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 三國司馬懿和諸葛亮比較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是三國迷一直拿來比較的事情。要了解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我們就要清楚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人。在三國裏,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比較重要的角色,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 三國司馬懿和諸葛亮比較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歷史上一直有這種比較。事情要從公元231年的二月説起,諸葛亮(時年51歲)率軍第四次北伐,並再次選定以祁山為攻擊方向。這次蜀軍遠征,大約呈現出了三個亮點:一是,諸葛亮採用了“木牛”(經改良過的帶有前轅的小車)來運送軍糧,提高了以人肩擔糧的運載量;二是,諸葛亮將他所改進的“損益連駑”(一種利用機械原理,可一發十矢,並能連續發射的先進射箭武器。)機,配置進了蜀軍之中;三是,諸葛亮事先派人,招撫了鮮卑族部落首領軻比能,使其率兵從故北地和石城出擊,以響應北伐。所以這次的聲勢上,超過了諸葛亮的前兩次北伐。
在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比較中,因魏國大司馬曹真(對抗蜀軍的主帥)病重卧牀,而蜀軍已逼進天水,將祁山的魏國守將賈嗣、魏平等,圍了個水泄不通。魏明帝曹叡便請出時任大將軍的司馬懿(時屯駐在河南南陽),接替曹真擔任抗擊諸葛亮的主帥,統領在西部的各路軍馬抵禦蜀軍。曹叡並當面對司馬懿説道:“一旦西部出現戰事,非您不能夠抵擋啊!”從這時候起,才是諸葛亮與司馬懿面對面較量的真正開始。
司馬懿出生於河南温縣,比諸葛亮大兩歲。這兩人在軍事才上,稱得上是棋逢敵手。但在性格及作風等方面,可算是大相迥異的。司馬懿天性狡詐,深藏不露,並且多謀善變。據史傳,他天生頸長,兩眼寬闊,能在行走時不需要轉動身子,就可以靈活地把頭轉回一百八十度而窺視於後面,故被時人稱之為“狼顧之相”。司馬懿出身於中原士族世家,其先祖累歷朝官,乃父曾擔任京兆尹(洛陽市長),故他自幼也飽讀詩書,博學多聞。
在司馬懿23歲時,出任了地方的上計椽(相當於向朝廷編制年度報告的統計科科長),在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中佔上風。這年,因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而威震中原,躊躇滿志,所以便四處招攬人才。他聽謀臣崔琰介紹,説司馬懿年青有為,便派人前去徵召。大概是司馬懿自以為出身高貴,看不起曹操是閹宦之後的原因。曹操的生父曹嵩本姓夏侯,是給東漢桓帝的太監曹騰做了養子以後,才改為姓曹的。所以,司馬懿才託病婉拒(言稱患了風痹症)了曹操的邀請。曹操的使官當然不太相信這是真的,便在半夜裏悄悄來到司馬懿的住房外面偷窺,卻見他僵卧於牀,竟然一動未動,只好作罷。
過了幾年後,曹操已升任了一言九鼎的丞相之職,不由惦記起司馬懿來。於是再度徵召他,要聘為文學椽(丞相府的文學秘書)一職。而這次,曹操心裏想到的,是要為“太子”曹丕網絡一幫可用於將來的良才。以曹操的雄略與精明,司馬懿(比曹操小25歲)在當時只能做他的小學生的。他為了讓司馬懿爽快地來赴任,便叮囑其使臣,若此人再想耍賴,就直接抓起來送到監獄裏查辦!
