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01.
昨天,在上班的路上,看見兩個五六十歲的阿姨在路邊座椅上聊天。
“現在的孩子啊,從吃飯到穿衣,都可講究了,想想咱們當初,哪家不是一件衣服兄弟姊妹幾個輪着穿?”
“誰説不是呢!前兩天,因為我那小孫子總是問東問西的,我就隨便編了一個理由給糊弄過去了,這事讓我兒媳知道了,她告訴我做家長的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和他撒謊,這樣對他不好。可是咱們小時候家長都沒時間管咱們,哪會有這麼麻煩的事啊!”
“對啊對啊,現在的孩子可是越來越難帶了,可不比咱們那時候。”
其實,在有了兒子之後,我經常留意身邊有孩子的家長的話,其中,聽到最多的內容就是“現在孩子難帶,想當初咱們…….”這樣的內容。
但是這些家長們在抱怨的同時,很難想過,為什麼自己和孩子的經歷會相差這麼大呢?
是因為面對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難帶,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孩子想要的是什麼。
正如作家幾米説:“我要自己長大,變成自己的樣子,而不是成為家長口中的樣子。”
只有真正瞭解孩子需要什麼,才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02.
“你看看你同桌XXX,人家次次都考班裏第一,你和她一起聽課,怎麼才考了15名?”
“隔壁家的女兒,既會跳舞又會彈鋼琴的,你看看你,連個五線譜都記不牢,這麼搞得?”
這些話有沒有感覺很熟悉?
每個孩子從小,就被“別人家的孩子”支配着恐懼。不管孩子多麼努力,彷彿都追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也幾乎看不到自家孩子的付出。
久而久之,自家孩子感到灰心喪氣,變得自卑而不想去努力。
其實,家長經常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是一件很不正確的行為,比較的多了,孩子就會喪失信心,從而不敢把他自己有潛力、有能力的一面展示出來給你看。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但是也有家長會説,我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但是也沒什麼影響啊,是不是現在的孩子太矯情了?
不是的,就拿00後和10後的孩子來説,他們生活在倍受寵愛的家庭裏,十分在意自己個性的表達。
如果你還像你的父母一樣,時不時拿着“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作比較,非但不能激勵他向前,反而還會讓他喪失自我肯定力,變得自卑而羞於表達。
03.
在國家頒佈計劃生育政策之前,很多家庭都是由最少兩個子女組成的多子女家庭。
在多子女家庭裏出生的孩子,都會覺得童年裏很少見到父母的影子,自己也是稀裏糊塗的就長大了。
然而,在計劃生育後,每個家庭幾乎都是六個大人帶着一個孩子的模式。
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把自己的愛傾盡給孩子,但是卻很少考慮過,孩子是否能承受的起這份感情。
綜藝節目《放學後》裏這麼一個場景:
一位媽媽在下班回家後,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監督孩子寫作業,並且時不時的指責孩子在寫作業上的錯誤。
孩子被逼的煩了,一時激動,跟媽媽頂了幾句嘴。
媽媽稱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孩子卻不懂事。
工作上的壓力和孩子的不聽話一起向這位媽媽襲來,她氣急,拉開房門,跑了出去。
聞聲而來的爸爸問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沒有安慰孩子,而是對孩子訴説媽媽工作一天的辛苦與不易。
孩子在極度內疚和恐慌下,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和爸爸一同下樓找媽媽。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看到這裏,我覺得很不舒服:孩子雖然有錯,但是家長不應該把自己工作上的不易強加到一個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都是在強調自己的付出、強調自己爹難處,但是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壓力呢?
學習好的孩子,擔心下一場考試自己會退步;
學習較差的孩子,擔心自己不會進步。
其實,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人生活在這世界上,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
而我們作為成年人,應該學會自己緩解壓力,而不是把自己身上的壓力再放到孩子弱小的肩膀上,叫他和我們一起承受。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04.
教育學家懷特説過: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再去叫他們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把自己的孩子也其他孩子作比較,不把自己工作上的壓力放到孩子身上,而是跟上孩子的步伐,一起和孩子成長。
最後,借用那個把三個孩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學霸”媽媽陳美玲的一句話:
“教育是找一些工具,教會孩子去尋找夢想。”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找到適合他們的工具,然後去尋找孩子自己心中的夢想吧!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2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瞭解他需要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