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辭職入山,這個90後姑娘的日子過得也太仙了吧
25歲那年,因為“一部紀錄片,一個人,一份熱愛”,小焱辭掉城裏的穩定工作,一頭扎進大山,成了一名染布姑娘,在大山裏,她把老房子改造成染坊,名為“古拙藍染”,用染布記錄一種典雅質樸的生活方式。
見字如面,毛筆的力度,和染布的色彩,一定可以將這份來自深山的空靈與熱情傳達給遠方的客人,而這,正是她所熱愛的生活給予她的意義。
她從小就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或許,古人的思想冥冥之中影響了她,令她的個性變得自由、灑脱。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一部紀錄片中瞭解到植物染,覺得很神奇,然後開始查資料,翻書,找機會去染坊做義工。
在染坊做義工的一個月,是我這幾年最開心的日子。後來,我就幻想,以後要是自己能有個小院開染坊,染各種顏色的布,做手工,肯定很幸福吧。
有了這個念頭,我就開始計劃。2018年,在25歲這個奇妙的節點,我選擇辭掉原來教師工作來到四川。
讓小焱下定決心開染坊的原因不只有熱愛,還有阿杰。
小焱是在染坊做義工時結識阿杰的。那時,阿杰已經在染坊工作了一段時間,經驗豐富、手藝純熟。
接觸多了,小焱漸漸感覺,阿杰是一個踏實、上進的小夥子。
在這期間,小焱已經有了辭職開染坊的想法。在阿杰的支持和陪伴下,兩人一起回到了阿杰的老家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籌備開染坊。一年後,二人走在了一起,由朋友變為戀人。
染坊是由阿杰老家的院子改造而成的。青瓦、木頭、竹子搭建的染坊和薄霧籠罩的羣山有一種難以言説的契合。
他們在屋前小院開闢一片菜地,另一側,用竹籬笆圍起來種花。他們吃的是自己種的蔬菜,桌上、窗前、房樑上擺放着自己種的鮮花。
煮飯是一種樂趣:立春,嗦一碗陽春麪;夏至,採幾棵荷葉,煮一鍋荷葉飯;暮秋,在銀杏樹下撿拾白果煲湯;冬至,喝一口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
剛開始,染坊運營非常困難。於是,我們去擺地攤,參加市集,做體驗活動,早出晚歸。
那時候,我沒覺得苦,只要能染布我就很高興,就算加班到晚上11點也樂此不疲。
總之,開染坊和阿杰的出現,讓我的生活有了另一種可能。
在大山中,四季是分明的,陽光、風、雨、雪,像朋友一樣親切。染坊的工作內容,也與這些“朋友”息息相關,彷彿一種讚美友情的儀式。
從山中、院子裏採摘新鮮的花草,將其洗淨、擦乾,鋪展開來,置於布匹之上,輕輕敲打;然後,清洗布匹,過媒染劑,晾乾。
如此,春日裏鮮活的花草“住”進了布中,再用這匹布縫製衣裳,也就把春天穿在了身上。
採摘柿子非常講究: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柿子最好,彼時,它們還未成熟,果肉生硬,果皮顏色泛青;採摘時間以上午9點前和下午18點後為宜;扁平、落地、落蒂、幹、軟的柿子不能用。
冬夜,在院子裏生起兩堆篝火,一邊烹煮染料,一邊炙烤蜀地特產臘腸。染料的“咕嚕”聲和腸衣的“滋啦”聲此起彼伏,漫漫長夜變得温暖、清香。
當然,四季更替,‘藍染’必不可少。不同的季節會讓‘藍染’的色彩更豐富。
春天,藍色比較柔和,透着點兒嫩綠色;夏天,天氣炎熱,氧化時間太快,染出的藍偏灰色;秋天的藍,最富有層次和變化,像海、天空、青花瓷;冬天的藍透着淡淡的嫩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