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的第31天,我的右半邊臉開始疼。沒想到,這最後竟然讓我的臉捱了一刀。
因為有月嫂幫忙,生完孩子的第一個月,我每天只需安心當好奶牛;除了開奶的痛,過得簡直不要太輕鬆。我以為月子就要平順開心地過去了,誰料到卻栽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毛病上。
那天是週五,早起我就覺得右半邊臉疼,順着臉頰一直到眼眶,用手按按更疼。我的第一反應是晚上睡覺姿勢不對壓着了,於是大力搓臉。
到了中午,還是覺得疼,又想可能是有炎症, 哺乳期沒法吃藥,只能多喝點水了。直到晚上洗臉,我才發現 右眼腫了,外眼角處明顯突起一部分,疼痛由此而起蔓延到了臉頰。
是麥粒腫麼?我以前也長過麥粒腫,都是上眼瞼睫毛處又紅又癢,和這個症狀不太像。但我先生作為麥粒腫資深病人,明確告訴我這就是麥粒腫沒錯,並叮囑我多熱敷。
剛剛發現眼睛腫了的時候 / 作者供圖
第一次去醫院
我開始熱敷,每次十幾分鍾,每天三次左右;但到了第三天, 眼睛越腫越厲害,並且出現了白色的膿點。我不敢再拖下去,讓先生陪我去了附近的醫院。醫生拿着手電照了一下,告訴我是麥粒腫,讓我回家熱敷。
可我已經熱敷三天了,沒有好轉還在惡化;而且因為我在哺乳期,也沒法吃消炎藥。醫生聽完,給出的建議還是熱敷。我不甘心,問什麼時候才能好?醫生説,整個發病期是兩週左右;從今天算起, 如果一週還沒有消腫,就再來醫院開刀割掉,並且需要打點滴。
開刀?麥粒腫而已啊,還需要開刀?此時的我覺得絕不可能到那一步,既然醫生説發病期有兩週時間,只要我謹遵醫囑,一定可以戰勝它。
第二次去醫院
回家後我開始了瘋狂熱敷,每兩個小時一次,每次十五分鐘;再加上每兩個小時喂一次奶,每次半個小時。這樣下來,基本不是在餵奶,就是在熱敷,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過了兩天, 不僅人疲倦不堪,而且右眼還更腫了,膿包也變大了,連左眼內眼角也開始腫了起來。
發病第四天,雙眼都腫脹起來了 / 作者供圖
於是我決意提前去醫院,還是那位醫生,他看了一眼説,開刀吧。我問怎麼開?他依舊言簡意賅: 用刀片劃開,不能打麻藥,放個引流條把膿引出來,再打三天消炎針。
我聽得都要崩潰了,很無助地問:還有別的辦法嗎?為什麼不能打麻藥?不是説有兩週的發病期嗎?刀口有多大?
醫生還是説必須開刀——化膿處已經擴散到了整個下眼瞼,沒法用麻藥,病程是因人而異,刀口一釐米左右。
我還想再追問幾句,但後面還有病人,我只得出了診室。
第三次去醫院
真的要開刀嗎?一釐米的刀口,我的眼睛才幾釐米長啊。我既不甘心,也想多諮詢一下,於是打電話給一位認識的護士長,仍然被告知“化膿了的就必須開刀,把膿放出來”。她還好心安慰我説,很多人做了這個手術變成雙眼皮呢。我去,我本來就是雙眼皮好伐,而且我是下眼瞼化膿啊,難道要變成雙卧蠶?真是欲哭無淚。
不死心的我又去了市中心的一家三甲醫院,這次的醫生用裂隙燈仔細看了看,結論還是要動手術,但好歹告訴了我明確原因:因為我眼部化膿範圍太大,再繼續拖下去 形成肉芽增生,甚至有 引發眼眶蜂窩炎的風險;由於面部毛細血管和顱內是相通的,如果 細菌順流而上造成顱內感染,最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
拿着手術單到了交費處,我哭着給先生打電話。他覺得開刀太可怕,而且以他過往自愈的經驗,他要我還是再熱敷試試。掛了電話,我一個人坐着想了又想,每天不停熱敷的麻煩,眼睛腫得流膿的不適,一旦惡化的不堪設想……而且萬一掛了,我的死因居然是麥粒腫,甚至都不會激起任何同情心!
