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 微胖的人好看又長壽 快來看看你符合標準了沒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中、日、韓等東亞人的體質指數,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後得出的數值,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
高或低於這一範圍的人,死於癌症、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增加。
對照18.5~24的正常體質指數範圍,微胖的人更為健康。
網友: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是不想瘦的,只是苦於無奈,瘦不下來而已,或許只有胖過的人才知道胖着有多痛苦吧!説多了都是淚”
“我還是要瘦 你沒經歷過胖不知道胖多痛苦 現在瘦了感覺很健康很舒服啊”
“對於我這樣怎麼吃都不胖的人怎麼辦”
“那我這麼瘦豈不是掛的很快 好不容易瘦下來 別想騙我長胖”
“又表揚我!膨脹的我我都要獎勵自己再點個外賣了!”
“推薦一個簡單瘦腿的方法,晚上多吃通腸胃的蔬菜水果,每天睡覺以前踢踢腿用按摩儀按摩,一個月就能見到效果”
“明明是屬於微胖,是健康又長壽的身材,卻已經被叫成死胖子多年”
“騙人長胖?”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中、日、韓等東亞人的體質指數,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後得出的數值,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高或低於這一範圍的人,死於癌症、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增加。對照18.5~24的正常體質指數範圍,微胖的人更為健康。
很多小夥伴都擔心穿上短衣後身上的“肥膘”會露出來,很尷尬。其實,按照世界標準,微胖才是最健康的身材,一個人身體微胖,身體狀況才是最健康的。
所以,你可能不需要減肥,也不需要為體重擔心。身上長點肉,才是兼顧健康和美觀的最佳身材。
那麼具體來説,怎麼標準身材呢?
對於1米6的女生來説,胸圍需達到84.8釐米,小腿圍更是隻有29.6釐米才算得上“標準”。而要想要苗條,則體重必須只有47.7公斤
。
專家認為,
標準的身材取決於胸部、腰部、臀部等的比例以及各自的高度。如果再身體的中心畫一條直線,我們可以分別以胸部和臀部為頂點造出兩個三角形。如果中心線兩側的三角形的前後和上下的比例都均等,且有交叉點正好位於腰部則可稱為理想的體形。乳峯應位於從頭頂起往下2個頭部長度的位置,即肩頭與肘部之間的正中央的地方。腰部應位於手臂微微彎曲時肘部附近的位置。臀部的理想位置時身高的整二分之一的高度。
身材比例是判斷好身材的重要標準,俗話説:“身高不夠,比例來湊”,一個好比例能夠讓你從視覺上顯高顯瘦
。
每個女生的身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穿對衣服,學會掩飾身材上的缺點,每個人都能穿出女神範兒。並且以小九的經驗看,哪怕身材不好的女生,也不用太過自卑,只要找對人,在他眼中你的身材都是最美的。
(2017-07-22)
1.即使外面風颳的再大,也不會擔心風會把女友吹跑。
2.微胖的女人雖説不是很好買衣服,但她身材勻稱,會把衣服稱的起來,展示出衣服最美的一面。
3.在男女歡愛時,微胖的女人不會像瘦瘦的女孩那樣觸碰起來都是骨頭,弄的手不舒服,但微胖的女人前凸後翹,會讓你感覺到滿滿的肉感,讓你激情滿滿。
4.你可以和微胖的女人盡情打鬧,不會讓你感覺會一不小心就把她弄傷,弄骨折。
5.微胖的女人大部分脾氣好,不會和你無理取鬧。
6.微胖的女人看上去很健康,不用擔心過不了父母的那關。
7.微胖的女人不易挑食,無論你做的飯菜好不好吃,都不會潑你冷水,會很捧場把它吃完。
(2017-10-05)
老年養生的內容比較多,特別是精神養生,多了老年人記不住,養生專家對此提出“一二三四五”,即五個內容,一看就能記住,且易做到。
一箇中心
即以健康為中心。特別是退休以後,應該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退休後還兼職工作,另謀職業,也應當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有了這個“中心”,才能防患於未然,不至於疾病纏身,才去匆忙看病。
兩個基本點
一個是對花錢要瀟灑一點,一個是對瑣事糊塗一點。凡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事,該辦就辦,該買就買;小不言之事不要太認真,裝一點糊塗。許多老人把清代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四字,掛在上房,也是一種心態的表露,告誡自己不要“太認真了”!
