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被媽媽“強迫”練走路,生氣後“一躍而起”,網友:骨骼驚奇
寶寶的進步會讓我們開心很久,第一次喊媽媽、第一次翻身、第一次會走路都是美好的回憶。
你的手機裏有寶寶剛會走時的視頻嗎?從前沒有相機和手機,大人想要記錄孩子的成長很困難。
如今不僅可以記錄下有意義的時刻,還可以抓拍到意外驚喜的瞬間。
前段時間一位寶媽曬出視頻,她的寶寶剛過一歲走路還不是很穩,於是寶媽偶爾會帶着他練習。
這天寶媽用手當“誘餌”, 吸引寶寶向前面走去,並錄下這一刻的視頻。
可以看到寶寶總是走幾步路就摔倒,然後爬向手機,媽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把他“抓”回去重新出發。
就在準備下一次走路時,令人驚喜的一幕發生了,寶寶坐在牀上沒有扶任何東西直接站了起來,然後快速走出鏡頭。
媽媽站在後面還沒反應過來,對寶寶“一躍而起”的技能感到驚訝又開心,直誇寶寶你好厲害啊!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這是視頻倒放,後來寶媽把完整視頻視頻發佈出來,還説寶寶是被他氣成這樣的。大家不得不信服,紛紛誇這孩子“骨骼驚奇”想要向他學習。
視頻中的寶寶剛過一歲,正正是學習走路的時候,每天都會有進步,這次可以“飛躍”了。
寶寶在9個月左右可以扶着物體站立,12個月左右可以獨立站穩並走1~3步左右,晚一些的寶寶在14個月左右會走,這是比較正常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2個月還是很明顯不會站立,需要考慮去醫院做個檢查。
按照寶寶正常發育規律,應該是翻身——坐立——爬——走路,不過身邊有些寶寶還不會爬直接就走路了。
家長在看到這樣的表現後會很開心,覺得寶寶發育超前身體好,實際上“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些區別。
1)探索方式不同
寶寶在爬行時會看到身邊細小物品,是主動探索的過程,而直接會行走的寶寶在這之前是被媽媽抱着去不同地方,探索方式比較被動。
2)四肢協調性不同
看上去行走比爬的難度更高,實際上在寶寶爬行時考驗更多能力。
四肢的交替運動、頸部的支撐力量、手臂的力量等,都會通過爬行得到鍛鍊,四肢和整個身體協調性更佳。
3)腦部前庭系統發育不同
前庭系統功能可維持寶寶身體平衡,影響寶寶的動作、協調性、偵測身體動態等。
爬行能很好地鍛鍊前庭系統功能,練習過習爬行的寶寶平衡力佳,長大後恐高和暈車概率的更小。
4)爬行可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通過爬行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大腦發出運動指令、身體與大腦配合,因此家長不必制止寶寶爬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還沒爬幾次就會走了,原因有很多。
★ 學步車和學行帶的過早使用,讓寶寶減少爬行時間,過早接觸站立行走形成習慣。
★ 嬰幼兒體質普遍增強,下肢力量強,站立行走的時間提前,這是寶寶自身能力和體質的優勢。
爬行是寶寶發育必經的一個階段,家長要尊重他的發育規律,別過早讓寶寶站立行走,以免影響腿部發育。
糰子媽心裏話:
父母不想讓孩子爬行,主要擔心衞生問題,怕寶寶膝蓋受傷。對此解決辦法不是阻止他爬,我們可以鋪爬行墊,把家裏的衞生打掃乾淨,收起細小危險的物品。
在寶寶爬行階段可以給他穿長褲或帶護膝,來保護寶寶的膝蓋。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是先爬後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