此招一出,司馬懿只得乖乖地應召就任。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的比較恰好應了一句俗話:“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好獵手!”當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也因不應曹操之徵,跑到山中躲避,竟被曹操叫人放火燒山,一會兒就被“燒”出來,投到了朝府裏,做了曹操的大秘書。司馬懿勤勉務實,做事靠譜,就是喜怒不形於色,言語極少,讓人很難猜透他的真實意圖。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説他是“情深阻而莫測,飾忠於詐”的人,這是非常到位的評論。
在今天看三國史,以司馬懿當年先是不露聲色地穩住孟達,進而出其不意地擊破上庸城、擒殺孟達的手段,我們可以領略於他的謀略之深,行事之果斷。從司馬懿後來在曹芳即魏帝后,遭大將軍曹爽(曹真之子)排擠時,竟然裝病退養,達十年之久。司馬懿扮癱扮痴,説話顛三倒四,騙得曹爽集團心花怒放,毫無戒備了,他卻率領兩個兒子及一幫死黨,伺機偽造了皇太后詔書,突然發動“軍事政變”(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事變),一舉捕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並株連其家族諸人。在這場爭奪曹氏政權的血洗行動中,前後共有三千多人遇害,魏帝曹芳被廢,司馬氏取代曹魏的政局由此定格。我們可以得見,司馬懿的用心之狡詐,手段之殘忍。
讓我們再説回到公元231年的三月份,因大司馬曹真病逝於魏都洛陽。從此,曹氏家族在魏國的老將重臣,俱已凋零殆盡,魏國的軍事指揮權開始落入到了司馬懿的手中。司馬懿領軍進入前線之後,立刻調兵遣將,作出了一番戰略部署。他命令費曜、戴陵二將,以精兵四千人駐守上邽(甘肅天水);其他部隊作為主力,向西救援祁山。
作為曹操五虎將之一的張郃,作為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的觀戰者,此時提出建議,希望分出一部分軍隊,分別駐防於雍縣(陝西鳳翔縣)與郿縣(陝西眉縣)兩地,以便於相互救應。司馬懿回答他:“如果前方各軍都能夠獨當一面,你的主意是沒錯的;但如他們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就會造成軍力分散,而被諸葛亮得以各個擊破。當年項羽的楚軍一分為三,為叛將英布所破,原因即在於此。”於是,魏軍盡數西進。
諸葛亮偵悉到司馬懿指揮全軍,蜂擁西來的動向後,也做出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如下:一是令王平將軍所部屯駐於南圍(圍打祁山魏軍的南方營壘),擔任繼續攻打祁山的戰鬥任務;二是親自帶領魏延、高翔、吳班等部直撲上邽。上邽是魏國後方重鎮,所以魏軍必會死保不失,那麼就可以調動魏軍主力回頭救援,以利於蜀軍攻擊祁山。這一計策,是諸葛亮將兵法上説的“圍魏救趙”的活用。
郭淮、費曜等魏將,在迎擊諸葛亮大軍的戰鬥中遭受重挫,只得潰退於上邽孤城之內,龜縮着不敢出戰。這時正值麥熟,諸葛亮便命蜀軍,把上邽城外的麥子盡收乾淨,以補充軍糧。司馬懿得知上邽之城勢危後,盡驅魏軍趕來救援。於是,蜀、魏的兩軍主力,相遇在了上邽之東。老奸巨滑的司馬懿,見諸葛亮所率之軍兵鋒甚強,鋭不可當,便採取了“斂軍依險”之策。他命令部隊縮小防禦圈,依險紮營,拒不出戰。
諸葛亮無機可乘之下,只得率軍先退於滷城(甘肅的甘谷縣東),再尋機破敵,在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略述一籌。然而,司馬懿雖然率軍緊緊尾隨,卻只是立營堅守,不出擊迎戰蜀軍。這兩位三國中一流的軍事家,又在滷城相持了起來,但兩人又是各懷心思的。
諸葛亮遠道而來,所帶糧草有限,故而磨刀霍霍,只求速戰速決。因視司馬懿拒守不出,諸葛亮便令士兵每天到魏營前叫陣挑戰,激其出兵相應。由於是在本土作戰,司馬懿佔有地利之優,把持着“對急應緩”的本錢,所以忍受於蜀軍天天叫罵的恥辱,就是不出來應戰,讓諸葛亮難以奈何!
司馬懿此舉,是出自對敵我雙方實情分析、權衡後,從兩方面來正確對待的。一是,他有感於蜀軍確實善戰,諸葛亮也指揮得當,自己取勝的把握不大,弄不好肯定丟兵失將,所以只能以示弱不出對待;二是,他清楚蜀軍數量不多,在大批魏軍的防禦之下,是翻不起大浪的,一旦其勢減糧缺,必退無疑,魏軍也就穩可以“得勝”回師了!這也算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別樣計謀。
司馬懿的想法不錯,但他的下屬卻很不滿足於此,認為這樣做有損於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的聲譽,也使魏軍喪失了士氣,不如給諸葛亮一點顏色看看的好,暗中做出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比較。老將軍張郃(時已70歲開外)就此提出道:“今祁山守將知我援兵來到,人心自安,不足為慮了;現在我軍應該分道出擊,以主力從正面進擊蜀軍,另遣一部繞於敵後而攻擊,必會大破於諸葛亮。若如我們於今這樣,只敢於尾隨,而不敢於進前,這是有損國威與民望的做法!”
但司馬懿心有餘悸,對張郃之言不已為意,依然繼續對蜀軍採取尾隨之策。每到一地,他就下令依山結營,挖掘戰壕,據險堅守,始終不跟蜀軍主力接戰。魏將賈栩、魏平也對主帥司馬懿的怯懦之態,極度不滿了起來,要立下軍令狀,以死請戰。但他們幾次的請戰,均被司馬懿擋回,於是,眾將領向他憤慨而言:“你害怕蜀漢像害怕老虎一樣,怎會不教天下之人恥笑?”
在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的眾情難違之下,司馬懿也變得相當的焦慮,那馬臉紅一陣白一陣的,極為難堪。到了五月中,司馬懿不得不下令出戰了,並做出了攻擊蜀軍的軍事部署:他決定親率主力,從正面進攻諸葛亮大營(實為牽制,意圖仍在解祁山之圍);讓張郃一軍攻向祁山之南,以擊潰蜀將王平進圍祁山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