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酒精酒:食用酒精要説話,“我能證明酒精酒的清白!”

以求客觀認識酒精酒,促使其成為老百姓的放心酒。

——酒精的概念。

酒精存在於所有酒精類飲料、部分醫藥化工產品裏,以及部分醫療和工業用途。

酒精的生產只有兩種:細菌發酵和化學合成。其中的發酵法,包括澱粉類、蜜糖類、亞硫酸鹽紙漿類原材料。澱粉類發酵的主要是酒精飲料,蜜糖類發酵的是酒精,紙漿類發酵的是工業酒精。

酒精還有等級分類法。根據國家(GB384-81)執行標準,分為優質、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其中的一、二級屬於食用級,三級屬於醫用級,四級屬於工業用級。

食用酒精的國家標準。詳見2017年1月9日,國家衞生計生委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酒精》主要內容:

以穀物、薯類、糖蜜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其中:酒精度(%vol)≥95.0,醛(以乙醛計)/(mg/L)≤30,甲醇/(mg/L)≤150。氰化物 (以HCN計)/(mg/L)≤5,鉛(以Pb計)/(mg/kg)指標為 1.0。

所以説,正因為食用酒精在人們的生活中用途最廣,成分很複雜,所以國家管理嚴格、規範。可以説,食用酒精本身沒安全問題。

——酒精的區別在於用途。

理論上,酒精本身並沒有區別,都是乙醇,區別在於酒精裏其他物質和含量,同時根據酒精的用途,決定要不要排除所含的其他物質。譬如工業酒精,不是用於吃喝,就不用考慮食品安全,只要保證足夠的酒精濃度就行。所以,害人的甲醇,就沒必要提取出來。但是食用酒精就要儘量剔除甲醇,把含量壓低到標準範圍以內。

——酒精的價格差別很大。

工業酒精製備成本很低,價格也便宜,於食用級差着幾倍。今天的價格,工業酒精1600元/噸,食用酒精8500元/噸。這個差價,就是酒精酒初期屢屢違法案發的動力源頭。一斤酒的材料成本還不到一塊錢,而且還是現在的價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會更便宜。所以違法分子敢鋌而走險。

——食用酒精不再是“高度白酒”。

在酒精的定義裏,食用酒精稱為“發酵型蒸餾酒”。就是説,食用酒精其實就是高度白酒。但是,我們生產的酒精,早就有了本質的改變,不再是“高度白酒”的概念,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酒精了,材料裏沒了穀物。

——酒精還是好酒精。

上篇文章《不得不買的酒精酒:有了高科技,還做不成放心酒,背後原因不簡單 》有説到,國家在1984年對酒企放開糧食市場,迎來傳統糧食酒生產大爆發。隨後的新工藝白酒,當時佔市場主流的紅薯酒、包穀酒沒人買了。可是,新工藝白酒的巨大生產能力,是重要的國有資產,不可閒置。1987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山東主持召開了全國食用酒精座談會,主題討論了產能轉化,擴大食用酒精的生產。1989年國家首次頒佈了食用酒精的執行標準(GB10343-89),各地原有酒精廠迅速完成技術改造,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開足馬力投入生產。

——旺盛的市場需求給白酒生產打了雞血。

這個時期,人們解決了肚子問題,腰包也有點錢了,開始追求生活質量。首要標誌就是酒,白酒的需求因為三大原因,受到強烈刺激,市場因此猛然爆發:

●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社會文化娛樂還沒開展,喝酒成了最大的娛樂;

●新工藝白酒退場留下的巨大市場空洞;

●三精一水勾兑酒的巨大利潤空間。

再加上名酒漲價,買不起也不願買,大眾白酒形成極度的旺銷。譬如河南各地都有“一年喝倒一個牌子”的現象,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些被喝倒的牌子,都是當時市場價格在10-20元的主流白酒。這種形勢,催生了一個黑色產業,就是造假酒。

——低門檻的暴利導致了造假亂象。

早期的造假酒,採用的是用劣質酒冒充好酒,坑蒙拐騙牟暴利。有了酒精勾兑技術,這一切就簡單多了。用造假者的行話説,比直接搞假的還爽,又簡單,又便宜。酒精比劣質酒便宜多了。所以,低技術 酒精 市場需求,就成了白酒市場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很難合上。

——假冒白酒引燃了白酒市場。

假酒猖狂,害了無數酒民的健康,甚至丟了小命。也完全破壞了白酒的聲譽,以致於沒人再相信還有好酒,糧食酒。但是假酒也有一個功績,客觀的説,我們沉穩幾千年的這個市場,就是假酒激活的,當然也可以説成搞亂的。因為假酒橫行,白酒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勾起好奇心,從而激發了社會購買力,市場因之爆發。

