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優秀家長馬上住手
孩子很小,作為一張白紙的他,會被我們塗上各種顏色。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受家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而我們家長因為工作、習慣和心情等的因素,而犯的錯誤也將會影響孩子。
父母一些不經意的做法和壞習慣,就像是給孩子“套”了一個罩子,將孩子一步步推向“越來越笨”的境地。
那麼,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哪些行為或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1.經常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和冒險家,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為他探索的對象。好奇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求知的動力。
正確引導孩子好奇心的訣竅是大人要有童心,要換位思考。大人對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煩,是因為孩子問的問題,大人早就都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沒什麼可問的。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允許他提問。其次,不要敷衍孩子,要給孩子好奇心的提問以滿意的回答,如果不懂,就帶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另外,父母要學會説這樣一句話:“我真喜歡你愛提問題”有時對孩子的提問,還可以不能上能馬上提供答案,而是進一步提出一個疑問和懸念,激起他的更強的好奇心。
2.放大孩子的缺點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缺點,俗話説“人無完人”。就連歷史上的名人為人也會有自己的小缺點,當然孩子也不能例外了。有一些小缺點可以通過不斷的教育而改正,而對於哪些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點也不應該太過苛刻。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可是很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更優秀,這就導致他們過分關注孩子的缺點,並時常拿出來教育孩子,這個過程會給孩子的成長髮育帶來不利的影響。
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缺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孩子的缺點上面,多引導,少批評,多暗中糾正,少當面點明,因為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很多東西還沒有成型,可塑性非常強,再者説了,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更別説處在學習階段的孩子了。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不足,這樣能收穫一個自信、聰明的孩子。
3、經常拿孩子做比較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大多數都經歷過:一直被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父母拿隔壁家的孩子來和自家孩子比較,從內心裏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向榜樣學習,卻這種比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家長對別人家孩子總是褒揚,對自家孩子總是貶低。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真的覺得自己不好,不然幹嘛總説自己不如別人。特別是有些父母,從來都不讚揚自家孩子,只會挑孩子毛病。孩子長期處於被挑剔的狀態,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做,都是不如人的。
父母拿別人家孩子做比較時,本意上來説,就是孩子能向對方學習。其實父母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對於自己的孩子何必苛求那麼多,非要他像別人那樣呢?
父母要相信,自家的孩子是最好的,他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優點,這些優點可能是隔壁家孩子不具備的。總是被比較,總是被貶低,誰都不會感到高興,更何況是心理不成熟的孩子。
4.亂用物質獎勵
外國的一位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挑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成兩組,他跟一組説:“畫得好就給獎賞”,然後跟另一組説:“想看看你們的畫”。結果三個星期後,第一組的孩子們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興趣也明顯地降低了。而第二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地積極繪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心理學家表示,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直接驅使他們去做某事,但是漸漸地它會讓人只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失去興趣的危險。
以物質獎勵為輔,注重精神獎勵,讓孩子獲得向上的動力,父母真正走進孩子內心,才能讓孩子成長成人成才。
為人父母,我們需時刻牢記的一點是:你是孩子最親近和最信賴的人,也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初和最堅實的精神支柱。打不是愛,罵也不是愛,唯有時刻發自內心的讚賞與肯定,才是最滋養孩子的愛。以聰明的方式愛孩子,我們才能收穫一個更加聰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