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後,國產青春劇把我看出內傷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八卦

今天,高考如約而至。

每度過一年的高考季,就又有一代人的中學時代迎來尾聲。

對大多數人來説,青春的記憶總是悵然。

身在其中,恨不得自己快些長大,而當真正經歷了社會的“毒打”,又不免追憶往昔這一段不可複製的年華,於是試圖從影視作品裏找尋過去生活的影子。

可回看校園題材的電視劇,有狗血套路的愛情故事,也有近幾年新出現的反校園霸凌等沉重題材,卻鮮有引人共鳴的普通人的故事。

為什麼國產校園劇,還沒有拍出大多數平凡人的青春?

套路化的狗血愛情,我拒絕

提起中學校園青春,初戀的糾結是無法迴避的。

千禧初年,大批引進的港台、日韓偶像劇,炒熱了校園愛情這一主題。

2005年熱播的《惡作劇之吻》,將青澀稚嫩的學生戀愛詮釋得十分完美。

單純直爽的袁湘琴暗戀天才少年江直樹兩年後勇敢表白,卻遭到拒絕。後來又因機緣巧合,兩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日久生情。

小心翼翼的靠近、點滴接觸中的怦然心動、笨拙可愛的女孩子和腹黑高冷的男神成為校園愛情中的經典模式。

《惡作劇之吻》中袁湘琴(林依晨飾)和江直樹(鄭元暢飾)

本土青春劇的創作與翻拍,也在往這方面靠攏。

2016年,爆款網劇《最好的我們》,“耿耿餘淮”cp圈粉無數。

普通初中生耿耿因為中考難度降低,有幸來到重點高中,結識了學霸男孩餘淮。

學霸男神給暗戀的女孩子一次次不厭其煩地講題,鼓勵她進步,最後一起備戰高考,愛情學業雙豐收。

《最好的我們》耿耿(譚松韻飾)和餘淮(劉昊然飾)

《最好的我們》大獲成功後,諸如《小時光》《小美好》等一批類型相近的校園甜寵劇興起。

漸漸地,國產校園愛情變得狗血化、套路化。

學渣女主單純可愛、性子大大咧咧,學霸男主外冷內熱、心裏暗戳戳地小鹿亂撞。

心動總會發生在兩個人的自習室、課後的輔導或班集體出遊中的二人時光。

《小美好》中的中學自習場面

在這些劇中,愛情成為了改變人生的決定性力量,串聯起主角團三年高中歷程的,是情竇初開的心動,和一場又一場鍥而不捨的追求。

《你好,舊時光》裏,林楊和餘週週都曾“為愛選文科”、“為愛填志願”。

總有一個特別的ta出現在你的生命中,讓你的整個人生為此改變。

《你好,舊時光》中的林楊(張新成飾)和餘週週(李蘭迪飾)

觀眾吃這一套嗎?

當然吃。

傻白甜x學霸男神的套路屢試不爽,甜甜校園劇,只要cp嗑得好,就是成功的。

然而我們心裏卻都很清楚,自己的中學時代少有這樣的愛情,甜寵劇只是別人的故事。

還有種類型的青春劇,最喜歡“愛情長跑”,從中學相戀、成年後的錯過再到找回初心,這也一度變成懷舊青春影視的經典範式。

無論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是隨之而來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愛情變成了傷感的懷舊。

主角們對往事的記憶,好像只剩一份撼天動地的愛情,別無其他。

《致青春》中,陳孝正向鄭薇表白,華麗懸浮的台詞充滿戲劇性

愛情彷彿承載了中學時代的全部意義,小三介入、閨蜜互撕、懷孕墮胎等阻擋男女主愛情的橋段頻出。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中,温柔的女主舒雅望(盧杉飾)、性格孤僻的夏木(吳亦凡飾)加上女主青梅竹馬的戀人唐小天(韓庚飾),三人之間恩怨糾纏,成年後,一夜情、分手、墮胎,狗血不斷。