三個忘記
第一是忘記年齡,要保持年輕人的心態,俗話説“60歲的年齡,30歲的心態”,説的就是這層意思;第二是忘記疾病,對於疾病要重視,但不要成為心理負擔;第三是忘記榮譽,榮譽已成過去,它也是一種包袱,考慮榮譽多了,就會負重前行,那對健康是不利的。
四老
老年人要有老伴、老本、老友、老窩。夫妻之間要多關心,孤獨的老人會顯得更衰老;錢不要都給兒孫,要自己留一點;有老朋友,可以談天説地,精神上有所安慰;要有自己的住所,要使室內空氣流通,陽光普照,以利於自己的養生。
五要
第一身份要忘掉,退休以後與百姓一樣,不要還是和過去一樣,説話裝腔,走路擺架;第二穿着要俏,老年人也要打扮,穿出精神來;第三要經常開口笑笑,擺脱煩惱;第四要“跳一跳”,就是多運動,多走步;第五要“聊一聊”,多與親朋好友聊天,優哉遊哉,對防治老年痴呆有益。
老人長壽吃什麼
1、油菜
老年人普遍有三高的毛病,血脂,膽固醇指數居高不下是有些老年人的症狀。油菜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纖維,能與膽酸鹽和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並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故可用來降血脂。同時,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夠增加酶的形成,對進入人體內的致癌物質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此外,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肝臟的排毒機制,對皮膚瘡癤、乳癰有治療作用。油菜中的一些物質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強抵抗力,是生活中對人體有很大幫助的一種蔬菜。
2、白菜
俗話説的好,百菜不如白菜,這句話説明了白菜在蔬菜中的地位之高。白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中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具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等功能,是補充營養、淨化血液、疏通腸胃、預防疾病、促進新陳代謝的佳蔬,適合大眾食用。民間素有“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説。不僅如此,白菜中所含的果膠,可以幫助人體排除多餘的膽固醇。更主要的白菜中還含有微量的鉬,可抑制人體內亞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因此,老年人多吃白菜,可以健康長壽。
3、玉米
玉米最開始的時候是窮人家的主食,以前只有富有的人才吃得起米飯,窮人只能以玉米為生。玉米雖然是一種粗糧,但營養價值很高。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玉米中還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
4、小米
小米也稱粟米,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五大糧食之一。小米的營養十分豐富,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有益身體的補品。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蔘湯”之美稱。由於小米不需精製,它保存了許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於大米。據化驗分析,小米所含營養成分高達18種之多,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氨基酸能促進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保健、美容的作用。小米營養如此之高,虛弱的老年人可以用小米來調養人體,小米熬成的粥油勝過一碗人蔘湯。
5、牛奶
牛奶杯成為白色的血液,血液對我們的身體來説騎着很大的作用,可見牛奶也對我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老年人年紀越大,功能越差,身體吸收能力也逐步下降,需要靠一些優質的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奶中含有豐富的活性鈣,是人類最好的鈣源之一,1升新鮮牛奶所含活性鈣約1250毫克,居眾多食物之首。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説是必要的、有益的。
6、蘿蔔
蘿蔔自古在我國民間就由小人蔘的美稱,蘿蔔營養豐富,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説法。蘿蔔的營養價值自古以來就被廣泛肯定,所含的多種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老年人常吃蘿蔔不僅有清熱生津,還有益氣補血,強筋骨的功效。還有一個俗語表現了蘿蔔的益處:“吃着蘿蔔喝着茶,氣得大夫滿街爬”。可見蘿蔔強身健體的功效很大,老年人食用蘿蔔,可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
7、紅薯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醫學家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和血補中,營養豐富;寬腸通氣,促進排便;益氣生津,增強免疫;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治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誘發癌症。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治骨質疏鬆症。
8、豆腐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説:“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等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汶洛”:心態要好
網友“世代綿延”: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祝福父母輩們健康長壽
網友“LIUANQUAN47”:長壽並無秘訣,如果有,人人都長壽。
網友“智虎傳媒”:笑,一個字!
