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些特點:
對陌生環境比較敏感,特別容易緊張;
對食物很挑剔,不願意嘗試新的食物;
特別懷舊,容易長時間依戀某個玩具或物品;
半夜經常無緣無故醒來,要媽媽抱着睡;
到公共場合對媽媽過分依戀,不敢讓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
性格屬於慢熱型,內向,見人不願意打招呼,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這些特點,説明孩子擔小、自卑、敏感,比起那些“熊孩子”,我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因為這些特點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很大影響。
童年,對孩子來説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而這些膽小又敏感的孩子,往往會無緣無故的悶悶不樂。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常常躲在角落裏羨慕別的小朋友。
如果家長不加以重視,等孩子慢慢長大,需要獨立生活時,這些“缺點”就會無限擴大,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比如,在人前不敢表現自己,面對機會不敢爭取,總是小心翼翼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孩子膽小、自卑、敏感,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具體的原因。
父母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
1、夫妻倆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
有些父母認為,我們只是夫妻倆吵架,又沒有責怪孩子,為什麼會影響到孩子?
因為孩子小,心理不成熟,而父母又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他們無法理解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為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供給對方,他們無法分辨誰對誰錯。
當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會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孩子會害怕、恐懼,以至於心神不寧,晚上做噩夢,感覺父母不愛自己,從而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小朋友幸福。
2、對孩子使用“冷暴力”
“冷暴力”有時候比打孩子一頓傷害更大,因為這種方式最傷人心。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會不聽父母的話,甚至故意氣父母。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採取冷暴力,選擇不搭理孩子,或者説一些“真後悔生了你”、“你真是笨到家了”、“別叫我媽媽”之類的話,孩子就會很傷心。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能感知到你對他的態度,你越是對孩子使用“冷暴力”,孩子就越覺得自己不好,從而變得敏感、自卑。
3、“圈養孩子”
很多家長愛孩子愛的“過分”,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就把孩子“圈養”起來。不讓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不讓孩子……
這種人為限制孩子的做法,會阻斷孩子交往的機會,自己單獨做事的能力,尤其會讓孩子特別膽小,什麼都不敢做。
雖然保護孩子的安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不能為了100%安全,就把孩子“圈養”起來,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而是要給孩子一些試錯的機會,讓孩子親自去感受這個世界,感受那些你所謂的“不安全”,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4、總跟孩子“哭窮”
有些家長為了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不讓孩子亂花錢,就會經常跟孩子“哭窮”。比如説“爸爸這個月賺的錢,都被我們花光了”、“咱家窮,不能跟別人比”、“不買玩具了,不然下個月都沒有錢買菜了”。
也許家長的初心是好的,但這種方法卻是錯的。一味地跟孩子哭窮,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己,因為他覺得自己家裏窮,所以想要什麼也不敢説。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穿的新衣服,看到別人拿着新玩具,自己就會自卑,孩子會越來越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大多數時候,“哭窮”並不會帶來讓孩子刻苦學習的動力,反而會讓孩子偶了自卑的心理。
如何擺脱孩子膽小、自卑、敏感的心理呢?
1、主動讓孩子和同齡人交往
從孩子兩歲開始,父母就要主動帶孩子,和同齡人交往。比如,在小區裏幫孩子交朋友,帶孩子去遊樂場,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做客等等。
膽量往往是在交往中鍛煉出來的,孩子特別需要和同齡人交往,這是家長無法替代的。請家長記住,孩子上幼兒園的主要任務,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體驗集體生活,和同齡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勇敢。
2、多和孩子聊天
家長要經常詢問孩子的內心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恨不成熟,家長也不能取笑,因為你在他這麼小的時候,也是如此幼稚。
多和孩子聊天,可以聊任何話題,只要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即可。當你和孩子經常聊天,願意傾聽孩子真實想法後,你才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他最需要什麼。而孩子把自己的想法都講出來的時候,才不會有心事壓在心底。
3、做稱職的父母
做父母,就一定要稱職,不要總覺得孩子是累贅。工作中、生活中的壓力,不可以轉嫁到孩子身上,不要總以“我是為了你好”來綁架孩子。
當孩子有缺點的時候,不要表現出嫌棄,而是要幫孩子去改正。當孩子很懂事的時候,不要過分溺愛,過分溺愛只會害了孩子。用正確的心態去關心孩子,就算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
總之,在不溺愛的原則上,應該儘量讓孩子感受到童年的快樂,給孩子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