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不分桌 團圓飯可以這樣吃
新冠病毒陰魂不散,在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今年春節的團圓飯自然也要吃出新“食”尚——分餐。什麼?這難道不傷感情嗎?當然不會!分餐不分桌,摒棄容易造成病毒“口口相傳”的私筷,大家照樣可以圍桌吃飯,交流感情。不僅如此,你關愛他人、對健康負責的態度更值得點贊。
觀之中國歷史,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是分餐而食,而後逐漸發展為合餐;再觀之人生,嬰幼兒有自己專屬的餐具和食物,長大後才慢慢融入家庭飲食。如今人們逐漸意識到合餐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已經長大的我們,能否像呵護嬰兒一樣,給自己一筷一勺一餐盤,以分餐促健康呢?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衞生所的專家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分餐的兩種境界。同時,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的《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中,也為我們日常更科學地踐行分餐支招。
這些病菌最容易“口口相傳”
中國傳統的用餐習慣是一家人圍在一桌一起吃飯,同吃一盤菜、同喝一盆湯,一邊吃飯,一遍交流情感,是人們對家庭團圓、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認同和體現,但這也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的《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中提到,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都可以通過唾液污染筷子、勺子等進而污染食物,傳染給其他就餐者。合餐時一雙私筷走天下,無疑會增加共享疾病的風險。而提倡集體就餐時採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個人使用過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減少交叉感染。
分餐的兩種境界瞭解一下
第一種境界公筷公勺,簡單易行朋友同事聚餐時,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最大的好處就是衞生,避免消化道或密切接觸的疾病傳播;點外賣多人同食時,備註增加一雙筷子、一個勺子;餐館全面推行個性化、有辨識度的公筷公勺,方便就餐者辨識和使用。
第二種境界專屬餐具和食物,營養看得見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走食物,放入自己的餐盤,每人一份,獨立用餐,類似於吃自助餐的場景,這是真正意義的分餐。這需要我們根據家庭成員人數、年齡階段和活動強度,確定飯菜總量和營養搭配。同時,固定家庭成員的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並從外形、顏色、材質上加以區別。
這樣做,除了保持衞生、減少疾病傳播之外,還有以下好處:
營養搭配,心中有數。這一餐吃了多少主食、多少肉,蔬菜、大豆及其製品夠不夠等,營養搭配了然於心,關注營養的你不要錯過;
滿足不同口味。同樣的食物,我的盤子裏可以加醋,你的盤子裏可以加辣椒,各得其所;
定量取餐,減少浪費。對於實行分餐的家庭來説,能很好地量化食物,按量分配,減少浪費。即使吃不完,剩下沒動過的飯菜也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裝,便於保存。這樣的分餐在家庭中容易實施。外出就餐時,帶上自己的專屬餐具,也是可以做到第二種境界的。
分餐讓感情生分了?不能夠
推廣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最簡單有效的衞生防病習慣。分餐讓感情生分了?不存在。分餐不分桌,我們一樣可以圍桌而坐。它不僅不改變一家人圍桌合餐、家庭團圓的初衷,也不影響一家人的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這還成為預防疾病傳播、關愛他人、對健康負責的表現,體現了文明健康、簡約適度的生活價值觀,凸顯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不過,一桌吃飯,還是要注意就餐的基本禮儀,比如不要高聲喧譁,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遮掩口、鼻,以免噴濺。注意手衞生,清潔雙手前不觸碰口、眼、鼻,飲食前後必須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
提倡敬酒時不碰杯。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潔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