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願意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客觀的來説,父母總是看見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拿別人的優點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肯定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好處了,這就是爸爸媽媽口中説的“別人家的孩子”。
生而為人,父母在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智商不如別人嗎?還是孩子本身就有問題?其實大部分都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從小教育方式,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就不一樣了,時候造成孩子之間差距的根本。
案例:
青青今年剛上小學3年級,平時在班級裏的成績名列前茅,這樣好的成績父母肯定會對青青下一番功夫進行輔導吧,其實不然青青全靠自己自學,而且父母每天就知道工作,回到家中早早的就入睡,看見青青在家只會叮囑一句:“快去學習。”青青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常態。
這次期末考試青青由於緊張寫錯了答題卡,所以所有的答案都寫錯了,這可讓青青傷心透了,成績下來需要家長的簽字,青青戰戰兢兢的將試卷拿到爸爸的面前,爸爸不知原因也為女兒又取得了很高的分數,高興的打開試卷,看到裏面的分數頓時傻了眼,質問青青為什這次考了這點分,是不是平時都在貪玩不學習?
青青流下了害怕的淚水,跟自己的爸爸解釋原因,沒想到爸爸認為青青就是在給自己找藉口開脱,於是很生氣的將青青責罵了一頓,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能每次都考很好,還是因為青青不夠努力,青青在心裏很委屈:“平時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都有父母的陪伴,你們從來都沒有管過我學習,只會讓我去學習。”
其實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走進這樣的育兒誤區,以為讓孩子學習了就是在管教孩子,對孩子負責任,一旦孩子完成不了家長心中的目標就會感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這樣對孩子來説是不公平的。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好習慣,家長要注意培養
1. 守時
讓孩子重視時間觀念,也讓孩子知道時間的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孩子一旦珍惜時間,知道時間流逝是非常的快的,就知道奮發圖強,努力的上進,珍惜自己的時間,也會幫助孩子提高效率。
2. 整理
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專注力,在培養孩子整理的習慣時,家長前期可以幫助孩子慢慢的進行,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進行整理,等到孩子完全可以整理自己的物品的時候,就會變得井井有條,而且在整理的同時也會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3. 閲讀
想要開闊孩子的眼界和視野,閲讀是一件比較好的方式,通過閲讀孩子可以走出自己的知識盲區,寬闊自己的眼界,豐富孩子的頭腦,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更加的充滿陽光,積極地面對生活。
4.運動
運動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會增強孩子的體魄,在趣味運動的同時,享受健康的快樂,孩子也會調動全身的熱情,積極地投入進運動中來,也可以與自己的家長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
5.家務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可以儘自己的能力去處理一些事物,家長可以適當的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小的家務,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後在父母不在的時候,也會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