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電影人 他們如何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突圍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 紀佳琦)近年來,青年電影人逐漸成為中國電影創作的中堅力量,持續為電影產業輸送創意。從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創造了一種強有力的新魔幻現實主義到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點燃暑期檔,成為票房黑馬;從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藥神》開啓中國現實主義電影新一輪浪潮再到忻鈺坤的《暴裂無聲》完成對犯罪類型片的再次突破……
他們不斷從老一輩手中接過優良傳統的接力棒,迅速成長為中國電影的主力軍。但也要看到從當前電影市場需求和我國電影市場體量來看,我國電影人才仍顯捉襟見肘,兼具工業意識和主流表達能力的主創人員仍是我國電影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在當下這個盛行大IP,大製作,高投資的電影市場中,青年電影人在行業的發展道阻且長。
為此,北京國際電影節·第28屆大學生電影節青年電影人論壇“工業意識與主流表達”主題論壇在9月26日下午舉行,並圍繞青年電影人現狀及如何從現實困境中突圍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僅僅有創意是不夠的,後面的每一步還要用功,用心。”青年導演趙天宇在回答如何實現創意和行業的對接時,把電影創作最終歸結為一個詞“共情”。趙天宇認為劇本是一個字一個字寫的,影像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構成的,電影也是一部一部看的,沒有一蹴而就的好電影,大多數時候需要的還是把創意轉換成情感和故事,最後觸達觀眾,與觀眾共情。
青年導演趙天宇在電影行業已深耕十二年之久,此次執導的《關於我媽的一切》入圍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趙天宇在回憶電影創作之初時説,“真實的情感”是他關於這部電影最好的註解。這讓他有足夠的耐心和專注度去迴歸家庭,觀看這個家庭擁擠的變化以及在這個擁擠的過程中去看到生活裏的愛和勇氣。此部影片是關於一個告別的故事,在這其中趙天宇導演更想讓觀眾找到生活的信念感。
開心麻花影業電影製片人謝靈珏則感慨青年電影人創意確實有很多,但當看到劇本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真正能夠在劇本層面執行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
謝靈珏還談到了當下的電影創作環境,她強調關於對創作者權益的保護力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很多青年編劇基本都會遇到自己的創作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甚至署名,就是這樣一些現實困境成為阻隔年輕人安心創作的一道坎。謝靈珏表示,只有最基礎的權益保障,才能讓他們有追求下一步夢想的動力。
“電影的創作過程是開放與合作的。”在青年電影編劇冉甲男看來,剛剛步入電影行業的青年導演對自己的想法都非常有執念,但這樣其實是浪費了自己的機會。她笑稱,這是一個工作,藝術工作也是一個工作,把自己當成一個打工人,心態會好很多。
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有很多初入無門的青年電影人,無論是大環境擠壓,還是合作方遇阻,任何一道關卡都可能會讓電影創作雛形“死”在搖籃裏。冉甲男對於創意出口問題也談了自己的經驗與看法。她説現在的生態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青年劇本的評比評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創意怎麼能夠被看見,參加比賽是非常直接的。“大家都很重視這個事情,劇本的類型、涉獵的內容也豐富了很多。現在來參賽的人也不受各種各樣的拘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所以大學生電影節這個平台就是很好的創意出口。”冉甲男説到。
在多數人印象中,“個體”、“邊緣”、“生命體驗”等等更偏重個人藝術表達的詞彙構成了青年電影人這個羣體,但在最近幾年中,越來越多的青年電影人在進行個人化藝術表達的同時,也完成了類型化創作,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影片中既融合了商業元素,也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我們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斷收穫很好的市場反響,同時也期待青年影人更好的市場表現。
據瞭解,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作為中國創辦最早的電影節展之一,發揮着年度電影文化潮流和校園文化風向標的重要引領作用。大學生電影節堅持“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宗旨,持續關注青年影人的生態與成長,與中國電影的新力量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