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拿破崙的傳奇一生、雷德利·斯科特執導,華金·菲尼克斯和凡妮莎·柯比搭檔主演,這三點決定了《拿破崙》是我年度最期待的電影,沒有之一。期待雖高但沒有失望,毫不誇張地説,看一場《拿破崙》,能值回四張電影票,這是今年最為精彩、不能錯過的史詩電影。
看完電影最直接的感受,86歲的雷老爺子一點兒都不循規蹈矩,他拍出了讓所有觀眾驚喜又意外的拿破崙,它有別於常規的紀錄片,有着與眾不同的新鮮勁兒。
暴君、將領、軍事家……每個人對拿破崙都有不同定義,雷德利·斯科特也一樣,他拍《拿破崙》個人風格強烈,但又沒給出這個傳奇人物明確的定義,在他的鏡頭下,拿破崙的人設極為複雜,他是有天賦的軍事家、是冷酷的暴君、是追求權利有野心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敏感脆弱的情種。電影在拿破崙和約瑟芬的愛恨糾葛中,將拿破崙的多面性相互交織,鑄就他濃烈多彩、燦爛炫目的一生。
以此為基礎,這部電影完全跳出了傳記片冗長煩悶、蒼白無趣的窠臼,集故事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隨片附贈的黑色幽默恰到好處,超過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仍然意猶未盡,全程沒有點亮過一次手機,如此美妙的體驗已經很久都沒有過了。
其次,《拿破崙》美學表達非常出色,每一幀畫面都帶給觀眾極具衝擊力的美學享受。
電影是集體創作,講究各部門的密切配合,比如出色的攝影離不開燈光協助,美術的出彩少不了用心的置景和服裝,要不是看過電影,很難相信雷老爺子如此高齡,還能有這麼強的現場統籌、協調能力,保證電影自始至終都有如此高的品質。
實景拍攝、手工縫製的服裝、細節到位的道具,決定了《拿破崙》擁有史詩電影的質感和歷史題材的厚重感。雷老爺子通過這部電影又一次證明什麼才是電影大師,影片的美學表達始終為場景和劇情服務,以此為前提做到最好。
電影中有很多令人難忘的橋段,比如多數室內的夜戲,明暗相間的光線相當考究,更好的渲染氛圍和傳遞人物內心;
大兵壓境的戰場上,則滿屏清冷色調,戰爭的緊張和壓迫感彷彿衝出銀幕。而面對多個歷史名場面,雷導也都奉上令人難忘的畫面,比如埃及部分,昏黃色調佐以有質感的實景和漫天黃沙,特別有代入感。
而加冕大典則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戲,攝影構圖、光線運用、服裝色彩搭配、氛圍烘托等,營造出了油畫般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用作電腦壁紙。《拿破崙》的美學表達令人如痴如醉,僅這一點就值回票價。
第三點,拍拿破崙自然少不了戰爭戲,可是沒想到電影會拍的如此兇猛、如此真實。
拒絕使用CG的不止有諾蘭,還有雷德利·斯科特,不同的是,今年的《奧本海默》還是無可避免的用了一兩百個CG鏡頭,但《拿破崙》從數百人騎馬衝鋒、熱兵器鏖戰,到冷兵器廝殺盡數實拍,當鏡頭貼近馬匹拍特寫時,皮毛和跑動時肌肉的紋理及馬的喘息聲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當對面大兵潮水般撲來,那一張張面目猙獰的臉配合冷兵器對撞摩擦的尖鋭聲,感受到了生死一瞬的戰場壓迫感。
電影再現六大征戰場面,每場戰役都各有特點,炮轟金字塔歎為觀止,電影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觀眾啥大場面沒見過?但遠征埃及的這段,論震撼程度和新鮮程度,足以成為戰爭題材的名場面,銀幕越大越震撼。又比如三皇會戰,從大軍衝鋒、發現陷阱,到猛烈炮轟、落水殞命……
整個戰役的冰冷、殘酷和轉折讓人不寒而慄,這一段從天氣到冰面到落水的細節都太真實了,在大銀幕上實在找不到瑕疵,到家後看花絮才知道,這一段是數百人上陣的全程實拍,為了保證記錄到足夠素材,甚至動用了多達11台攝影機。而搭配另一場火燒莫斯科的戰役,則構建出恢弘、獨特的“冰與火之歌”,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奉上六場經典戰役,僅大場面就值回票價!
最後還是要誇一下演員。菲尼克斯和柯比這對組合,對他們有多高的期待,就有相應高的要求,畢竟《小丑》珠玉在前,有點擔心沒有了小丑這個極致的角色,鳳凰叔會“跌落凡塵”,變得蒼白乏味。
看過影片之後方知擔心是多餘的,這一次鳳凰叔收起了小丑的癲狂、神經質,很多時候他給拿破崙設計的是冰冷、平靜的外表,但卻能讓觀眾充分透過外表感受到人物性格和內心情緒的變化,舉手投足和眼神交匯間,盡顯複雜多變的人物形象。而且,電影中拿破崙幾次階段性的身份躍升,鳳凰叔都能表現出不同的氣質變化,實在厲害!
而凡妮莎·柯比,飾演“白寡婦”時,真沒發現她原來這麼美,電影中她和鳳凰叔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兩個人的對手戲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她塑造的約瑟芬同樣複雜多變,美豔、優雅、放蕩、自信……每一面都彰顯無窮的魅力,如果選拔年度銀幕CP,這一對肯定榜上有名。
所以説,《拿破崙》確實一張電影票值回四張票價。當然,超過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在各個層面的出色表現,也決定了只看一遍很難完全消化,這是值得二刷、三刷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