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九成的食管癌都是吃出來,或與這6種飲食壞習慣有關,警惕3個異常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在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特別高,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男性患癌的風險遠超於女性。90%的食管癌跟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是愛吃燙食、偏愛於辛辣刺激、醃製食物等,因此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糾正不良嗜好。

食管癌發生和哪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

1、總是趁熱吃

食管黏膜對高温特別敏感,最高能耐受40~50℃。若是食物温度超過65℃,就會導致食管黏膜潰爛。食管黏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但經常吃燙食會使得食管黏膜進入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狀態,黏膜修復過程中易發生癌變。

2、經常吃太硬的食物

在我國華中和華北地區主食是麪食,當地居民喜歡質地粗糙且偏硬的主食,比如煎餅、燒餅以及饊子等。如果狼吞虎嚥,沒有細細咀嚼而損害食管黏膜。

3、狼吞虎嚥

吃飯速度太快,使得食物不能充分咀嚼,較為粗糙的飯菜可損害嬌嫩的食管黏膜上皮,誘發食管黏膜炎症,甚至逐漸發展成慢性炎症,提高患食管癌幾率。

4、高鹽飲食

不少居民偏愛醃製食物、油炸、熏製和燒烤類食品等,其中含有豐富的亞硝酸鹽。本身亞硝酸鹽並不會致癌,但卻會跟胺類相結合生成一級致癌物質亞硝胺,增加患食管癌和胃癌風險。

5、吃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食物能刺激食慾,讓人們胃口大開,但卻會損害食管上皮,使得食管上皮細胞變性,誘發食管黏膜炎症,最終導致食管癌。

6、吸煙喝酒

香煙中含有太多致癌物質,可跟隨着食物和唾液進入食管,久而久之造成食管黏膜發生癌變。經常喝高濃度的白酒,特別是酒精超過60度時可直接損害食管黏膜。

食管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早期食管癌主要表現為吞嚥食物時有滯留感、遲緩和哽咽感,一般能自行消失,但幾天或幾周後會再次出現;咽喉部有明顯的異物感,難以吞嚥又吐不出;胸部有明顯的不適,胸骨後有輕微的疼痛或脹悶感,一般吃飯速度太快或過度疲勞後癌症狀加劇。值得提醒的是,慢性咽炎也會造成吞嚥哽咽感,因此應學會鑑別,避免延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家醫君寄語

平時應減慢吃飯速度,保證每口飯都要細細咀嚼,一頓飯用餐時間不能低於30分鐘;吃飯不能太心急,温度降到60℃之後再吃。日常每頓進食量不要太多,一般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這樣能避免胃酸腐蝕腸胃。

每天吃500克以上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比如綠葉菜、胡蘿蔔、大蒜和西紅柿等,能為身體提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拒絕吃辛辣、醃製和熏製食物以及加工肉類,發黴變質的食物必須扔掉,不慎吃到發苦的堅果時立即吐掉且漱口。拒絕吸煙喝酒,遠離二手煙;積極控制體重,把體重指數控制在25以下;定期去醫院做食管鏡篩查。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