還有一支就是上海的墨潤風華給拍的。“後來龐麥郎説有人坑了他,肯定就是這個人。”阿華懷疑,龐麥郎之所以從北京“出走”到上海,就是為了找李達。

  李達,與龐麥郎自稱的一樣,是1990年出生,畢業未滿兩年的他正在創業階段。他註冊公司,成立影像工作室,業務範疇包括拍攝寫真及微電影,製作MV也公司的業務之一。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達聽説自己的朋友正在給龐麥郎製作歌曲。作為龐麥郎的粉絲,李達很是興奮,興沖沖地來到朋友的錄音棚,主動提出給龐麥郎製作《我的滑板鞋》MV,在經過了20多天的等待後,龐麥郎答應了李達的請求。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我的滑板鞋》有好幾個版本的MV

  “當時我的想法是,能幫助一個草根是多幸福一件事啊。”李達回憶道,但他也不否認,“我自己也在創業,這是一個很利好的消息。”

  與此同時,儘管龐麥郎已經成為現象級明星,但華數唱片並沒有從他的身上獲利多少。華數唱片員工阿華表示,到目前為止,彩鈴業務“只賺了幾千塊錢,而且還沒有結算”。與蝦米合作拍MV,華數給的也是免費授權。嘉霖坦言,華數的主要盈利點還是靠演出,“可當我們剛跟他談好演出時,他卻跑到了上海,由此造成公司對演出方違約,我們已經賠給演出公司幾十萬了。他可能認為我們掙了很多錢,但是我們確實沒有,反倒賠了。”嘉霖的説法,也得到了F的認證。

  就這樣,龐麥郎、華數、演出商三方面打起了“羅圈架”,“這件事(龐麥郎出走),真把我們給傷了,他毫無感恩的心,只是單純認為公司在榨取他。”嘉霖無奈地告訴記者。

  李達則説,龐麥郎是帶着對華數的“深惡痛絕”從北京“逃”到了上海,“他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被利用了,當他無力抗爭這一切的時候,只有去逃避,你説,如果我們換位到龐麥郎的位置,這種情況下會怎麼辦?”

  作為一個法政新聞系畢業的大學生,李達敏鋭地找到了龐麥郎合約中不合理的部分。“華數這份合同是二八的分成,其實蠻霸道的,華數肯定是可以通過MV和音樂彩鈴的版權來盈利,但龐自始至終沒有從華數拿到一分錢。”在李達看來,龐麥郎只要簽署這份合同,個人權益甚至正常人的權利都受到了損失,而違約金竟高達八百萬元。照這樣看來,龐麥郎當時拿到的是一份“賣身契”,可他為什麼還要簽字?李達説:“龐麥郎是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簽字的,他肯定是無知,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而且他的判斷,不能用我們的(正常)思路來理解。”

  龐麥郎的朋友似乎只剩下了李達。

  “大家把他解讀為了堂吉訶德,但是我可以把他描述成文森特·梵高。”憑藉對龐麥郎的崇拜與熱情,李達很快取得了他的信任。因此當有媒體朋友找到李達,拜託他幫忙聯繫採訪龐麥郎時,龐並沒有拒絕。去年11月份,李達先後陪同《南都週刊》和《人物》兩家媒體,一同參與了採訪。但也是這兩次媒體採訪,讓龐麥郎與李達的關係達到了冰點。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龐麥郎先後接受兩家媒體採訪

  12月初《南都週刊》的報道《龐麥郎的逆襲》刊出後,文中戲謔的語調令龐麥郎很是氣憤,他立刻給李達打了電話,告訴他“以後這樣的人,不要再接近我了”,還怪罪李達不應該對記者説關於他的事。“但那時,龐麥郎還是對我很信任,仍願意給我打電話。”

  時間推進到今年1月,《人物》雜誌題為《驚惶龐麥郎》的報道卻引來軒然大波。這篇文章揭秘了龐麥郎的生活——改小年齡、更改户籍,以及諸如不會開熱水器、不會用手機連無線網、只會在網吧玩連連看等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習慣,還暗示龐麥郎脾氣古怪,不但要求女記者陪聊,還摔了對方的電腦。於是,繼“滑板鞋”這首奇葩歌曲後,龐麥郎這個“奇葩的人”又火了一次。

  “這篇文章被刷屏的那天,龐麥郎給我打了三個電話,但是我不忍心接,因為孫炯(《南都週刊》記者)當時寫那篇稿子我就覺得不太厚道,龐麥郎每次説,‘這句話你不要報道出來’,結果他都給寫出來了。他之前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生活,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他是招架不住的,因此我心裏是有歉意的。”

