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傳統燕京風味傳統菜餚八道,包括,蓄肉類:【杏乾肉】、【麻醬腰片】;禽蛋類:【酒醉鴨肝】、【炸雞酥絡】;水產類:【酥小鯽魚】、 【五香魚】;素菜類:【爆醃心裏美】、【北京泡菜】。
燕京風味以北京菜為代表。北京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先後有遼、金、元、明、清五朝建都於此,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中心,漢、滿、蒙、回等各族人民大量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國各地文化在此融會交流,在飲食文化方面,形成了苔革百家、兼收幷蓄、格調高雅、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北京菜"。
"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風味菜,以牛羊肉為主的清真菜,以明清皇家傳出的宮廷菜,及做工精細、善烹海味的譚家菜,還有其它省市的菜餚所組成。山東菜對北京菜系的形成影響深遠,是京菜的基礎。
山東風味的菜館在北京四處林立。山東的膠東派和濟南派在京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以爆、炒、炸、熘、蒸、燒等為主要技法,口味濃厚之中又見清鮮脆嫩的北京風味,廣而影響齊魯、松遼、三晉、秦隴等北方風味的形成,在烹任園地中一枝獨秀。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為主要原料。如著名的"全羊席"用羊身上的各個部位,可烹製出百餘種菜餚,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
另外"烤肉"、"涮羊肉"、"煨羊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深受北京羣眾喜愛。
宮廷菜在京菜中地位顯著,它選料珍貴,調味細膩,菜名典雅,富於詩情畫意。現在的宮廷菜多是明請宮廷中傳出來的菜餚。著名菜品如:抓炒魚片、紅娘自配、脯雪黃魚等。譚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講究原汁原味,鹹甜適中,不惜用料,火候足到,如選料精細的"黃燜魚翅"是譚家的代表菜,居各魚翅菜之首。
綜上所述,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宮廷菜、官府菜等融會而成,口味濃厚清鮮,質感多樣,菜品繁多,四季分明,有完善的獨特烹調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燜、蒸、氽、煮見長。形成京菜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為全國首府,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全國各風味菜技師多匯於此,菜餚原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時令蔬菜應有盡有。而以北京"填鴨"製成的烤鴨,更是馳名中外,還有以此為原料而製成的"全鴨席"更是名傳遐邇,名品如"火燎鴨心"、"燴鴨四寶"、"北京鴨卷",常單菜應席。
北京菜隨着社會的改革和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烹飪技術的飛躍,京菜正以其古樸的文化,淳厚的風味,精湛的技藝,醇正的調味,絢麗多彩的特色為人們服務。
