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演技一如既往地像個盲人,還有綜藝裏的裝逼,一直對她好感不起來。”
這幾天,輿情中的章子怡有點“忙”。先是《我就是演員3》中犀利點評惹了眾怒,關乎她的吐槽層出不窮。緊接着,緊急開播的《上陽賦》又為怒火中燒的網友加了一把柴。
“老”是出現最多的批評,中年女演員演少女又一次成了討論熱點。當初架在周迅、湯唯頭上的那杆槍,如今瞄準了章子怡。
“分羹説”也鬧得火熱,“電視劇是個很低級的市場嗎?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不斷在彈幕中閃過。甚至,連章子怡的演技也開始被觀眾批判。
這波反噬,也落到了實處。《上陽賦》豆瓣開分5.8,後升為6.0,於同期作品中也位居末流。
《上陽賦》真的那麼差嗎?從完成度上來説,絕非如此。事實上,不論是製作水平、影像風格還是演員陣容上,《上陽賦》都算得上豪華。
雖然它本質還是一個比較常規的大女主戲,但基本的品質依舊是有所保證的。更何況,它的戲劇節奏一點也不慢。
但豆瓣的用户還是用腳打了分。微博的網友還是表示了憤怒。在章子怡“別再消費我營銷‘少女感’”的微博下,熱度已然被“那為啥接這個角色呀”“電視劇的門檻那麼低,什麼人都可以演”等負面評論佔據了。這在國內當紅女演員的微博評論區是極為少見的。
《上陽賦》的困境,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如今的反智、反權威行動愈發激烈了。
在邏輯學上,有一個典型的謬誤,叫“訴諸權威”。講的是忽略真理,將權威人士的隻言片語奉為圭臬。如今的網友,絕不會犯這種錯誤。甚至,將權威拽下寶座還成了一種頗為流行的樂趣。
精英主義已經被轟成了殘磚破瓦,民粹主義變成了當下最流行的時尚。互聯網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聲的權利,也為那些反智行動提供了最好的温牀。
章子怡於《我就是演員3》中的發言,本質上扮演的還是一種權威角色。從榮譽上講,她是國內女演員的天花板,能壓她一頭的寥寥無幾;從資歷上説,出道二十年來,她扮演了頗多經典銀幕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情於理,她都有資格成為“靶子”。
圍繞着《上陽賦》的攻擊,也絕大多數射向了章子怡。正如上文所説,在各大社交網站,對章子怡年紀、長相以及演技的批判,已然超越了對《上陽賦》本身的討論。在這一瞬間,劇好不好看似乎已經不重要了,“打倒章子怡”才是目前網友的最要緊事。
其次,電影演員“走下神壇”,往往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輿論反撲。
在觀眾心目中,大抵存在着一個“話劇演員>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的演員鄙視鏈,其中又以電影演員與電視劇演員之間最為明顯。一旦有電影演員投身電視劇領域,往往給人一種“走下神壇”的怪異感。倘若劇集的品質再跟不上,那就徹底成了眾矢之的。
此次章子怡出演《上陽賦》,網友最大的疑惑莫過於“她為什麼要來演電視劇”。
在《上陽賦》演員特輯中,章子怡痛快地給出了回答。“我特別想在一個角色的世界裏翱翔的時間長一點。我就是很好奇,當我在一個長劇集裏面,進入到這樣一個人物的時候,她有那麼多的人物的關係、人物的變化、人物的成長,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有趣的是,章子怡並非首個被質疑的演員。在她之前,周迅、湯唯、張震等一眾試水電視劇的電影咖,都或多或少遭逢了網友的批評。
《如懿傳》剛剛開播,周迅的臉不像少女就被頂上了熱搜;湯唯在《大明風華》中更是被網友罵了個狗血淋頭,有網友甚至認為湯唯是整部劇裏的演技短板;《宸汐緣》上線的時候,張震和倪妮也被網友挨個吐槽。
其實,電影演員“觸電”電視劇本不應當如此被牴觸。一來,好的電影劇本可遇不可求。在出演《上陽賦》之前,章子怡近幾年只有《羅曼蒂克消亡史》《無問西東》《攀登者》等幾部作品。周迅的《你好,之華》《明月幾時有》也沒激起多大的浪花。
二來,中國影視行業不僅在導演實現了換代,在演員方面的換代也十分明顯。70後演員面臨着演藝生涯的重新規劃和定位,其中女演員受到的影響更大。對章子怡來説,與其再苦苦等待好的銀幕角色,倒不如多條腿走路,章子怡、趙薇、周迅參加的綜藝節目也不在少數。
更遑論,章子怡的演技堪稱驚豔。或許臉上缺乏膠原蛋白讓她看起來不像一個15歲的少女,但劇中王儇的一顰一笑,一嗔一怒,還是到位的。
其實,上述原因只能算得上助推器。《上陽賦》遭逢困境的關鍵原因,是“大女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部劇於2018年拍完,擱置了整整兩年。最初名為《帝王業》,與原著小説同名。爾後,又接連改為《帝凰業》《江山故人》。去年5月的時候,最終定名為《上陽賦》。
對國內瞬息萬變的影視劇環境來説,兩年的時間有點長了。2018年最熱的國產劇還是《延禧攻略》,到了今年,就變成《隱秘的角落》了。風向變了,類型也變了。更何況,《上陽賦》的“版本號”比《延禧攻略》還要早。正所謂“大人,時代變了”。
如果將章子怡換成一個20歲的女演員,對《上陽賦》的吐槽會變少嗎?不會。縱然20歲的章子怡親至,“大女主”文本的天花板就擺在那了,沒有大編劇救駕,也雕不出什麼花來。而這完全滿足不了觀眾對一位頂級電影人的期待。
【文/馮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