網友“別碰我的古靈精怪”:天天喝粥,我這是要長壽的節奏
(2017-09-20)
據説微胖的人又美又長壽!這話圖遊君真的信了。本來麼,為什麼一定要追求骨感美呢?微胖的身材就不能拍出好照片了麼?
比如我們95年出生的Gigi Hadid就是一位微胖的模特,但依然美得令世界矚目。
還有79年出生的Ashley Graham,雖然體重170斤,已經不能算微胖,但是依然美得耀眼。
不過大多數微胖的人難免會受到現在以瘦為美的主流審美觀的影響。所以圖遊君教你如何把微胖的自己拍得更上鏡。今天我們主要説臉!
突出下頜的線條
即使瘦美瘦美的如同唐藝昕,有沒有突出下頜線條對於臉型的塑造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知名肖像攝影師Peter Hurley特別強調拍照時突出下頜線條的整容般效果。
第一張圖片中的唐藝昕雖然很氧氣美女,但因為角度問題,顯得臉型比較圓,脖子比較短。而下面這幅圖中通過微微低頭下頜的線條即刻變得更明顯。
但如果只單純的頷首,不保持肌肉緊張的話會出現雙下巴。所以在低頭的同時收緊下頜能讓你的面孔變得更加瘦削,眼睛更加有神。
拉長頸部線條
Tyra Banks應該是微胖界的一面旗幟。她無論是在節目上還是網絡上都多次強調拍照時伸長脖子的重要性。
尤其是女生,在擺姿勢時,要想象自己頭頂有一根線向上拽。這樣不僅可以讓脖子不自覺的伸長,也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有氣質更自信。
讓眼部肌肉緊張起來
Peter Hurley除了講解突出下頜線條的重要性以外,還着重講解了眼部的小技巧。在拍照時,為了讓面部看上去更上鏡,需要讓平時放鬆的眼周肌肉緊張起來。但是不要眯眼!不要眯眼!不要眯眼!除非你是梁朝偉。
不是梁朝偉,即使美得像微胖神仙姐姐劉亦菲,眯起眼睛也會顯得慵懶、沒精打采。因為眯眼睛時眼睛上下間距變小,眼睛自然也會隨之縮小。看上去就沒什麼神采。
而這裏所説的讓眼部肌肉緊張,則是有意識的讓你的下眼皮提升緊緻,上眼皮只移動了一丁丁點。雖然聽上去好像區別不大,但是看看神仙姐姐的眼睛。拍出來效果很明顯!
最後,圖遊君要説:稍微胖一些有什麼關係,只要角度對,注意技巧,什麼身材都可以拍出上鏡的好照片。
(2017-08-03)
這類肥胖因為氣虛導致的腸胃消化吸收力薄弱,身體機能下降,代謝異常導致身體發胖。腸胃功能動力不足,所以吃東西沒什麼食慾,不正常吃飯,但是很愛吃零食,造成營養不夠。
這類肥胖身體容易疲勞,並且動不動就出汗,隨便動一下就會氣喘吁吁。這類肥胖身體怕冷,容易感冒,此外氣虛會導致小便次數少,水分代謝無法代謝,所以經常會出現眼睛腫脹或者形成眼泡等狀況。
疲勞型肥胖患者需要解決的不只是肥胖,將全身的代謝與健康調養好才是上策。
疲勞性肥胖的症狀:
1、明明就很累了,但是就是睡不着,失眠家常便飯;
2、就算睡着了也睡不好,總是睡睡醒醒;
3、體力一直不好,很容易累;
4、比別人怕冷;
5、經常會腰痠背痛;
6、經常被説成神經質;
7、經常會健忘,記憶力不好們還會經常頭暈;
8、容易覺得心煩,抗壓能力很差;
9、很容易生氣,脾氣越來越差;
10、半夜起來上廁所是常事兒;
11、身體比較虛,比別人更容易生氣,尤其容易感冒;
12、容易喘,容易一流汗,一流汗就很多;
13、經常便秘或拉肚子,大便不成型
14、經常覺得腹脹,肚子經常叫,餓了叫,飽了也叫,還經常打嗝;
15、很懶得開口説話,氣短懶言。
建議茶飲:
百合蜂蜜銀耳;黃芪山藥蓮子粥。
送多你一個:
飲水原則:
(1)温開水是最好的飲料。茶和咖啡具有提神效果,喝茶宜喝淡茶,並且切忌酗咖啡,咖啡因會影響鈣的吸收。
(2)喝水不要大口吞嚥
(3)每天1800ML起
(4)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
(5)睡前少喝、睡後多喝
(2017-07-20)
要想身體強壯,吃飯時就要細嚼慢嚥,將食物咀
噃細碎,然後慢慢呑咽,這樣才有助於食物營養的吸收。
中醫認為,"食宜細緩,不可粗速",主張細嚼慢嚥,以津液送之,讓食物之精華滋養五臟,忌囫圇吞棗、狼吞虎嚥地填塞食物,這樣只會加重胃腸負擔,不利於消化,引起脾胃疾病人一旦腸胃出了問題,就會因營養吸收不足而體弱多病。
