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做了父母以後,親朋好友之間交流最多的,就是孩子的話題了。當聽到別人誇讚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或者漂亮可愛,當爹媽的表面上謙虛兩句,其實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當別人誇讚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在高興之餘,是否想過,對方誇的這些特點,對孩子來説,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對方誇獎自己的孩子“聰明”,可能不是什麼好現象
3歲的童童是個討人喜歡的男孩,有一天鄰居王奶奶來家裏串門,姥姥讓童童把自己的玩具收拾一下,童童一臉不耐煩的表情,説:“我今天出去玩了那麼久,很累了,等媽媽回來再幫我收拾吧!”
姥姥説這麼一點小事,哪還用等媽媽回來,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童童理直氣壯起來:“那姥姥自己買的菜,幹嘛要讓我幫忙提啊?姥姥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後不要讓我幫忙了。”
姥姥被懟得沒話説,王奶奶看到這一老一小的對話,忍不住笑起來,誇讚道:“
這孩子真是聰明啊!小嘴多會説啊!
”
媽媽回來後,姥姥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説我們童童伶牙俐齒的,媽媽反而很清醒,説,“這並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事,
對方可能只是出於禮貌説兩句好聽的,我們做父母的可不能被矇蔽了。
”
孩子身上某些特點看似是非常聰明的表現,實則背後隱藏着家長的教育缺陷,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而大人們只愛聽讚揚的好話,往往忽略了這些表現後面的深層原因,
錯過了最佳糾正期,埋下了隱患。
有些表現看似聰明卻不是好現象,都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
1)愛找藉口
讓孩子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喜歡找各種藉口,把自己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就是不願意上手。有時候,他的藉口五花八門,常常讓大人吃驚,他那小腦袋瓜裏怎麼想出來這麼多借口理由呢?
這種孩子看似挺聰明,其實是在逃避責任,把自己的事情推到爸媽身上,指望別人來替他做,這種偷懶行為,跟爸媽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2)愛講道理
有的孩子特別愛講大道理,家長批評他,他能擺出一長串道理,好像每一條都挺站得住腳,那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常常令家長捧腹大笑。雖然嘴上説得一套一套的額,但是做事卻不積極,眼高手低。
細細推敲起來,孩子愛跟大人講道理,肯定是在平時生活中,經常看到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他的,他只是在模仿而已。
3)愛抱怨
遇到任何不順意的事,第一反應是抱怨兩句。因為孩子小,給人感覺這孩子很伶俐,反應機敏。但隨着孩子長大,愛抱怨的性格長期下去,就變成刻薄、心眼小,會讓孩子在同齡人中不受歡迎,社交出現問題。
這些表現在大人開來,都是聰明的表現,其實這些都屬於“小聰明”,耍小心機,小心思,而並非大智慧。這樣的聰明,並沒有用對地方,如果不及時改正,會給將來埋下隱患。
家長髮現這些表現該如何糾正?
1)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以身作則,對孩子來説,比任何説教都管用。首先家長就要意識到,自己有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是對孩子有負面影響的,並勇敢地承認錯誤。孩子看到了,自然也會效仿。
2)及時糾正錯誤
發現孩子有類似錯誤,家長要及時糾正,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不受歡迎的,給孩子建立明確的是非觀念。
3)明確獎懲方案
想要改正身上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家長要有明確的獎勵、懲罰機制,和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親自參與進來,他的動力會更強,改進也更快。
各位寶媽們,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身上有這些表現呢?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見解,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