【杏乾肉】
[主料輔料]
瘦肉 250克 雞蛋 50克 番茄醬 25克 白醋 25克 白糖 10克 精鹽 5克 料酒 3克 花生油 50克鮮薑片 5克
[烹製方法]
1.將瘦豬肉切成銅錢大小薄厚均勻的片,加薑片、料酒2克、白醋5克醃入味,稍風乾後,用雞蛋液拌勻,再風乾透。
2.炒勺上火燒熱後放油,待熱下入風乾的肉片,用小火煸炒至熟,放入番茄醬同炒,待出香味後烹入料酒、鹽、白醋、糖和一小碗清水,燜至汁濃即可裝盤,晾涼後食用。
[工藝關鍵]
此菜也可以不用番前醬而用糖色,以求菜的顏色透人。
[風味特點]
所謂杏乾肉並不是杏干與肉同炒,而將豬肉片炒至入味,無論在味、色、形均與杏幹相似,其口味是酸中帶甜,人口細品,猶如杏幹,香潤適口,佐酒最佳,為北京的傳統涼菜。
【麻醬腰片】
[主料輔料]
豬腰子 500克 黃瓜 100克 芝麻醬 l00克 香油 50克 精鹽 5克 料酒 5克 味精 5克 白糖 10克
[烹製方法]
1.將豬腰子撕去皮,片去腰臊,橫着片成兩片,並照此片成大薄片,加入料酒和一半精鹽調拌均勻,下入開水鍋中氽一下,同時把腰片打散,撈出,待水重新開後,再下入鍋中,稍燙即出勺,撇幹水分。
2.將麻醬用香油、味精、白糖和餘下的鹽瀉開,調勻。
3.黃瓜切片,同腰片一起碼在盤中,然後澆上調好的麻醬汁即成。
[工藝關鍵]
燙腰片時要注意,燙到腰片變成深褐色,完全去掉臊味為好,且燙的時間不宜過長。
[風味特點]
此菜口感鮮嫩,清香爽口,為北京夏令時節的名菜。
【酒醉鴨肝】
[主料輔料]
填鴨肝 1000克 鹽 20克 茅台酒 50克 京葱段 10克 料酒 50克 薑片 10克 味精 5克 上湯 750克
[烹製方法]
1.用刀剔去鴨肝筋膜和膽漬,用清水洗淨浸漂,再放入開水鍋煮熟,去盡血沫,撈出洗淨。
2.取炒勺加上湯、料酒、鹽、味精、葱段、薑片、鴨肝,待上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將鴨肝及滷汁一起倒入搪瓷盆內,加上茅台酒浸泡三小時。
3.食用時將鴨肝切成薄片,裝盤澆上汁即成。
[工藝關鍵]
煮鴨肝時火候不要過大,無血絲即可,否則食用時將失去鴨肝鮮嫩的口感。
[風味特點]
鮮嫩、鹹香、爽口,茅台酒味濃厚。為大型宴會上的佳餚。
【炸雞酥絡】
[主料輔料]
嫩母雞 1000克 花椒 5粒 葱段 5克 花生油 500克(約耗50克) 精鹽 12.5克 姜塊 5克 花椒粉 1克
[烹製方法]
1.將母雞宰殺,煺毛後洗淨,開膛掏去內臟。割下雞胸部(帶骨、帶皮,其他部分可另作他用),用開水煮熟,再用精鹽、花椒、葱段、姜塊(拍松)和沸水500克煮5分鐘,取出晾涼,剔去皮骨,把雞肉撕成細絲(越細越好)。
2.將花生油倒入炒鍋內,用微火燒到六成熱,將撕好的雞絲分20多次,平攤在手心裏,再一一放入油中。這時,雞絲即粘在一起成一薄片。待炸成金黃色時,撈出放在紙上,把油汲幹,趁熱撒上花椒粉,晾涼即成。
[工藝關鍵]
1.雞絲不能用力切,用手撕,越細越好。
2.油鍋六成熱,中火蹲炸,隨下隨炸隨撈,用紙吸乾油是成功的關鍵。
[風味特點]
此菜是雞絲做成的涼菜。雞絲炸酥後,形如紗絡,故名。原菜為清末內務府名廚李玉泉(又名李亮)所創,當時聲譽很高。北京原燕林飯莊廚師趙常斌系李之門徒,得其親授,故能流傳至今。成菜顏色金黃,味道酥香,麻椒味濃郁,是佐酒佳餚。
【酥小鯽魚】
[主料輔料]
小活鯽魚 2500克 豆寇 3克 醬油 300克 花椒 3克 醋 300克 八角 3克 紹酒 300克 薑片 30克 白糖 250克 葱白 1500克 冰糖渣 150克 糖色 50克 五香粉 7.5克 豬肋骨 500克 桂皮 3克 芝麻油 300克 丁香 3克
[烹製方法]
1.將小鯽魚去鱗、鰓,在鰓下順着魚腹剖長1.65釐米的小口,取出內臟,用清水灌洗乾淨。葱白切成長11.6釐米的段。醋、醬油、紹酒放在一起,調成料汁。
