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兩個月黃疸都沒褪,一查竟是這種病,可致命!
嬰兒全身發黃變“小金人”?
這可能並不是黃疸
而是另一種疾病——
“先天性膽道閉鎖”!
這是新生兒中致死率極高的一種疾病
前期症狀與黃疸類似
近日,有一位2個月大的“小金人”從江西到廣州,千里尋醫。醫生團隊經六小時高難度手術後,從死神手中搶回了孩子的生命。
不是黃疸
“小金人”因何病生命垂危?
來自江西的軒軒,經剖腹產出生後,就開始出現全身皮膚、黏膜發黃,大便呈陶土色,像一個“小金人”。
“以為就是黃疸,曬曬太陽,用中藥洗洗就好了,誰知道卻...”軒軒媽心有餘悸地回憶道。
2個多月後,軒軒全身發黃的症狀並未減退,反而從面、軀幹延至四肢,哭鬧拒食的情況越演越烈,軒軒媽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到當地醫院一檢查,發現黃疸相關指標高出正常值的幾十倍,肝功能相關指標也是正常值的7-8倍,肝臟處於急性衰竭,隨時危及生命!軒軒父母不遠千里,求醫至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醫院兒科收治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肝臟CT提示重症肝炎合併膽道閉鎖可能性大,便立即請該院小兒外科主任王德娟主任醫師會診,結合患兒體徵與檢查結果,王德娟認為患兒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性較大,建議立刻轉小兒外科手術處理。
困難重重
“小金人”能否趕上手術?
王德娟介紹到,先天性膽道閉鎖手術必須在3月齡之前完成,否則患兒肝臟將受到不可逆的損壞,如不盡早進行手術或肝移植,夭折的概率很大。軒軒年齡小,手術風險極大,術後併發症也可能導致無法挽回小生命。
診斷尚未最終明確,手術既是治療,也是明確診斷的重要步驟。經多次溝通,患兒家屬選擇繼續在該院小兒外科行膽道探查。
針對軒軒的情況,該院小兒外科團隊邀請兒科、肝膽胰脾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藥學部等多學科會診,“即使確診為膽道閉鎖,也並非絕症,儘早進行手術仍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好轉。”王德娟給了軒軒一家希望,儘管最終可能仍需進行肝移植,但軒軒父母依然想緊緊抓住這次生的機會。
順利手術
小金人”終於“褪色”啦!
高難度的手術開始。嬰兒組織十分脆弱,一絲一毫的失誤都將造成巨大的傷害,醫生選擇採用腹腔鏡術式,術中證實為膽道閉鎖後,按照葛西手術的流程,遊離肝門血管,將肝門纖維塊切除、肝門-空腸吻合。
術後,軒軒轉到兒科繼續進行抗感染、激素等對症支持治療,肝臟各項指標逐漸趨於好轉,全身皮膚、黏膜逐漸褪黃,“小金人”終於“褪色”,健康出院!
術後軒軒住院期間肉眼黃疸較前稍減輕
醫生提醒: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
王德娟提醒,嬰兒出生後,如出現全身皮膚、黏膜發黃,需要引起關注。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並侷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
但如果全身黃染伴大便陶土色,請務必及時就醫,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儘早發現抓住三個月窗口期儘早治療,可減少肝功能的損害,獲得更好的預後。
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