相戀、分手、破鏡重圓成了青春劇中的萬金油劇本。

卻日益招致觀眾反感。

《致青春2》中吳亦凡的悲號,看起來多麼蒼白

普通人的青春沒有那麼多狗血的偶遇,沒有天降男神輔導功課,更沒有懷孕、墮胎、小三、出軌。

那些想象中的青春,沒有真實的我們。

沉重的校園議題,黑暗殘酷

迴歸真實的學生時代,戀愛遠不能成為整個青春的代名詞。

觀眾一直在長大,那些虛幻的愛情橋段和狗血戲份,越來越難以滿足他們的口味。

近年來,另一種現實題材的青春影視作品出現,開始逐漸關注更嚴肅激烈的社會議題。

2018年,一部《狗十三》聚焦父權獨裁式的教育。

女孩李玩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為她購買了一隻小狗,希望與女兒達成和解。

故事就此展開,爺爺在散步時沒注意小狗走失,家人找來另一隻同品種小狗代替,安撫李玩。

李玩一眼識破了這隻新的小狗並不是她的夥伴,父母卻只是一味地讓她不要執着於一條狗,而傷害了和爺爺奶奶的感情。

在大人們反覆的馴服和精神霸凌下,她從一個孩子被迫成長為冷漠、善於偽裝的世故“大人”。

《狗十三》中,李玩丟了一隻小狗傷心痛哭,更恨家人聯合起來欺騙她。

今年,在金像獎攬獲大獎的《少年的你》所表達的校園霸凌,讓更多觀眾揪心。

電影中,女主目睹了遭受校園霸凌的同學自殺,心生不忍,為屍體蓋上了校服。

只因這件小事,她就遭受到近乎瘋狂的打擊報復。

椅子上尚未乾涸的墨水、惡毒的言語侮辱,甚至是故意用排球砸頭、當眾扒光衣服……

同學的冷漠,老師的不作為,彷彿一雙雙“看不見的手”,共同將遭受霸凌者推入深淵。

諸如陳念、李玩的人物角色,都是被孤立的孩子,遭受着由內而外的壓力與多重矛盾。

青春,第一次以另一種面目出現在大熒幕上:殘酷、冷漠、甚至是陰暗、絕望。

脱離狗血浮誇的套路,這樣的題材和角度無疑是令人驚喜的。

戳人嗎?

戳。

但發現沒?

性侵、暴力、霸凌、原生家庭缺陷,這些問題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衝突和爭議性。

換句話説,國產青春,一面是過度美化的甜和美好,另一面是鮮為人知的黑暗殘酷。

可隱隱約約,還是少了種類型——

在這兩者之間、普通的“大多數”。

那種最平平無奇甚至有點不值一提的青春,似乎還沒被哪部作品,完整地展現出來。

國產青春,不敢平淡

其實社長並不是説,那些或談戀愛或敢於直面社會議題的青春劇不好。

只是有些可惜。

那些既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沒有男女朋友或曖昧對象的人;

那些長相大眾性格一般家境普通,沒啥轟轟烈烈經歷的人;

那些沒欺負過別人也沒怎麼被別人欺負過,學生時代平淡如水的人;

他們的青春,去哪了?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青春裏,快樂、煩惱,都沒有那麼驚天動地。

青春的細節,來源於班上的二三親密好友、點頭之交的同窗、暴躁或温柔的老師、操心多事的家長。

最近,又有很多聚焦青少年高中時代的羣像劇湧現,諸如《少年派》《小歡喜》,以及近期摘下豆瓣8.5高分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被稱為“東北愛情故事”、“國產1988”的好評網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呈現出一個更加全面、多元的學生時代——不只是戀愛,同窗情、師生情、親情同樣可貴。

《小歡喜》中,方一凡、英子、楊楊、磊兒幾個少年間的情誼簡單純粹,平時打打鬧鬧、關鍵時刻也能成為互相的依靠。

不狗血、不套路,不談戀愛也能正常生活。

《小歡喜》中的同學聚會是一羣人的事,不是兩個人的甜甜蜜蜜。

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裏,除了幾個年輕人之間的互動,善解人意的老師也為人稱道。

微博評論贊美《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班主任

這部劇裏,班主任老師並不只是一個監管學生的“工具人”,他有血有肉,比起管教,他更能積極地引導學生重拾自信並相信他人。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劇照,班級運動會上老師鼓勵學生

2002年的國產劇《十八歲的天空》的校園生活,形形色色的同學和個性鮮明的老師間互動十分有愛。

《十八歲的天空》中的班級,性格迥異的角色都刻畫得很好

能激起人們心中波瀾的,不只有跌宕的衝突。

生活化、大眾化的視角,更能連結觀眾內心,觸發情感共鳴,讓每個人都能在不同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十八歲的天空》中的校花藍菲琳是很多人的第一代女神

近些年來,一些青春劇已經開始從“一直在天上飛”,緩緩降落地面。

不論影視劇如何變化,校園裏更核心的存在,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學生之間,在外人看來或許很平凡,對自己來説卻尤為珍貴的記憶。

真實的青春,我們或許只能充當一個個面目模糊的背景板,是一個個埋頭苦學的平凡學生。

不美、不拉風,每天摳着腦袋做題,可能始終也無法逆襲;

隨波逐流地努力着,也偶爾會犯懶、打盹;

平時和朋友插科打諢,又會悄悄關注喜歡的人……

青春有的只是夏天悶熱的教室,雷厲風行的老師,一張張素面朝天的面孔,高摞的書本和試卷上的分數,還有嚴厲卻愛你的父母。

我們想要看到屬於這羣人的青春,從中找到一種無所謂時間流逝,卻能始終共通的感動。

人們一直努力拍好某些故事:情感、家庭、人性……故事一波三折、衝突激烈複雜,卻似乎忽略了,許多人,都是從微不足道的瑣碎生活中成長起來的。

就像《麥兜故事》的最後,童話裏醜小鴨變成天鵝的故事,從來沒有發生在麥兜身上。

長大後,天資平平的麥兜成了一名小職員。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過着普通庸碌的生活。

可再平凡的青春,也有可取之處。

平淡,自有平淡的味道。

不必過度美化,不必過度渲染。

別再讓青春劇只剩下濾鏡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