  1月15日,龐麥郎本人在和蝦米音樂工作人員溝通時,回應稱這篇報道胡編亂造,“實在是離譜,是在造謠”。但李達卻證實,《人物》記者鯨書確實花了兩天時間採訪龐麥郎,期間他還陪同他們一同去了KTV。“我理解鯨書,因為鯨書是小姑娘,她很煩龐麥郎,龐麥郎真的讓她崩潰了。”其實採訪過龐麥郎的記者,對他的印象都不太好,《南都週刊》記者孫炯説,龐麥郎的“思維比較非常,每個問題要想比較久來編答案,前後也矛盾,很不坦誠”,並且在採訪前兩次爽約。

  龐麥郎不滿《人物》對他的報道

  《人物》報道刊出後,李達自認為又一次“害了龐麥郎,打擾了他原本應有的平靜生活”。他曾經給龐麥郎發過一條長長的道歉信息,但始終沒有得到回覆。

  同時,另一些關於龐麥郎的負面消息在網絡上流傳開來。某視頻網站編輯L告訴記者,龐麥郎的企宣曾找過他,希望發放關於龐麥郎“偏負面的消息”。而在一個業內知名的工作聯絡羣上,一個自稱龐麥郎宣傳的人不斷髮出對他不利的消息,這一情況讓同樣身為企宣的小D感到不可思議:“這哥們像開了外掛一樣猛黑自己家的藝人。”記者就此向華數唱片核實,華數方面則給出了否認:“誰黑龐麥郎都不可能是我們黑。”

  一切走向了失控,龐麥郎消失了。

  無論是華數唱片還是龐麥郎曾經的好友李達,再未聯繫上龐麥郎本人。

  李達輾轉打聽到,龐麥郎依然在四處尋找幫他做歌的人,他沒有放棄寫歌,也沒有放棄做夢。

  就龐麥郎違約事件,華數唱片已經向法院提出訴訟,法院也對該案進行了受理。

  1月20日,在得知龐麥郎有可能現身某公司年會的消息後,經紀人李希告知記者“如果出現,肯定不是我們安排的”,並再三向記者叮囑,“如果你在現場見到了他,一定要告訴我。”

  而一直到年會最後一首歌,龐麥郎始終沒有出現。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在這個一夜爆紅的故事中,很少有人再去討論龐麥郎的音樂。

  在知乎上,關於如何評價《我的滑板鞋》有118個答案,得票率最高的三個答案中,有兩個都提到了“共鳴”。

  導演也找到了共鳴,“《我的滑板鞋》把我聽哭了。‘時間,時間,會給我答案’,多準確的孤獨啊。”他愛屋及烏,繼而為這首歌的作者不平:不要嘲笑別人的故鄉,不要嘲笑別人的口音,也不要嘲笑別人的頭皮屑。這些,你也擁有。

  中央音樂學院鄧世擇老師覺得“滑板鞋”的歌詞行文非常自由,這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價都很粗糙的歌,很有趣。

  是的,粗糙。演唱從頭到尾的節拍錯位——並非某一兩個字或者某一兩句錯位,而是整首歌的拍子在節奏點附近有着正負300毫秒範圍內的隨機錯位。

  但同時,有趣。在資深娛評人狠狠紅看來,《我的滑板鞋》妙在其四線鄉鎮生活體驗和濃重西南口音,與歌中少年滿滿自信之間形成的反差。他的另外一首歌《摩的大飆客》也讓狠狠紅感覺奇妙,那首歌描述的是一個少年在高速公路上和一個“公婆”飆車——車的種類是摩的。少年最後吃了虧,只好去找白衣天使打吊針,他唱“卑鄙卑鄙卑鄙卑卑卑卑卑卑……”。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種體驗不讓你覺得全然陌生,又妙趣橫生嗎?

  “龐麥郎所有的歌,都是一種沒有他者的旁若無人,沒有經過任何思量、比較、算計而寫出來的歌。這是一種極為陌生的情緒體驗,讓人不適應,讓人想適應,讓人想理解,讓人不能理解。”

  總結陳詞:

  在與華數音樂、李達、以及採訪過他的各家媒體悉數鬧掰之後,龐麥郎暫時躲到了大眾看不見的地方。然而,圍繞着他的討論還在繼續:違約事件會對他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及影響?等這一切風波過後,誰將接棒龐麥郎,繼續幫他實現他的國際夢?龐麥郎和他具有特殊魅力的音樂最終會神蹟般地頑強存活下去,還是和其他“神曲”一樣,熱鬧過後很快被遺忘?我們跟你一樣好奇。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00 字。

轉載請註明: 貴圈:獨家調查農民龐麥郎爆紅背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