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大部分家庭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向來都是第一位的。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教育是改變出身和命運的最重要的方式。龐大的人口福利和支付意願,造就了教育產業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
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逐步轉型背景下,我國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教育投入規模也持續擴大,目前已經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體系:包括學前教育、K12 教育(小學、初中、高中/中專)、高等教育(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企業E-learning(企業在線學習)等。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隨着人們對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教育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能(AI)如同一陣颶風般迅速成長,AlphaGo戰勝李世石讓所有人意識到了人工智能不可小覷。當人工智能遇到教育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人工智能將會取代老師?
現階段人工智能在處理許多問題上確實達到極好效果,在數據處理方面就遠超乎人類的想象。假設未來人工智能不僅在教育的技術層面,而且在知識層面應用得越來越成熟,那麼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教師呢?
2017年伊始,學霸君宣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前不久,“AI+教育”公司流利説宣佈完成近億美元C輪融資,“AI老師”的廣告隨處可見;好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蔘加數學科目考試...人工智能時代,似乎大家都覺得取代教師是早晚的事情。
英語流利説AI老師廣告
然而,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在Hitalk在線英語品牌發佈會表示:通過研究,認為教育方面人工智能的替代程度是在20%到30%之間,我個人認為30%到40%,但是現在5%到10%都沒有。
為什麼人工智能代替不了教師
教育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需要通過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導教會學生做人、塑造學生的品質。它的實施者--教師是富於情感和智慧、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人類,這些特質是目前人工智能無法比擬的。
當然,教師統一的教學方法由於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對多個學生共同學習來説,學習效果並不好。
而人工智能則能根據不同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一方面,通過分析內容,構建知識圖譜,讓學生更準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另一方面,蒐集學生學習數據,預測學生未來表現,智能化推薦最適合他們的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以人工智能驅動個性化教育為例,收集學生作業、課堂行為、考試等數據,對不同學生的學情進行個性化診斷,並進一步為每個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練習,從而實現因材施教,這已成為教育人工智能探索個性化教育的一個方向。
當然,實現人工智能引領個性化教學的一個關鍵點是數據的採集與分析。數據是人工智能的養料,而教育數據產生於各種教育活動和整個教學的全過程,人工智能要想更好地應用到教育中,首先面臨的就是數據採集的問題。
傳統的教育行業,從教育行為中記錄教育信息,並將之轉化為數據,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並且容易造成數據遺漏。不過通過數字化的教學環境,如在線教育,教學和學習數據在這種數字化環境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實時收集數據,效率高、節省人力。
相比於人的教學,人工智能教育想要非常高的準確度,能夠代替教師開展簡單的教學工作,需要非常多的數據量。舉一個例子,一個從未見過袋鼠的人,只需要看一隻袋鼠的一兩張照片就能識別出接下來看到的照片是不是袋鼠。而在ImageNet裏,每一個標註的類別(例如袋鼠、卡車)都需要出現上千遍,電腦才能學會。就算是AlphaGo,Libratus能下得過頂尖人類高手,可是它們跟自己下的盤數遠遠超過頂尖高手這輩子下的棋盤個數。
未來,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借用大數據實現教育個性化,從而產生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並將其得以充分利用,提升教與學的效率,這都需要在技術和應用場景上做更多的探索。
面對人工智能的衝擊,教師應思考如何發展那些“AI無而人類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師這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思考未來需要培養怎樣的人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