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電影編導只要發掘

每一件瑣細的事都將變成一個金礦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奏一曲悲歌,憶一段曾經的過往

談一段情懷,讓我們與往事幹杯

電影《鋼的琴》

講述的是一個人的故事

也是一代人的故事

編導同學的影評可以為大家做一個主題導入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郭佳陽同學影評《鋼的意志》

·節選·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音樂是時代的旋律,也是工人們真實生活的號角一首《張三的歌》唱出了無數在時代的洪流中被迫失業的工人們的生活願景,他們試圖走出這個被煙霧籠罩的城市,去尋找光亮和生命的意義,但是生活的重壓只能用這城市的鋼支撐下去。陳桂林的父愛全都藏在那首無聲的《獻給愛麗絲》當中,給女兒最初製作的簡易“鋼琴”,雖然無法發聲,但卻飽含着一位父親對女兒最真切、最淳樸的愛。一絲月光撒在這架“鋼琴”上,用心仔細聆聽,真的傳來了父親彈奏的曲子。 他們用音樂傳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用鋼的意志在這座被時代遺落的城市中前行。

符號隱喻也是影片中的一大亮點,煙囱加上一場悼念“母親”的葬禮進行了一個意向上的疊加,巧妙的比喻為母親,支撐着工人的生活,而煙囱的倒下表現出這種表現出這種工業時代的已逝。劇中汪工的講話,不知道該極力挽留還是默默看着他們離去,代表着工人階級在工業時代徘徊的生活,究竟是繼續任勞任怨還是走向外面建設新的家園的反思,無論是何種選擇,工人身上的鋼的意志會永遠存留在他們他們心中,支持着工人們繼續生活。

老師點評:《鋼的琴》以陌生化的題材和風格化的影像, 所傳達的情感懷舊與底層言説對於當下時代具有 不可複製的文化所指和情感關照:那就是生活中不算浪漫的自我追求卻有詩意的自我期許;沒有隨波 逐流的百無聊賴卻有熱情達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自 私自利的物質異化卻有集體主義人性最樸素的美好。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熊亦蕭的同學影評《尋途》

·節選·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20世紀90年代,中國進入了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時期。那是個信息化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而對工人來説,那是個下崗浪潮時代。

陳桂林,一個鋼廠下崗工人,工廠 封閉式的管理造就了這類人對工廠的依賴,而離開工廠的他們,只能各尋出路。禍不單行,陳桂林的妻子小菊不堪生活重負,跟了一個賣假藥的商人,要求與丈夫陳桂林離婚,並且要求獨生女的撫養權。影片的開頭便樹立了兩人的人物關係,在灰暗天空下的廠房頂棚,一半厚重結實,一半隻剩下骨架,一半底下站着小菊,一半站着陳桂林。由此,兩人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權,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這是工人階級對資本主義發出的哀嘆,這是作為一位父親對自我尊嚴的心酸捍衞,同樣也是對工業時代尊嚴的維護。陳桂林彷彿要證明自己還有價值一般,盡力想生存下去,就像那工廠上的兩根煙囱一樣,沒了價值,就要被摧毀。

改革和撈錢成為了潮流,發展成為了關鍵詞。工人們在一夜之間發現,世界變了,他們所認定的勞動最光榮,靠雙手製造財富的觀念瞬昔土崩瓦解。而當時作為主要工業區的東北三省下崗工人佔了全國的大半。《鋼的琴》拍攝選地便位於遼寧鞍山,時代的特點註定了當地的晦暗,無數下崗工人在迷茫中沉浮,在寒涼中逐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人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稀薄,社會越來越發達,但人情世故為什麼會越來越冰冷不同的時代或許會使我們很難將自己代入進電影人物的內心,但陳桂林所堅持追求的鋼琴就代表了一種形而上般的浪漫主義,在現實主義的壓抑下顯得格格不入,卻又格外珍貴,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劇。

老師點評:《鋼的琴》的主人公身上沒有英雄人物被塑造的完美性,儘管他很有才,為人豁達樂觀,執着、熱情 又 有 藝 術 夢 想 ,但 作為最底層的小人物 ,在一般的 社 會 境 遇 中 ,即便是通過後天努力,如果沒有命運 的 垂青 ,他們能否自我實現 、自我超越 都 是 一 個未知數。但小人物的藝術形象散發着無形的魅力,幾乎成了每個時代社會症候鮮明的註腳,社會各個角落的小人物更是一個社會最能代表底層的現實畫卷。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胡晨雨同學影評《與往事幹杯》

