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個説法:一個人取得非凡成就,因為有非凡的意志力。在學習中也是如此,自律的人都是意志力堅定的人。
當一個孩子學習不好,我們會説他不努力,而不夠努力就是因為意志力不夠,不能吃苦,做不到“頭懸樑,錐刺股”。同樣,孩子拖延或磨蹭,是因為缺少抵制誘惑的意志力;遇到困難、壓力就退縮甚至被擊垮,因為沒有克服困難的強大意志力。
似乎所有失敗都可以歸結為缺乏意志力。可是意志力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也説不出個所以然來。
在《意志力》這本書中,作者羅伊•鮑邁斯特通過心理學實驗提出“意志力是有限資源”的説法,認為一個人不能抵抗誘惑、沒有自律不是缺乏意志力,而是沒有管理好意志力。
人的意志力是很有限的,就像電池裏的電量,用一點就少一點。人在堅持一段時間的自控之後,就會有“自我損耗”,在之後的挑戰中,或面對其他誘惑時,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上班忙了一天,晚上還陪孩子作業,遇到不愉快我們很容易情緒失控,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吼孩子。
意志力所剩無幾時還要有自控力、保持自律,往往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所以心理學裏説“意志力是為失敗者準備的”,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不能籠統地歸結為缺乏意志力。
孩子也是如此,培養孩子自律,要看他意志力的情況。那麼,面對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和要抵制的誘惑,怎樣教會孩子不過度消耗意志力,更好地使用它呢?
1
生理上:提升體能,增強意志力
既然意志力是一種有限資源,就像電能,我們想要更強的意志力,就可以從兩方面努力。一是擁有更多“電能”,即充電,二是在有限“電能”下更合理地使用,也就是管理好這個能量。
意志力像肌肉,使用時會消耗能量,用多了會疲勞,是一種生理機制。提升體能也可以提升意志力。比如睡了一個好覺,早晨起牀我們都元氣滿滿。保持規律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意志力。
另外,體育鍛煉也可以增強意志力。保持鍛鍊身體的習慣,意志力會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有跑步的習慣。他每天跑步一小時,堅持了30多年,能做到每天寫作五六個小時,寫40年,這個習慣幫助極大。另外他也很注意早睡早起,清淡飲食。
想讓孩子擁有強大意志力,從小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2
技術上:
減少沒必要的消耗,合理規劃
在有限“電能”的情況下,怎樣使用也有講究。首要一點是閉坑,防止沒必要的消耗。
在經典的“棉花糖實驗”中,那些能夠等待15分鐘、忍住不吃眼前的棉花糖的孩子,並不是天生自制力更強,而是沒去看棉花糖,屏蔽了誘惑。
他們有的用手遮住眼睛,不去看;有的給自己講故事;有的玩自己的手腳,自娛自樂;還有一個小男孩,乾脆睡了一覺。
而那些沒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要麼是盯着棉花糖看,要麼聞一聞,舔一舔,直到經不住誘惑吃了棉花糖。
由此看來,想要孩子抵擋住誘惑,不是要告訴孩子咬緊牙關忍住,而是別讓誘惑出現在孩子面前,或者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不想讓孩子沉迷於手機,就不給孩子買手機,父母也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帶着孩子做其他事情。
其次是制定合理的計劃和安排。《意志力》提醒我們:那些被認為自控力強大、擅長抵制誘惑的人,不是天生意志力就強,而是更懂得如何避免意志力的消耗。
比如每天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在意志力最好的時候做重要的事;避免和誘惑交鋒,減少選擇項以減少注意力的分散等。
一次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是合理使用意志力的關鍵。
比如孩子近期的學習目標是提升數學成績,把目標細分到每天要完成的任務,每天的任務又細分到具體時間段,在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做重要的、難一點的任務。難的事情做完了再做容易的。
這也是“要事第一”的原則,將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安排在精力充沛、效率高的時間段。
培養習慣也是如此,一次只養一個習慣。如果孩子有幾個不良習慣,一次只改一個。比如這個月是早睡早起,就不要求按時寫作業,先把早睡早起這一件事做好。
一個習慣養好了也容易帶動其他習慣的養成,關鍵是在養習慣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形成規律。
聰明的計劃和安排,可以節約自己的意志力,而不是隨意消耗它。早早教會孩子這樣做事,才是培養自律的正道。
3
心理上: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孩子有強烈的內在動力,往往能做好一件事,甚至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那麼,怎樣讓孩子有自驅型動機,更長久地幫助孩子實現自律呢?
很關鍵的一點是讓孩子有自主權和自我掌控感。
孩子的事情,從刷牙洗臉,到作業,到興趣班,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孩子做主,至少有部分選擇權和決定權。如果都由父母一手操辦,父母説了算,顯然很難讓孩子有自己的動機,激發自律也無從談起,他會一直依賴他律。
《自驅型成長》一書提出,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應該把自己看作孩子的“諮詢顧問”,而不是孩子的“老闆或經理人”。
減少命令和強制性要求,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和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或者商量討論,都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日常生活裏,可以列一個清單,寫上孩子能自己支配的事情,時不時可以問問孩子,還有什麼可以加進這個清單的?
如果孩子覺得我們的管制太多,可以跟孩子玩一個“當大人”的遊戲,每天留出半小時,讓孩子當大人來管我們。只要不傷害人,任由孩子指揮大人,讓他也“過過癮”,這半小時可以當作一種平衡。
總之孩子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智慧地放手,強大的內驅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來自“這是我的事”這種自我控制感和勝任感。
提升孩子的自律,從生理上增強意志力,到技術上合理的計劃,到心理上激發內在動機,涉及到了養育的方方面面。
還是那句話,養育是個整體工程,各方面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我們不能割裂地養孩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整體上做好了,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