細嚼慢嚥能促進唾液的分泌,睡液中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能夠促進食物消化,殺滅口腔中的細菌,而且飯菜會越嚼越香,反覆咀嚼食物,能讓舌頭感受到食物的滋味,從而刺激中樞神經,增強食慾,這對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提倡細嚼慢嚥,實為健康之舉。
1、飯菜小口送入口中,慢慢11且嚼,每口飯菜咀嚼1~2次,感覺爛碎後,再慢慢嚥下。
2、飯前喝少許湯羹。湯羹能暖胃,增加飽腹感,而且能軟化食物。飯前飲用湯羹,能避免因飢餓等因素導致的狼吞虎嚥。
食方推薦:
宮保雞丁
【原料】花生仁1克,雞脯肉8克,胡蘿蔔半根,精鹽、料酒、醬油、葱花、食用油、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胡蘿蔔去皮洗淨,切丁;雞脯肉洗淨,切丁;鍋中倒食用油燒熱,加入花生仁炒熟,撈出;鍋底留油放入雞肉丁翻炒至淡黃色,加入胡蘿蔔、葱花翻炒幾下,加精鹽、料酒、醬油調味,撒入花生仁再翻炒,倒入水澱粉勾芡即可。
【功效】鍛鍊咀嚼能力,有助於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同時還能滿足每日所需營養,使身體健康少病。
小編提醒:
平時應經常吃一些耐咀嚼的食物,如核桃、花生、腰果、牛肉乾、玉米、紅薯幹、魷魚絲等,這些可鍛鍊咀嚼能力,有助於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
(2017-08-10)
裝修是一件複雜而又要求精緻的技術活,除了水電裝修外,最考驗裝修師傅功底的就數貼瓷磚了,隨着業主的要求越來越高,施工過程中不僅磚貼的好看,還要必須保證後期使用過程中不會空鼓、脱落現象的發生。
同時施工隊對工期的把控也要求越來越短,這就導致以前貼瓷磚的方法和用量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於是就開始衍生了許多實用又方便的輔助小工具。
比如很多瓷磚師傅在貼瓷磚的過程中都不太喜歡用水泥砂漿,一個是操作起來麻煩,再一個就是不方便找平,貼完瓷磚後會經常被業主挑毛病,給自己和業主都帶來很多麻煩。
施工過程中都是直接用瓷磚膠體代替繁瑣的水泥砂漿,直接在現場加水攪拌就能用,不需要再浸磚濕牆就可貼磚,既能縮短施工時間又能提供足夠的粘合力。
瓷磚上牆前先在牆面塗抹1.5mm的粘結膠層,塗抹的時候最好用帶有凹槽的刮刀,這樣能夠增大與瓷磚間的粘合力。
由於瓷磚膠質地比較均勻,上牆的時候也容易找平施工,不會出現太大的坑坑窪窪的誤差,貼的牆磚自然也好看。
同樣在上牆前將瓷磚背面也塗抹上膠體,然後按壓在牆面上,並進行輕微按壓,讓瓷磚與牆面間的膠體充分散開,增加兩者的粘合力,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空鼓、脱落現象的發生。
瓷磚剛剛壓平後,裝修師傅用十字架卡進瓷磚縫隙,師傅説這樣能夠有效保證瓷磚間的伸縮縫隙,防止瓷磚膠凝固後伸縮或者後期受熱膨脹造成瓷磚間崩瓷,影響美觀與質量。
隨後又用橡膠板滑動幾下確保瓷磚平整,真是盡心盡力。
光用小十字架還不行,在卡好的小十字架外還專門用紅蜻蜓找平器進行固定卡死,這樣就能把瓷磚牢牢的固定,就算內部瓷磚膠凝固收縮,瓷磚也不會有誤差變動。
同時對於拐角處,還有專門的直角卡扣進行固定,有效防止陽角瓷磚拼接發生錯位造成不美觀
對於地磚自然也處理的很是得當,先用十字架再用紅蜻蜓找平器進行固定的好處,就是能把每塊瓷磚都找平,然後牢牢的固定死,防止在鋪貼其他瓷磚的時候發生活動,引起瓷磚錯位,另外就是這類找平器一般都可以重複拆卸使用,環保又不浪費材料。
温馨提示:以上分享僅供大家參老學習,喜歡請點贊,有好的意見歡迎評論留言,謝謝大家的閲讀關注。
50塊一平貼的牆磚光看師傅幹活都舒服,老婆説這錢花的值!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806405870”:膠一般都含甲醛
