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購買大蝦的過程中,總擔心挑選到不新鮮的大蝦。可是挑來挑去,發現很多大蝦的腦袋裏都有一些深色物質,有些是黑色的,有些是黃色的。
有人説,蝦頭裏深色的物質是“重金屬”殘留導致的,還有人説,深色的物質是“蝦黃”,跟蟹黃一樣非常有營養。我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蝦頭裏深色的物質是“重金屬”導致的嗎?
雖然大蝦屬於水產品,容易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問題,但是大蝦中是否存在重金屬,肉眼很難分辨出來。蝦頭部位深色的物質並非是重金屬,更不是不新鮮的象徵。
如果蝦頭部位呈現黑色,且肉質鬆散、殼肉分離,那麼説明大蝦的確不新鮮了,這樣的大蝦拿在手裏,蝦頭跟蝦身銜接不緊密,有一種要掉的感覺。
蝦的體內分佈着一種酶,叫做酪氨酸酶,這種酶不光存在大蝦體內,其他動植物體內也會存在。蝦頭部位的酪氨酸酶活性極強,即使放在冷凍環境下也會促使大蝦體內的酪氨酸形成醌類物質,最後變成褪黑素、優黑素等物質。
這就是為什麼超市中的凍蝦也會存在蝦頭變深的原因,另外,大蝦在打撈之前如果食用過多的食物,比如深色藻類,也會存在蝦頭顏色變深的現象,這種多半是食物沒有消化完全導致的,畢竟大蝦的腸胃就在蝦頭內部。
蝦頭中黃色的物質是“蝦黃”嗎?
很多人誤以為,蝦頭中黃色的物質就跟螃蟹中的蟹黃一樣,是有營養的物質。但其實,蝦頭中黃色的部位正是大蝦的肝臟和胰臟,肝臟和胰臟容易受到污染,所以不吃也罷。
蝦頭到底能不能吃?
蝦頭中內臟器官較多,心臟、胃、腮等重要器官都在蝦頭部位,理論來説,大蝦頭部富集的重金屬更多,更容易受到污染,所以更不推薦吃。高温加熱煮熟煮透的情況下,偶爾吃吃也無妨,但別吃太多。
如果説蝦頭中營養成分高不捨得扔掉,那就想太多了,畢竟蝦頭中肉質含量很低,營養價值更低於蝦肉。
對於蝦頭能不能吃的話題,你還有哪些疑問嗎?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