從另個角度分析,造假者的低風險高暴利也對周邊人有着很大的誘惑。尤其在“一切向錢看”新觀念影響下,只要掙錢,別説沒什麼風險了,就是有也敢做。所以,造假酒成了白酒製造行業的潛規則,酒精酒當糧食酒賣,最終在國家嚴加管理下走向了規範,才有瞭如今的酒精酒。

——造假亂象觸目驚心

最有名的是1998年春節發生在山西朔州地區的假汾酒惡性事件,喝死20多人,禍源是工業酒精。2014年9月份發生在江蘇南通一家擁有50年釀酒歷史的酒企,用陳化糧做了2.4萬噸黃酒,結果查出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經南京《現代快報》披露後,引起股市震盪,9月23日釀酒板塊全線躺槍大跌,貴州茅台當即打回原形。

——酒精酒生產商的鬱悶。

正規的酒精酒生產企業還是佔有絕大多數,但避免不了小動作。他們也有一肚子冤屈,還有苦沒處説,沒法説,不能説。譬如酒精酒有國家標準,這上面不敢胡來。可是生產所需的酒精、香精,也都執行的國家標準,為什麼消費者就是不買賬呢?況且酒精酒本身技術算不得成熟,儘管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距離真酒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各家在運行過程中,不斷有配方改動,難免有出格現象。譬如為了具有真酒掛杯效果,有酒企就添加塑化劑。此類信息不斷被披露,酒精酒名聲就越來越壞。就這樣一隻老鼠壞一鍋湯效應蔓延,無法堵止。

——國家出重拳打擊亂象。

假酒事件頻發,都是因被發現和打擊而披露的,由此證明政府對假酒的懲處力度從來沒放鬆過。在酒精酒執行標準制定和嚴格執行條件下,2017年又對食用酒精的執行標準做了新的規定,再次明確食用酒精必須是

“以穀物、薯類、糖蜜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這裏的“可食用農作物”一詞很關鍵,譬如陳化糧也是穀物,但是不符合“可食用”要求,所以做的酒精不可兑酒,只可兑汽油。同時也説明這裏有漏洞,儘管陳化糧有鑑定標準,實際中陳化糧很多還是好糧食,沒有什麼黴變,只是時間到期。於是就有了利益鏈,還沒黴變的陳化糧存在出現食物鏈的可能。

上篇文章《不得不買的酒精酒:有了高科技,還做不成放心酒,背後原因不簡單 》説到我們酒精酒的先天缺陷,

“在不去除酒精雜質的條件下,盡一切努力改變風味。所以無論怎麼做,也做不出釀造白酒的品質”。

意思很明確,我們酒精的執行標準和白酒的實際標準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説,生產的食用酒精完全符合國家的標準,但是卻不一定符合白酒執行標準。因為傳統的白酒成分和酒精的成分不一樣。也就是説,酒精酒本來不該一味地模仿糧食白酒。

這就是我們酒精酒生產的一個死結。不過如今已經解開,下篇文章會專題分享。

想要走出這個死衚衕也不難,順着這個思路:酒精酒由食用酒精、水、香精組成;釀造酒由食用酒精、水、香精類物質組成。兩者沒什麼區別,只是釀造酒的香精類物質是自帶的。這些物質既然是釀造過程中產生的,按着現代科技手段,單獨做出來不會需要攻關。就像味精雞精,就是糧食裏提取的,不是化學品,吃了沒問題。如此替換化學合成的香精,百姓就會接受,不再拒絕。

第二個思路,生產與國際接軌的酒精酒。同時做好糧食酒,兩種風味的白酒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其實我們有過這個思路,可惜走的不對。譬如江小白,就是鼓勵年輕人白酒兑雪碧,學西洋人的喝法。想法很對,可是你沒想着你是小曲糧食酒呀,怎麼可以兑其他水性物質呢?肯定失敗啊。所以,江小白走不下去。如果是純淨的酒精酒,像伏特加那樣,不僅可以兑雪碧,還可以兑任何飲料,包括麪條湯。

所以,我們要改變酒精酒的思路,就要重新界定用於勾兑白酒的酒精標準,以及酒精酒工藝標準。否則還是當前這樣,用一大堆化學品香精模仿糧食酒風味,走不出死衚衕。儘管酒精是好酒精。

附註:1.繞不開的酒精酒:科學的新工藝白酒會不會淘汰古老的固態法白酒?

2.悶聲不吭的酒精酒,為什麼能賺走白酒市場最多的錢

3.不得不買的酒精酒:有了高科技,還做不成放心酒,背後原因不簡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2 字。

轉載請註明: 被誤解的酒精酒:食用酒精要説話,“我能證明酒精酒的清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