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700字,閲讀約需3分鐘
太長不看版
荔枝好吃,且維生素C和鉀含量較高,但含糖量不低,一次不要吃太多。
荔枝雖甜,但可能導致低血糖,誘發一種特別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注意不要空腹吃、不要給孩子多吃,“荔枝代餐”尤其不可取。
吃荔枝“上火”的説法並不靠譜,少吃、吃完漱口或許能規避一些症狀。
* 本文僅為科普,不作為診療依據,個人情況請遵醫囑
荔枝到底有多甜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讓蘇東坡甘願退居避世的荔枝,確實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水果。
荔枝果肉中儲存了超過70%的水分,這份吹彈欲滴的水靈讓它在夏季備受喜愛。
嶺南地區高温高濕的氣候讓荔枝得以積累起大量的糖分,夏天當季的水果中,少有水果的含糖量能比得上荔枝。除此之外,荔枝高達41mg/100g的維生素C也可圈可點。
不僅總含糖量高,在荔枝的糖分組成中,果糖佔到了較高的比例。要知道,果糖的甜度可達蔗糖的1.5倍、葡萄糖的2倍,且果糖的甜味在低温下會更加明顯,這也是冰鎮荔枝會更甜的原因。[2]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想吃到更甜的荔枝,可以參考一下果糖的含量和糖酸比,選擇果糖含量高、糖酸比低的品種。
這麼甜還會讓人低血糖 ?
你知道“荔枝病”嗎?
印度同樣也盛產荔枝,而在印度最大的荔枝產區,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孩子出現突然不明原因的突發抽搐、神志不清、喪失意識甚至死亡,他們中的一小部分還出現了嘔吐的症狀。[3]
醫生和研究者們在調查了多年之後發現,導致這一系列症狀的原因竟是吃了大量的荔枝,導致了嚴重的低血糖。
在我國廣西、廣東等荔枝產地也偶見這樣的報道,甚至我在公眾號後台曾經還收到過這樣的留言。
什麼原因?
其實目前對於荔枝病的機理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認為和兩種“毒素”恐怕脱不開關係。
毒素進入人體後會通過抑制某些代謝酶從而使得其他能量物質轉化成糖的環節出現問題,甚至影響脂肪酸的氧化。
人體內糖原耗竭之後,大腦就會出現能量物質的缺乏,從而引起低血糖性腦病。
能做什麼?
一方面“荔枝病”的原因不清不楚,另一方面荔枝又那麼好吃,讓人不忍捨棄,我們難道就從此不吃荔枝了嗎?
荔枝還是能吃的,只是下面的一些情況要多加註意。
1)吃荔枝注意數量
就算不考慮“荔枝病”的風險,只考慮含糖量,荔枝也不宜吃得太多,攝入過多的糖不僅會帶來過多的熱量攝入,還可能增加“長痘”的風險。
至於吃多少個荔枝比較適合,每天吃10個以內是沒有問題的。
2)不要空腹吃荔枝
有人説,知道荔枝含糖量高,我多吃一點不吃飯總行了吧?
萬萬不可,很多“荔枝病”都是在沒吃晚飯的情況下發病的。[3]不要空腹吃荔枝,保證吃荔枝的前後還吃了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警惕沒完全熟的荔枝
前面提到的兩種會可能導致“荔枝病”的毒素,都在未成熟的荔枝中含量較高。
偏偏果農採摘荔枝都會在荔枝沒有完全成熟時採摘,因此我們吃到的常常不是完全熟的荔枝......
4)別讓孩子吃太多
雖然説成年人也可能得荔枝病,但發病患者中5歲左右的孩子最為常見。孩子的代謝能力、抵抗力(和自制力)都比較弱,不要讓他們一次吃太多荔枝。
5)必要時急救
低血糖其實是很危險的,會出現頭暈、乏力、出汗、面色蒼白、心悸等等症狀,還有可能呼吸困難和心律失常。
要是吃了荔枝之後出現了上述症狀,應當立刻攝入容易消化的各種糖類豐富的食物,比如糖果、粥、米飯這些,甚至及時就醫。
要注意:一般的甜飲料由於用的是果葡糖漿,可能血糖反應不是很快,並不適合用來急救。
吃了荔枝“上火”又是怎麼回事 ?
還經常有人説荔枝以及其他一些水果吃多會上火。那我們就要具體分析一下你“上火”的症狀。
比如有些人覺得臉上長痘這算上火,但長痘這個因素有很多,比如跟你的毛囊跟你的皮膚的一些細菌等等都有關係。跟飲食和痤瘡關係最大的糖,那麼如果有一些因素(比如一口氣吃了三斤荔枝)會使得你的血糖快速升高,就會容易誘發你的長痘。
另外“水果吃多了口腔潰瘍”這個現象似乎也比較常見。我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荔枝中的糖分以及它本身果肉的殘渣積累在了你的牙縫中,誘發了較多的炎症反應,增加了潰瘍發生的可能。
你可以試一試,以後吃荔枝後及時地漱口,及時刷牙,或許症狀會有所改善。
還有可能是因為口腔中本來就有傷口,水果中的一些有機酸會刺激傷口,強化你“潰瘍”的體驗。
總之“上火”這個説法是不科學的,含糖高的水果少吃一點,吃完及時漱口,很大程度上都能避免吃水果引發的相關症狀。
提醒了這麼多遍“不要吃多”,分享一個每次少吃兩顆荔枝的技巧:
把荔枝帶殼放進冷凍室,想吃的時候拿幾顆出來,慢慢等它化凍。
還可以把凍荔枝冒充冰塊扔進蘇打水,清甜又爽口。
你有什麼控制自己不吃太多水果的小技巧?
參考資料:(更新於2020.6.15)
[1] 李升鋒,徐玉娟,張友勝,吳繼軍,唐道邦,温靖.不同荔枝品種果實品質、糖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J].食品科學,2008(03):145-148.
[2] 陳潔珍,蔡長河,吳潔芳,付丹文,嚴倩,歐良喜.荔枝資源果實成熟進程中糖、酸變化[J].熱帶作物學報,2018,39(04):687-693.
[3] 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 D,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7, 5(4):e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