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作業“打卡娃穿衣照”,家長羣炸鍋了,“這不是炫富嗎?”
幼兒園是寶寶從家庭邁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可能文化課學不了多少,但生活實用的生活技能,老師教起來比父母教的效果要好很多。
很多寶媽把娃送到幼兒園都發現,寶寶變得“出息”了,生活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幼兒園作業“打卡娃穿衣照”,家長羣炸鍋了
鄰居楊姐前段,因為孩子洋洋幼兒園的事兒特別生氣,剛好我下班的時候碰見,拉着我説了半天。
原來是家長羣鬧的,幼兒園開學的前兩天,幼兒園老師特地在家長羣裏發佈的“任務”,擔心孩子放假時間長,把之前學的生活小技能都忘了。
要求家長在娃早上起來的時候,拍一張孩子自己穿衣服的照片,發到家長羣裏。算是“打卡娃的穿衣照”。
楊姐也沒多想,就趁着女兒起來的時候,急忙拍了一張照片發到羣裏,然後安排洋洋洗漱吃飯。手機一直放在卧室,等吃完飯的時候才看見,家長羣的信息都99+了。
幼兒園家長羣裏變大型“炫富現場”
楊姐拿起手機,女兒也湊過來看。想着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怎麼穿衣服,也沒多想,就讓洋洋跟着一個看了。
結果照片沒幾張,家長羣裏倒是聊得熱鬧,子辰媽媽“打卡”之後,還約着別的家長一起帶孩子去買鞋。
楊姐看到後面的聊天記錄才知道,那哪是想要買鞋,明明就是想要“炫富”。
有家長還懵懂的問子辰媽媽:“你不是前兩天才給子辰買完鞋子嗎?”
子辰媽媽卻説:“是呀,子辰穿着很舒服,商場打折了才三百多,想再買兩雙一樣的換着穿。”
聽見子辰媽媽這樣説,有位平日裏就標榜“家境好”的寶媽坐不住了,説:“我昨天晚上陪孩子剪頭髮,花了三百多,還是什麼上海過來的髮型師。”
這有些“凡爾賽”得太明顯,很多家長都看不下去了,發了一句:“你們這樣比來比去的有意思嗎!”於是幾個家長就在羣裏吵了起來。
楊姐:這麼攀比帶壞孩子,我都想給女兒換幼兒園了
看到家長羣裏因為攀比“炸鍋”,重視女兒教育的楊姐有些坐不住了,她覺得給孩子就像白紙一樣,身邊的環境好壞,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看着家長羣裏互相攀比,老師卻無動於衷,而且還向着家境好的家長説話,對洋洋的未來表示擔心,甚至都想給孩子換幼兒園了。
楊姐的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家長這樣攀比成風,老師還“向錢看”,難免會因為家境對孩子區別對待。
而且大人的言行也會時刻影響着孩子,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攀比,老師的態度難免讓人擔憂。如果讓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種環境,容易養成攀比心理,不利於未來的發展。
想讓孩子遠離攀比,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一種“猴王心理”,人先天就有強烈的自我為準的意識,渴望被人崇拜、被人認可,覺得自己是最強的一個。
孩子在童年時期,也會出現爭強好勝的心理,有的時候可能跑過來説:“媽媽,小朋友有小汽車,我也要有!”
不過寶媽也不要“草木皆兵”,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只要積極做好引導就好了。
1)選擇性滿足孩子的要求
想要讓孩子遠離攀比,父母就要遠離“有求必應”。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選擇性地滿足。像是買玩具,孩子永遠不會嫌自己的玩具少,總是會有喜歡的新玩具。
給孩子買玩具問題上,家長要“立規矩”,比如去一次超市,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10元以下的玩具,給孩子一個合理的範圍,適當滿足需求。
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知道自己的合理消費範圍在哪裏,可以避免因為喜歡產生的過度消費問題,遠離攀比。
2)父母對娃學會“延時滿足”
延時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在等待的結果中展現自我控制能力。
對於孩子一些比較高的需求,家長可以通過延時滿足的方式,來對孩子做積極的引導。
5歲的暖暖前段時間想要學鋼琴,還想讓媽媽給她買一台。鋼琴價值不菲,暖暖媽媽擔心孩子學不了幾天不學了,昂貴的鋼琴成了擺設。
就跟孩子約定,如果你能堅持學鋼琴1年,媽媽就給你買一架鋼琴。這就是一種延時滿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