·節選·

人們在困頓中,有各自的境遇,卻依舊插科打諢着自己生活的樂趣,真實生活周折多而迷茫,沒有退路卻也不是無法前進 ,起重機的轟隆之下伴着革命歲月的浪漫主義精神,唱着鏗鏘有力的民歌,緬懷着他們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影片的時代背景是工業年代推出新時代舞台,迎來社會進步的新發展。導演在場景的設置和安排上,運用多種構圖來展現人物所處大背景的現狀,對於整體視覺效果和人物關係處理拿捏的十分準確。第一場景是影片的集中表現,一男一女筆直地站着出現在鏡頭面前,身後是破舊的廢棄工廠,廠頂的瓦片一半缺失,廠頂的瓦片一半缺失,寥寥無幾,一半緊湊,以人物為中心,兩旁的建築有着鮮明的對比,導演通過扁平的對稱性構圖對比工人現狀,來表現兩人分崩離析的感情關係,也在畫面上製造了強烈的戲劇衝突。此外,影片為了更加突出人物的生命張力,將人物處於十字形的構圖當中,在視覺效果上, 陳桂林等退崗工人在失業後一直保持前進的方向,但卻有沒有拐彎的方向,運動軌跡固定化,讓人物束縛在有限的空間裏,努力掙扎。

老師點評:雖然這些小人物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但他們對生活充滿激情,有希望,有純真年 代樂此不疲的一股子鑽勁。他們這種執着追求、不完全迷失又不乏荒誕的情感訴求,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人們樂觀熱情又不乏失落時自我安慰的精神寫照,同時睿智地反觀了當下人們單純為生存而生存的逐利觀念 ,精神卻委頓不堪。

=========

三位同學都選擇了以影片主題為中心論點評析了其拍攝技法,段落結構完整,論點雖同,寫作方式大不相同,因此文筆流暢,表達到位者更出彩。

影評知識點拓展

橫移鏡頭:高度風格化

鏡頭的運動在電影中有着重大的意義。電影的生命來自運動,來自各種運動的美與豐富多彩的形式。電影被稱之,為“流動的時間中的運動的美。”不同的導演根據自己對鏡頭的把握,採用不用的運動處理方式,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影片。

影片《鋼的琴》在鏡頭運用方面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大量使用橫移鏡頭。橫移鏡頭是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一側在移動中拍攝對象。橫移的作用是表現空間和把一些人物、事物連起來表現。橫移鏡頭中的畫面始終保持運動的狀態,鏡頭畫面內所有的人物、景物等都呈現其所在位置不斷移動的狀態,畫面的背景也在不斷變化,鏡頭表現出一種流動感。不同的內容、情節、節奏,運用橫移鏡頭,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橫移鏡頭表現的畫面空間是完整而連貫的。

音樂抒情:時代變遷

電影《鋼的琴》選定的創作背景正處在東北老工業正 走向轉型時期,這一時期可以説承載了幾代人腦海中最為 深刻而又純淨的記憶。

無論是破敗不堪的鋼廠房,還是商場中張貼的換季變賣,都是那個時代最為鮮明的代表,而正是來自於記憶中的碎片,讓許多的觀眾隨着影片畫面的切換和悠遠歌曲的繚繞,深深沉浸其中陷入了無盡的懷舊 中。 特別是影片中的音樂,更是象徵了那個時代,深刻而又灼烈。口琴的伴奏、前蘇聯歌曲的播放,這些典型的時 代元素隨着影片一開場就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中,緊緊抓住 了觀眾的心絃。例如 《張三的歌》《心戀》 等,都鮮明印 刻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承載而來 90 年代的生活記憶,無數次拍打着觀眾的懷舊情結。

如同影片人物汪工説的一樣, 對於那兩個聳立的煙囱,或許在有的人眼中承載了深刻的 記憶; 或者是指引回家的方向; 甚至它就是作為兩個無關 緊要的煙囱; 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它就好像是一個很久沒有聯繫的老朋友, 只有在某一天,真的聽到了它要永遠離去的時候,才會恍然認識到,它其實一直就在身邊。

敍事意味:陌生化的題材

縱觀電影藝術發展史,大眾對於類型片中故事 的需求和消費是占主導地位的。所以,運用陌生化 的題材,在創作中找到與現實的對接點或是對同一 個先驗文本以新穎的角度進行創新性解構,是敍事 電影無論從敍事技巧的不斷成熟還是電影語言的 進化來説,都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因為類似於《鋼的琴》這樣陌生化題材的故事訴諸於觀眾也就會產生陌生化的觀影體驗。《鋼的琴》沒有在國內 公映前由於參加各大電影節並獲大獎就蜚聲國內 外影壇,叫好聲一邊倒,很多評論也人云亦云,附和 一片。這充分驗證了人們把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新奇化,至少不乏評論者這樣異口同聲興奮地高喊 所謂“現實主義的迴歸”等等一度失落的信仰。 這正好詮釋了國內電影導演對於“找不到一個好劇本”的苦惱,或者找到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劇本 就“如獲至寶”般的寵愛,尤其是電影剛一開機,接下來的宣傳就通過媒體大肆渲染,一些有資歷的大牌導演,一路營銷中高唱凱歌,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結果,等電影上映後,令觀眾大失所望。

這部電影在當年,票房慘淡,少人關注,但對於導演張猛和所有主演來説,也不算太大的遺憾。因為,一部真正好的電影,不太需要靠獎項來證明,長期的風吹雨打,讓它在時間的長河中愈發熠熠閃光,昂首跨入優秀國產電影之列…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0 字。

轉載請註明: DL藝術教育:影片推薦第九彈《鋼的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