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棲霞教育之家_學校新聞】
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家長,看到孩子在逐漸長大,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跟在身後,像個小鳥兒一樣説個不停,現在跟家人説話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感覺和孩子之間能聊的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走近孩子了。
父母總想着和孩子多聊聊,可卻越來越難找到共同語言,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把天給“聊死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聊天方式會讓我們一不小心就走進了“死衚衕”。
1.目的性太強的聊天
很多家長跟孩子聊天時,最後往往變成了説教。比如:
家長:“今天在學校待的怎麼樣啊?”
孩子:“今天學了好多新知識呢。”
家長:“學新知識就對了,要多學知識,不然以後就只能搬磚。”
孩子:……
家長:“今天過得開心嗎?”
孩子:“恩,今天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我們特別聊得來。
家長:“交朋友可以,但不能只顧着一起玩啊,先把學習搞好了再説。"
孩子:……
其實,家長這種帶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們單方面的一種灌輸罷了,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這種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費家長太多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語言,是最簡單省事的。
但這種聊天方式所達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看吧,聊什麼都能聊到學習上,本來孩子還想跟你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的,結果沒有機會表達,到最後往往無語地收場了。
2.讓孩子彙報式的聊天
很多家長下班一見到孩子,就不斷地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情況。每天都這樣問,似乎形成了一個模式,而長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開始模式化:“恩,不錯,還可以,挺好的……這樣應付的回答,家長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長一個勁兒地不停追着問,甚至責怪孩子不懂事,那孩子恐怕早就煩的忍不住發脾氣了吧,更別提好好聊天了。
3.缺乏耐心,簡單粗暴的聊天
別以為聊天多簡單,尤其對象是孩子時,面對一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家長們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説個事兒。”(孩子主動發起了聊天信號)
媽媽:“説。”(有點不耐煩)
孩子:“媽,我想買一雙球鞋。”
媽媽:“買什麼買?不是有那麼多鞋嗎。”
孩子:“就給我買一雙吧。”
媽媽:“不買,趕緊做作業去!”
孩子:“哼!你不買我就不做作業!”
這樣不僅把天聊死了,還激起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何苦呢?
如果媽媽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時,進一步詢問孩子原因:
媽媽:“為什麼突然要買球鞋呢?”
孩子:“因為我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了,我要參加比賽。
媽媽:“那你準備參加什麼比賽呢?
孩子:“我想參加……還有你知道嗎媽媽,今天老師還誇我跑步跑得快,建議我加入校田徑隊呢……”
看,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接受孩子溝通的信號,孩子能跟你説的還有好多好多……
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溝通時,你剛好在忙着,那麼寧願讓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應付孩子。
保護孩子溝通的意願很重要!
之所以孩子跟我們的聊天越來越少,是因為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自我獨立意識逐漸發展,有更多自我表達和被尊重的需求,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時候要學習如何走進孩子的心,更多的理解孩子。
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方法吧。
一、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紀伯倫在詩歌《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中這樣寫道: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逐漸長大,讓我們像尊重朋友、同事一樣的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開始溝通吧,這是良好溝通的底色。
二、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説家長閉着嘴巴、坐在那裏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三、不要表現得什麼都懂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麼不説話,要麼開口就吵架。
後來他意識到,問題根源在自己:兒子一開口,往往就被他批得體無完膚……
他把自己的這種溝通方式稱為“大樹底下不長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對、不好,兒子才不要聽,恰恰因為他太對了、太能了,讓兒子顯得很“瓜”,結果,兒子就懶得在他面前説什麼了。
四、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寫作業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願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
所以,聊天時儘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麼要緊事的時候。
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談談。
五、抓住重點
俗話説“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覆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推脱,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六、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係緊張時要收斂並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並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的主張,即使家長知道最佳解決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聽取採納,建議使用發問式溝通。比如
——你覺得這個事情怎樣處理比較好?
——需要爸爸媽媽為你做些什麼?
——你想聽聽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嗎?
近些年,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説話之道”的重要性,作為家長,也要學學與孩子溝通時的“説話之道”。
與孩子溝通的前提,是要認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説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讓我們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説話”開始吧!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