(2017-10-14)
我們會經常聽到胖子的最害怕的事情,那就是所謂的三高,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還有一件事,胖子們也是比較重點注意患心臟病的幾率。
研究分析了參加歐洲癌症和營養學前瞻性調查研究的52萬人的數據,發現超重和肥胖的人與正常BMI相比,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增加了近30%。即使這些肥胖的人有健康的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人員在12年後跟進,發現有7600多人患有冠心病,這是由於動脈阻塞導致的血液沒有足夠的血液滲透到心臟,導致心臟病發作。在研究中,如果有三個或更多的代謝標誌物,如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名“好膽固醇”)、腰圍大於37英寸、女性腰圍31英寸,那麼人們就被歸類為“不健康”。
研究人員根據吸煙、飲食、運動和社會經濟狀況等生活方式因素進行了調整,結果發現,與健康正常體重組相比,不管體重如何,那些被認為不健康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多。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健康但超重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了26%,健康但肥胖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要高28%。
以前的研究發現,有一羣體重過重的人似乎健康,這些人被醫生稱為“代謝健康的肥胖”,其他人則稱之為“肥胖但健康”。這個概念是有爭議的,但最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肥胖但適合”的概念是一個神話,如果可能的話,人們應該努力保持健康的體重。結論中寫道:這些發現挑戰了“代謝健康肥胖症”的概念,鼓勵全世界範圍內對付肥胖的策略。
這就是為什麼:當身體脂肪過多時,會引起血壓增加、胰島素抵抗增加、膽固醇水平提高等幾種代謝變化。
(2017-08-23)
四季豆是菜豆的別名,菜豆是豆科菜豆種的栽培品種。又叫芸豆,芸扁豆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四季豆在東方文化裏稱為“福豆”,可以諧音為:“福壽”,意為幸福安康,長命百歲,是後輩對長者的心願和祈禱。“豆”又與“豆蔻年華”巧妙契合,意為風華正茂,朝氣蓬勃,是社會對青年男女的希望,是父母對兒女的期盼。
有益於心臟,四季豆中含有可溶性纖維可降低膽固醇,且還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防止膽固醇。同時,四季豆又是微量元素鉀、鎂的重要來源,能很好地穩定血壓,減輕心臟的負擔。
強壯骨骼,雖然四季豆的鈣含量不是太多,但是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k。研究表明,維生素k能增加骨質疏鬆病人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風險。
補鐵、防感染,四季豆含有大量鐵元素,非常適合缺鐵的人。由於四季豆含有許多抗氧化劑和胡蘿蔔素,對於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感染,四季豆也是很好的“消炎”食材。
適合糖尿病患者,四季豆可使血糖生成指數降低,還是高膳食纖維的蔬菜,能預防血糖出現較大的變動。(免責聲明:文章所用圖片源於網絡,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解決具體問題,詳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