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這個不起眼的野菜,既能做菜又能入藥,春天不吃就虧大了!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外出野外踏青是個不錯的消遣。農村家裏有老人的,更是經常愛挖點野菜嚐嚐鮮、也懷懷舊。春光明媚的陽光是那樣的暖和,花草樹木生機盎然多繁茂,黃鸝鳥兒盡情的歌唱,美麗的村姑們悠閒地採摘白蒿。
白蒿,菊科。學名茵陳,嫩莖葉可供食用,每年春天(三月)採集一些,或煎着吃,或炸着吃。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白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形花叢,秋季開花,總苞片三四層,卵形;花綠黃色,瘦果長圓形,無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氣。白蒿多生於田間地頭、路旁溝壑,鄉間隨處可見。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正月白蒿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時令對野菜很重要,正月裏的白蒿叫茵陳,尚在襁褓之中;二月裏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農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當柴禾燒了。白蒿在幼苗的時候大多是蜷縮團狀,全株密被白毛,程灰綠色;軟軟的,毛茸茸的綿軟如茸;有微微的香味和苦味。簡單的來説,春天的白蒿可當菜吃,春後成熟的白蒿就是一味中藥啦!
茵陳其莖葉可入藥。《本草綱目》載:氣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附方:茵陳羹。除大熱黃疸,傷寒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將野白蒿洗淨晾曬,泡水喝既便捷,又功效良多。
白蒿是春天綠色的先行者,在和煦的春風的吹拂下,先於眾多的野草,在早春時節搶先發芽。三月的時候,田間地頭,在還沒有朽腐掉的蒿子下面,一簇簇新苗披着一層灰褐色的軟毛,稚嫩的莖葉兒綠中泛白,柔柔地生長着,清明前後,正值白蒿風華正茂,農村的人們到野外踏青之時,順便採集一些,從而讓美味的白蒿為人們的餐桌生活增添了一道美味。
白蒿不僅可以作為藥材,其嫩葉還可以作為日常食用的食材,材料易得,做法簡單多樣,營養豐富且易於吸收,對人體也是大有好處。現在正是吃白蒿的季節。星期天帶上家人孩子去農村的田野裏拔點白蒿,拿回家清洗乾淨後就可以製作美味了。白蒿嫩苗,葉如細絲,似初生松針,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採摘下來,擇洗乾淨,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錯的食療兩用的佳餚。可涼拌,將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鐘後,撈出晾涼,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鹽等調料,則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也可以拌上一些麪粉,蒸熟後,調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綿綿的,味道清素淡雅,鮮美異常。
白蒿還可以直接炒雞蛋,非常下飯的一道菜,這個菜我可以多吃一碗飯。
其實,雖然現在的人生活富裕,但在餐桌上還能看到野菜的身影。挖白蒿只是我們放“慢”生活的一種方式,是我們尋找兒時的那抹記憶,是我們隨意、温馨生活中的一筆,是用來填補我們內心的那縷詩意。朋友們,這個週末,你也動起來,一起去野外挖白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