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雙減”背景下,很多家長似乎不但沒有擺脱教育焦慮,反而更加嚴重了。減少了作業量,取消了課外培訓,孩子豈不是荒廢了?

其實家長完全應該用“雙增”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所謂“雙增”就是增加閲讀,增加社會實踐,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增加閲讀。

然而很多家長覺得增加閲讀的時間,效果並不明顯。其實所謂的增加閲讀,多數孩子只停留在增加閲讀的時間和容量上,並且一直停留在粗淺閲讀的層面。

要想提高閲讀的效果,還要加強深度閲讀。

下面僅以一篇閲讀後的思維訓練為例,展示深度閲讀的魅力。

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爐膛中的木棍

夏建清/編譯

胡安每個星期日都到社區集市參加義務活動,不過他發現做來做去就是那幾樣事兒,他都快要做厭了,於是決定不再去集市了。

兩個月轉瞬即逝,有一天夜晚,寒風呼嘯,鄰居卻來到了胡安家。

胡安想:“他肯定是來勸我參加集市活動的,不過,我不可以告訴他不去的真正原因,説他組織的活動單調乏味會使他尷尬。得想個説得過去的藉口……”這樣想着,胡安拉過兩把椅子,擺在火爐前面,請鄰居坐下,開始和他談論天氣。

鄰居坐在火爐前一句話也不説,胡安説完了天氣,為了避免尷尬的冷場,又試圖找其他的話題交談,可是鄰居就是不開口接話,胡安也就閉口不説了,兩個人就這樣坐在火爐前,盯着火苗看了半個小時。

然後鄰居站起身,從爐膛裏拾起一根燒了一半的木棍,放到遠離爐火的地上,沒過多久,由於沒有足夠的熱量,木棍上的火苗漸漸地熄滅了,胡安趕緊撿起,將木棍扔進爐膛裏。

“晚安!”鄰居告辭。

“晚安!非常感謝!”胡安若有所思地説。

“不管這根木棍燒得多旺,只要一離開火堆,就會馬上熄滅。同樣,一個人不管他有多聰明,只要遠離了他的鄰里,就難以為繼其光和熱。”鄰居説完,消失在寒風中。

選自《諷刺與幽默》報(2021年10月01日第14 版)

此文不足500字,涵義雋永,很有味道,很啓迪人的思想。鄰居勸説胡安每週日到社區集市參加義務活動,非常有藝術性,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勸説,而是拿眼前的火爐打比方。一根木棍離開一堆火,很快就會熄滅,寓意胡安不該離開集體。不得不説,這種勸説的藝術,實在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非常妙。

鄰居的觀點是,爐膛裏燃燒着的一根木棍,離不開爐膛就,否則很快就會熄滅。從而説明,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起來,靠集體的力量才更容易辦成事。

一般人閲讀時,是很容易提煉出這一觀點的,並且能和自身所處的環境、家庭乃至社會相聯繫,得出團結就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還要靠集體的力量等類似的觀點。

但是,如果僅僅讀到這個程度,其實還是淺層次的閲讀,畢竟這些觀點很容易就能在原文中找到。而要達成深度閲讀,則要對此文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比如,做幾種假設:

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1. 如果這根木棍遠離了爐膛,但是它獲得了石油或天然氣的加持,或許燃燒得並不比壁爐裏的木棍時間短。這説明,一個人只要願意發掘自己的潛能,藉助先進的經驗、技術等外力輔助,完全可以做出一個頂十個的成績來。
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1. 如果這根木棍遠離爐膛,並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尋找到一堆更大的木柴,它點燃了這堆木柴,那麼它的燃燒可能比原來爐膛裏的木柴更長久。這説明,如果一個人,遠離了一羣人,還可以接近另一羣人,興許會比在原來的人羣中活得更好。如此可見,當初選擇離開並不是一件壞事。
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1. 如果這是一根楠木,它在爐膛裏燃燒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和那些枯木不一樣的。它選擇了離開,然後它成了一件藝術品,給人以啓迪和愉悦,它的價值反而大於爐膛裏那堆燃燒木棍。就像人一樣,如果一個集體裏其他的人的素質很低,而你還以為團結就是力量,在這樣的集體中會迸發出能量,是可笑的。有的木頭天生就是生火用的,而有的木頭卻是能撐起一座大廈的棟樑,所以,木頭不僅止於燃燒一種功能。

這種求異思維,使我們在閲讀文本時,不是簡單地認可書中的觀點,而是從文本中跳出來,通過假設、想象和聯想等手段,生成了自己的不同思考。這些思考,才是閲讀文本真正的所得,這些所得是讀者自己獨有的,是那些讀完不思考的人所體會不到的。

如果讓孩子在閲讀時養成這種求異思維,孩子的就學會了批判辯證地看問題,而要想培養這種能力,就要多一些實踐體驗。這就回到開頭所説的 “雙增”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一個每天不停地刷題,不停地從學校到補習班奔波的孩子,是產生不了這些求異思維的,他們缺乏生活的實踐和體驗,自然想不到一根遠離爐膛的木棍依然能發光發熱。

漫畫/譚希光

文章/高自發

來源:諷刺與幽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7 字。

轉載請註明: 別不信,您還真不一定能讀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