2.砂鍋內鋪一層豬肋骨,再鋪一層薑片,撒上桂皮、丁香、豆寇、花椒、八角。然後,把魚頭朝鍋邊、魚尾向鍋心,一個挨一個地碼成一個圓圈(中間留個小孔.形如菊花),撒上五香粉。在中間再橫碼一排魚(遮住小孔),也撒上五香粉。將葱段在魚上面同樣碼成菊花形。白糖、冰糖渣倒在葱段中間、芝麻油、糖色均勻地澆在葱段上面,並加入料汁(約400克)。
3.把砂鍋裝好後上旺火燒開,蓋上一個比鍋略小的瓷盤,改用微火煨。煨時要讓瓷盤周圍往外冒湯,約需9個小時,魚也就煨好了。然後,去掉瓷盤晾一夜,先取出葱段,再慢慢地取魚(要保持魚形完整)。吃時在魚上放少許葱段,淋上原湯即成。
[工藝關鍵]
1.鯽魚初加工,注意不要弄破苦膽,弄破苦膽的魚撿出不要,以免"一個螺絲壞一鍋湯"。
2.煨時瓷盤周圍若不往外冒湯,是料湯不夠的緣故,可加入一些料汁(約100克),至冒湯為度。煨時必須保持瓷盤周圍不斷往外冒湯,以此法陸續將料汁加完。
[風味特點]
"酥小鯽魚"是下酒的涼菜,北京大小餐館多有供應。此菜製作很費時間,一般需要10個小時左右。火候做到家,肉、刺全酥,人口酥香鮮美,耐人回味。
【五香魚】
[主料輔料]
鯉魚 500克 鹽 20克 花椒 10克 味精 10克 大料 10克 糖 10克 桂皮 10克 料酒 100克 醬油 50克 醋 150克 葱姜各 50克 香油 50克
[烹製方法]
1.將魚刮鱗,去頭,去鰭,去尾取內臟,沖洗乾淨待用。
2.用刀順魚脊骨由頭向尾一破兩片,再斜刀改成小塊,用鹽、葱姜、醋、醬油、料酒醃30分鐘入味。
3.鍋中留油,油八九成熱時下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待用。
4.鍋中留底油,油熱後先下大料、桂皮、花椒煸炒片刻,再加入葱姜,煸炒後依次加入適量醬油、料酒、醋、鹽、糖、味精(稍後放),最後下魚,加水,水量以稍低於魚量為宜。先用大火燒開,然後改用小火,直至汁濃味厚。取出魚放乾淨盤中。鍋內濃汁打明油,淋在魚上面即可。晾涼後人冰箱待上菜。
[工藝關鍵]
1.魚塊宜炸稍硬,煨時成形不碎。
2.武火燒開,文火慢,味汁十之七八收入肉內,酥透為止。
[風味特點]
口味鹹鮮,五香濃郁。
【爆醃心裏美】
[主料輔料]
脆嫩水蘿蔔 500克 米醋 2克 白糖 25克 精鹽 1克
[烹製方法]
水蘿蔔洗淨,颳去外皮,用礤牀擦成細絲,加米醋、白糖、精鹽,現醃現吃,老北京人叫做爆醃。
[工藝關鍵]
1.注意選料,糠心者不用。
2.現吃現醃,時間一長,出水則蘿蔔失去脆嫩感。
[風味特點]
"心裏美"是北京人對水蘿蔔的稱呼。《光緒順天府志》記:"水蘿蔔,圓大如葖,皮肉皆綠,近尾則白。亦有皮紅心白或皮紫者,只可生食。極甘脆。土人稱為'水蘿蔔'。今京師以西直門外海淀出者為尤美。"筆者孩時於秋季或冬季裏,每至天擦黑直至夜深,總能聽見那小販"蘿蔔賽過梨嘞-辣了換唉-"的悠長麼喝聲。
【北京泡菜】
[主料輔料]
大白菜 1000克 鴨梨 50克 白蘿蔔 50克 味精 10克 胡蘿蔔 50克 葱 50克 辣椒未 20克 蒜 50克 牛肉湯 300克 鹽 35克 蘋果 50克
[烹製方法]
將大白菜擇洗乾淨,控去水分,剝下外層的菜幫,劈成兩半。菜心從頭部劈成四半。再改刀切成約5釐米長的段。將蘋果、梨一起放入搪瓷盆內,下入葱、蒜、鹽、味精、辣椒末攪拌均勻,倒入牛肉湯。在原料上面壓上一塊乾淨的大石頭或一個盤子,然後放在温度較高的地方(約40℃左右),五天即可食用。
[工藝關鍵]
製作此菜時,所用的溶器一定要清潔,以免泡製時間稍長,產生大量細菌,造成疾病。
[風味特點]
此菜為黃白色,清淡鮮香,酸辣鹹甜適中,加入水果的香味,越發與眾不同,是北京人冬季家家都制的一道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