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用大人的思維去定義孩子,所以總是忽略他們,覺得他們説的話無足輕重,不僅如此,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甚至還會用一些“延遲滿足”的藉口去敷衍孩子。比如“過會兒再吃”,“晚上再玩”,“下次再買”。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往往比我們想得更懂事聰明,特別是下面四句話,一旦孩子説出口,家長千萬別忽視,別讓你的“吝嗇”毀了孩子!
陪陪我好嗎?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只有一次,作為父母如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永遠沒有任何彌補的方法。”做父母的請記住這句話。如果當一個孩子向父母發出這樣的請求,那麼説明自己確實花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了,讓本來應該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卻需要孩子親自乞求。也許你覺得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但是既然有了孩子了,答應我,每天只需要1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也行,這段時間就專心不做其他的,只陪伴孩子好嗎?
我想自己做!
恭喜你!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象徵!也許一開始只是一些小事,比如繫鞋帶、穿衣服,但也已經是一個大進步了。如果此時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這一請求,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在一項研究中顯示:成功人士,小時候更傾向於依靠自己而不是父母來解決問題。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是帶領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孩子想要自己動手時,家長千萬別嫌麻煩,請陪着他一起動手完成吧!畢竟家長只是引路人,未來的路始終需要孩子自己走。
你看我做得可以嗎?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認同,這種認同感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當孩子問父母:“爸爸媽媽你看,我這個好看嗎?,做得可以嗎?,我厲害嗎?”這就是一個孩子想從父母那麼獲得認同感。但是很多父母這個時候,可能不把孩子的話當一回事,就不理會孩子,或者敷衍一下就過去了。沒有被認同的孩子,其實很容易自卑,在一部日本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主角松子就是如此,小時候一直被父親否定,所以她極力的想方設法討好父親,到了長大後,她卑微的乞求愛情,一生都在討好別人,最後一生都無法從自卑的情感中走出來。
可以不要罵我嗎?
我們常常會在責罵孩子時,發現孩子委屈的小眼神。孩子其實在犯錯後是知道自己的問題的,他們通常也會感覺到十分的內疚和自責。這時候如果家長還正在滔滔不絕的説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讓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當孩子向父母發出請求:“可以不生氣嗎?,可以不罵我嗎?,可以不······?”那麼父母一定不能拒絕,請接受孩子的請求,不然孩子會感到害怕,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也該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對孩子太嚴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