終於,我鼓起勇氣,交費進了門診手術室。
得個麥粒腫,竟然要開刀 / Pixabay
手術室裏的兩位女醫生非常和藹可親,年長的那位看了看我的眼睛,嘆氣説怎麼搞成這樣。她得知我剛出月子,説可能免疫力差,真是受苦了。
我看看手術室一張台子一盞燈,極致的簡單催生出極致的恐懼。年輕醫生趕緊安慰我説,今天不會很疼。 我這個情況嚴重估計得來三次,第一次不會放很多膿——雖然事後證明,醫生的嘴,騙人的鬼;但當時,這句話給了我莫大的寬慰,幫我鼓足了勇氣。我又問刀口有多長?年長醫生説,不給你用刀片,用剌針放膿。這讓我的心又放下了一點。
然而,再多的心理建設也抵不過醫生的第一針—— 是真疼啊,用刀剮肉,不帶麻藥的。醫生邊做邊説,哎呀,好多膿栓,這必須刮乾淨……我疼地忍不住叫了又叫,前後可能就十分鐘,但漫長得如有生之年。
終於,年長醫生説數十下就好了:十、九、八……靠着最後一點信念支撐到一,一股清涼的藥膏舒緩了疼痛,眼睛被包上了紗布。
下了手術枱才發現,剛才指甲把手指掐出了血。然而今天還沒結束, 為了防止感染擴散,醫生建議全身抗生素,又開了兩天點滴。
打完針回到家已是晚上十點,眼睛的不適緩解些了,漲奶痛又陣陣襲來。因為用了藥不能親喂,用吸奶器兩邊各吸了半小時,最後上牀休息已近十二點。到了半夜三點,我再次漲奶疼醒,再吸;六點漲醒,吸奶後又要去醫院了。
折騰一晚,真是欲哭無淚。
第四次去醫院
七點出發,八點到達,一路都在給自己打氣:堅持堅持,今天再排一次膿,就只剩一次了。
上了手術枱,年長醫生看了看,交代旁邊的醫生: 把結的血痂打開。這一句話又給我信心打趴了,見我又要掉眼淚,醫生忙安慰道:放心吧,今天肯定沒有昨天疼。
什麼,昨天還説昨天不是最疼的,怎麼又説今天沒昨天疼?不容我多想,醫生已經用針把血痂挑開,再一次伸進創口刮膿栓。還是很疼,好在時間較短,幾分鐘後又蒙上了紗布。
第五、六次去醫院
接下來的兩天,我依舊一早就去醫院,打開創口、刮掉膿栓、上藥,治療時間一次比一次短。之前被膿栓撐得腫脹的眼瞼,也日漸消了下去。
但新的問題來了,膿栓排出後, 被撐開的皮膚像消了氣的氣球,蔫蔫的皺成一團。看着鏡子裏的自己,我又想哭了。受了這麼多的罪,雖然沒有刀口,但眼部肌膚感覺老了十歲都不止。我問醫生會恢復嗎,她説得看皮膚的自我修復和吸收情況。
所幸,兩週之後,我的眼部皮膚基本恢復了原來的狀況,特別是在我祖傳黑眼圈的掩護下,基本看不出手術痕跡。
這次用慘痛的代價買了一個教訓,回想起那段集眼睛痛、刮膿痛、漲奶痛於一身,還無盡缺覺的日子,真是再也不想經歷了。
遊醫生點評
麥粒腫,俗稱“針眼”,學名瞼腺炎,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
我們眼皮裏面的腺體可以分為兩種:位於睫毛根部的眼瞼皮脂腺和埋在眼皮裏面的瞼板腺。
如果是裏面的瞼板腺發炎,一般會形成比較大的膿腫,稱為 內麥粒腫;如果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發炎,病變常範圍小而表淺,稱為 外麥粒腫。這位媽媽病灶較大且化膿明顯到需要多次排膿,應該是內麥粒腫。
不過不管是哪種,都是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一般發病迅速。可能 2~3 天就會長出一個很大的包塊,通常又紅又腫,患者常有明顯的疼痛感。
因為是細菌感染,建議還是要 儘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由於是哺乳期,所以作者早期一直沒敢用藥,這個做法並不可取。 本身眼睛局部用藥,藥量就很小,再進入血液和乳汁的量更是微乎其微,而且寶寶生病了,該用藥還是要用,所以只要 選擇孩子也可以用的抗生素來點就行,沒必要硬挺不用藥,放任病情加重。
其次,這位寶媽一直在熱敷,但是麥粒腫早期一般是紅腫, 熱敷有可能反而加重症狀。一般在最早期可以冷敷,減輕包塊的紅腫;等到包塊確實長起來但還沒軟化的時候,可以熱敷幫助膿腫軟化和吸收。不過,不管冷敷還是熱敷,作用都很有限, 肯定無法替代藥物治療,如果擔心操作不對,可以乾脆不弄。
再次,我們在臨牀上遇到不少哺乳期的寶媽長麥粒腫的情況,考慮還是 和飲食過於油膩有關係。時代變了,現在大家都不缺乏營養,沒必要吃太多大魚大肉來進補,飲食均衡即可,還要 注意月子期間的衞生。
最後,在膿腫形成過程中, 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因為眼瞼和麪部的靜脈沒有靜脈瓣,硬擠有可能會導致細菌入血,引起眼眶蜂窩織炎、海綿竇靜脈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敗血症從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