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3分钟
太长不看版
荔枝好吃,且维生素C和钾含量较高,但含糖量不低,一次不要吃太多。
荔枝虽甜,但可能导致低血糖,诱发一种特别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注意不要空腹吃、不要给孩子多吃,“荔枝代餐”尤其不可取。
吃荔枝“上火”的说法并不靠谱,少吃、吃完漱口或许能规避一些症状。
* 本文仅为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个人情况请遵医嘱
荔枝到底有多甜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苏东坡甘愿退居避世的荔枝,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水果。
荔枝果肉中储存了超过70%的水分,这份吹弹欲滴的水灵让它在夏季备受喜爱。
岭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让荔枝得以积累起大量的糖分,夏天当季的水果中,少有水果的含糖量能比得上荔枝。除此之外,荔枝高达41mg/100g的维生素C也可圈可点。
不仅总含糖量高,在荔枝的糖分组成中,果糖占到了较高的比例。要知道,果糖的甜度可达蔗糖的1.5倍、葡萄糖的2倍,且果糖的甜味在低温下会更加明显,这也是冰镇荔枝会更甜的原因。[2]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想吃到更甜的荔枝,可以参考一下果糖的含量和糖酸比,选择果糖含量高、糖酸比低的品种。
这么甜还会让人低血糖 ?
你知道“荔枝病”吗?
印度同样也盛产荔枝,而在印度最大的荔枝产区,每年夏天都会有一些孩子出现突然不明原因的突发抽搐、神志不清、丧失意识甚至死亡,他们中的一小部分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3]
医生和研究者们在调查了多年之后发现,导致这一系列症状的原因竟是吃了大量的荔枝,导致了严重的低血糖。
在我国广西、广东等荔枝产地也偶见这样的报道,甚至我在公众号后台曾经还收到过这样的留言。
什么原因?
其实目前对于荔枝病的机理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认为和两种“毒素”恐怕脱不开关系。
毒素进入人体后会通过抑制某些代谢酶从而使得其他能量物质转化成糖的环节出现问题,甚至影响脂肪酸的氧化。
人体内糖原耗竭之后,大脑就会出现能量物质的缺乏,从而引起低血糖性脑病。
能做什么?
一方面“荔枝病”的原因不清不楚,另一方面荔枝又那么好吃,让人不忍舍弃,我们难道就从此不吃荔枝了吗?
荔枝还是能吃的,只是下面的一些情况要多加注意。
1)吃荔枝注意数量
就算不考虑“荔枝病”的风险,只考虑含糖量,荔枝也不宜吃得太多,摄入过多的糖不仅会带来过多的热量摄入,还可能增加“长痘”的风险。
至于吃多少个荔枝比较适合,每天吃10个以内是没有问题的。
2)不要空腹吃荔枝
有人说,知道荔枝含糖量高,我多吃一点不吃饭总行了吧?
万万不可,很多“荔枝病”都是在没吃晚饭的情况下发病的。[3]不要空腹吃荔枝,保证吃荔枝的前后还吃了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警惕没完全熟的荔枝
前面提到的两种会可能导致“荔枝病”的毒素,都在未成熟的荔枝中含量较高。
偏偏果农采摘荔枝都会在荔枝没有完全成熟时采摘,因此我们吃到的常常不是完全熟的荔枝......
4)别让孩子吃太多
虽然说成年人也可能得荔枝病,但发病患者中5岁左右的孩子最为常见。孩子的代谢能力、抵抗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弱,不要让他们一次吃太多荔枝。
5)必要时急救
低血糖其实是很危险的,会出现头晕、乏力、出汗、面色苍白、心悸等等症状,还有可能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
要是吃了荔枝之后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当立刻摄入容易消化的各种糖类丰富的食物,比如糖果、粥、米饭这些,甚至及时就医。
要注意:一般的甜饮料由于用的是果葡糖浆,可能血糖反应不是很快,并不适合用来急救。
吃了荔枝“上火”又是怎么回事 ?
还经常有人说荔枝以及其他一些水果吃多会上火。那我们就要具体分析一下你“上火”的症状。
比如有些人觉得脸上长痘这算上火,但长痘这个因素有很多,比如跟你的毛囊跟你的皮肤的一些细菌等等都有关系。跟饮食和痤疮关系最大的糖,那么如果有一些因素(比如一口气吃了三斤荔枝)会使得你的血糖快速升高,就会容易诱发你的长痘。
另外“水果吃多了口腔溃疡”这个现象似乎也比较常见。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荔枝中的糖分以及它本身果肉的残渣积累在了你的牙缝中,诱发了较多的炎症反应,增加了溃疡发生的可能。
你可以试一试,以后吃荔枝后及时地漱口,及时刷牙,或许症状会有所改善。
还有可能是因为口腔中本来就有伤口,水果中的一些有机酸会刺激伤口,强化你“溃疡”的体验。
总之“上火”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含糖高的水果少吃一点,吃完及时漱口,很大程度上都能避免吃水果引发的相关症状。
提醒了这么多遍“不要吃多”,分享一个每次少吃两颗荔枝的技巧:
把荔枝带壳放进冷冻室,想吃的时候拿几颗出来,慢慢等它化冻。
还可以把冻荔枝冒充冰块扔进苏打水,清甜又爽口。
你有什么控制自己不吃太多水果的小技巧?
参考资料:(更新于2020.6.15)
[1] 李升锋,徐玉娟,张友胜,吴继军,唐道邦,温靖.不同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糖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J].食品科学,2008(03):145-148.
[2] 陈洁珍,蔡长河,吴洁芳,付丹文,严倩,欧良喜.荔枝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糖、酸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04):687-693.
[3] 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 D,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7, 5(4):e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