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常言道“淘小子出好的,淘丫頭出巧的”,而對於家長來説,活潑好動的孩子卻是非常令人頭疼:打破餐具、弄髒衣物、撕壞書本、和小朋友打架。一來二去,家長在不耐煩和憤怒的情緒中對孩子批評指責,孩子也在誠惶誠恐中變得畏手畏腳。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兒童心理學認為:兒童正處於認識世界的階段,對一切感到新鮮與有趣,行動上必然表現為好動與喜歡探索。

孩子所謂“調皮搗蛋”的行為並不是出於給人添麻煩的惡意,而是試圖用自己的雙手探索新世界的表現。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制止和責備,很有可能會損傷孩子的積極性。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與此同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分析後得出結論:創造力高的兒童大多數擁有三個讓人頭疼的特點:頑皮、淘氣和荒唐;所作所為時逾常規;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而且馬雲在出版的書籍中也表示過:調皮的孩子容易成功。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其實很多我們大眾認知中的優秀人士在童年時期也非常頑皮:比如兒童時期的喬布斯因為好奇塑料燃燒的氣味,於是把媽媽的髮夾插入電源插孔中導致觸電被燒傷;包括髮明家愛迪生、科學家牛頓、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們在小時候都是頑皮的“搗蛋鬼”。

由此可見,孩子的好奇心不容小覷。創造力強的孩子看起來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淘氣,可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卻會更強。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首先,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因為好奇筷子插進水中像被折斷了一樣而反覆在杯子裏倒水、觀察、或者把廚房弄得一團糟,家長不要急着批評他,甚至勒令孩子以後不準再進廚房,這對於孩子的探索精神無疑是毀滅性打擊。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家長應該先肯定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多多在實踐中拓展認知,也讚揚他們的科學精神,還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做其他光折射的實驗,在探索中尋求科學真諦,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但同時也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比如應該注意環境的整潔,注意實驗的完整度和科學性。

這樣既能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又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探索習慣。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其次,家長也應該保護好孩子愛提問愛思考的能力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呢?”、“小鳥是如何飛起來的呢”?

孩子們的小腦瓜裏無時無刻不在思索天地萬物之間的奧妙,在他們的眼裏,所有東西都格外新鮮有趣。然而有些爸爸媽媽卻很容易對孩子的提問敷衍了事,甚至感到不耐煩。這樣會對孩子造成負強化,讓孩子認為自己有疑問是不正確的,從而限制了他們的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家長最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思考的能力,和孩子一起探索每個問題的答案。如果遇見家長也無法回答的科學問題,就可以藉助繪本和書籍的幫助一起學習,共度和諧美好的親子時光。

2019年浙江省教育廳的一項調查發現,科普書閲讀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影響位列第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9 字。

轉載請註明: 馬雲: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只是往往被家長“扼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