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是臨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據統計有90%以上的人一生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對於那些長期從事彎腰工作的人比如司機、老師、電焊工、裝修師傅和公務員等因為腰椎在彎腰前屈時承受的壓力負荷更大椎間盤更容易撕裂突出。隨着現代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彎腰的機會越來越多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並且呈現出年輕化、普遍化和複雜化的趨勢。80%的腰椎間盤突出病人可以通過保守措施治療只有那些保守治療無效或者復發的病人才需要手術治療。應該説目前的手術方式無論是單純髓核摘除還是椎管減壓手術經過多年的實踐療效都很滿意併發症也少。但是這些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術後需要卧牀至少4~6周對於年輕病人可能耽誤工作對於老年人因為身體心肺肝腎功能減退而使手術具有一定風險。
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成為現代外科的發展方向這也包括在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目前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中“微創”體現在三個層次:
1、神經根阻滯:也就是日常説的“封閉”其原理是通過阻斷疼痛的傳導來減輕病人的疼痛症狀。這是一種簡單的治療方式通過局部麻醉在神經周圍注射藥物創傷小風險小。理論上這種方式不能完全根治腰椎間盤突出主要適用於:(1)椎間盤突出急性期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和休息;(2)老年病人合併有心肺腎等嚴重疾病手術風險大;(3)封閉聯合卧牀、神經脱水等治療部分病人症狀可長期控制;(4)對於某些頑固性腰腿痛但診斷不清楚的患者可以行神經根阻滯來診斷性治療如果封閉後症狀緩解則説明腰腿痛和神經有關。
射頻消融、臭氧注射等手術:這一類手術的原理是向突出的椎間盤內注射臭氧或用射頻消融掉退變的椎間盤對於初期的膨出病人有一定療效但對於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內椎間盤治療效果欠滿意。現在這一類手術逐漸減少。
2、椎間孔鏡手術: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脊柱微創手術器械、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等共同組成的一個脊柱微創手術系統。手術在病人清醒狀態下行局麻穿刺微小皮膚切口完成對椎管內無干擾於椎間孔鏡下取出突出變性髓核組織創傷小不破壞椎旁肌、韌帶、不影響脊柱穩定性通過椎間孔內鏡能清晰觀察到椎管和神經根內鏡直視下取出突出變性髓核組織。椎間孔鏡手術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是真正的微創手術其特點包括:(1)手術風險小:病人在局麻下手術對於病人的全身情況如心肺肝腎等要求不高特別是對於某些不能耐受全麻手術的老年病人;(2)手術創傷小:手術切口不超過1公分對肌肉乾擾小不破壞脊柱的骨質結構是通過正常存在的椎間孔來進行手術;(3)療效滿意:已經發表的國際文獻報告了在術後1年和2年的隨訪中獲得的成功率超過90%早期複發率低於5%。即便是復發的病人如有必要照樣可以再接受開放手術治療。(4)恢復快:病人術後當日即可下地大小便5~7天內出院3~4周恢復正常活動。
椎間孔鏡手術的適宜人羣:原則上根性症狀明確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只要排除腰椎不穩情況均可接受椎間孔鏡手術。(1)年輕患者病史不長根性症狀明顯單節段椎間盤突出是椎間孔鏡手術的最佳手術對象;(2)CT或核磁共振顯示多節段椎間盤突出但醫生臨牀查體能確定一個主要責任節段也適宜採用椎間孔鏡;這種情況多見於病史較長的中老年患者(3)椎間盤突出伴有椎間孔狹窄患者可以行椎間孔鏡手術在摘除突出椎間盤的同時行椎間孔成形術。
近年一度被廣泛認可的後路椎間盤鏡技術(MED)雖然可應用於各類腰椎間盤突出症但是其手術入路及手術過程與小切口開放手術方法相同都需經椎旁肌入路和實施椎板開窗肌肉韌帶和骨質結構切除因此其微創性有限只是切口小但不是微創。國內2/3以上的醫院在購買初期做過一些手術後基本不再使用。
3、椎管減壓融合手術:椎間孔鏡手術的出現使得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可以採用局麻、微創治療。但是那些對於骨性椎管狹窄、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穩的病人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已不單單是椎間盤突出這樣的軟組織問題而是骨性的問題。這種情況往往需要椎管減壓並融合穩定。簡單來説脊柱就像是一面牆如果單純是牆舊了(椎間盤突出)我們可以裝修一下(摘除突出的椎間盤);但是如果牆已經歪了甚至快倒了(腰椎不穩)那裝修就沒有用了必須得固定牢靠(做融合手術)。所以對於中老年腰腿痛患者先要通過拍片瞭解脊柱的穩定性如果證實脊柱穩定哪怕存在多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或者輕度滑脱照樣有可能採取椎間孔鏡手術;但是如果證實存在腰椎不穩則需要在減壓術後進行腰椎融合了。
和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近來這類手術也採用了微創方法儘量減小手術切口和創傷例如PLIF或者TLIF方式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儘量縮短手術時間和切口這樣就減少了手術創傷和風險而且可以達到早期下牀(術後3~5天)、早期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