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專注成長故事,分享育兒知識,一鍵關注@御風者談育兒,育兒路上不迷茫。

“我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網友:攤上你這樣的媽,你兒子真可憐

不久前在網上看到一箇舊聞,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截圖炫耀:兒子敢在皇宮裏尿尿了,能在天安門廣場隨便尿尿、翻欄杆,還敢打比他大幾歲的陌生小哥哥。

截圖發出後在網上迅速傳播,無知的媽媽被全網吐槽,有的人罵熊孩子沒教養,有的人罵熊家長太可怕,有一條留言卻看得很扎心:但是我認為這個孩子很可憐,可憐在沒有一個三觀正、明事理的媽媽,沒有人教他什麼是教養,什麼是尊重和禮貌。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其實類似的事被報道並不少見,開封古馬道遺址博物館,因為限制人流無法進入,有一家父母居然帶頭爬牆,先爬上去的媽媽對還在下面的孩子説:“你上唄,你看看別人爬得多利索。”

一個國內旅遊團去參觀葉卡捷琳娜宮時,一個小孩突然尿急,媽媽竟然讓他在皇宮大廳名貴的硬木地板上撒尿。視頻很快傳遍地球的角角落落,他們自己丟了人,還給國家抹了黑,事情鬧得這麼大,真不知道會對孩子將來有沒有影響。

這些都是現實生活裏的真人真事,每每看到這些奇葩的父母,我都會震驚得懷疑人生:看上去這些人很正常啊,為什麼到了孩子的事上腦子就缺根弦了呢?是非黑白真的不懂嗎,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了?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直到看到蒙台梭利的兒童心智發展理論,弄懂了“吸收性心智”的概念,才解開心裏的疑團,看來,為人父母不經培訓就上崗真的是太可怕了。

什麼是“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是一個心理學概念,《蒙台梭利兒童心理學》的解釋是:吸收性心智是兒童特有的無意識的記憶力,是吸收環境並加以適應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為了便於理解,蒙台梭利博士用海綿和照相機來打比喻:海綿不加區別地吸收任何東西,並且無法通過擠壓使其恢復。小孩子就像海綿,沒有鑑別能力,無論好的壞的照單全收,不好的習慣和品質一旦形成很難糾正。

而照相機只要輕輕一按快門,就會把所有的細節都記錄下來。孩子的眼睛就是鏡頭,走到哪裏照到哪裏,無論美醜都不帶任何偏見地攝取,到了恰當的時候就會對這些進行一個精準的呈現。

看到這裏就明白了,作為孩子身邊zui近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如此重要。原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這些訓誡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根據的。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吸收性心智的兩個發展階段

吸收性心智出現在生命的前六年,也就是0-6歲的年齡段。但這種運作模式在0-3歲和3-6歲之間是不同的,前三年是無意識的,在3-6歲逐漸變成有意識地吸收。

● 0-3歲無意識吸收期:心理學家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是憑藉吸收性心智以及各種敏感期來學習的,吸收性心智就像一塊磁鐵,敏感期就像一盞明燈,共同指引孩子學習的方向。

以學講話為例,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進入語言敏感期。父母即使不刻意教孩子學説話,某一天他也能無師自通地開口叫媽媽。但這個時期孩子自我意識很弱,鸚鵡學舌般地不加選擇。

● 3-6歲有意識吸收期:隨着年齡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浮現。他們開始辨別分析,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會説“不”。比如,剛入園的小孩子常常自己站在一個地方用眼睛看,判斷老師是否可親,判斷哪個小朋友可以一起玩,然後他就開始主動嘗試去找那個小朋友了。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吸收性心智給家庭教育的啓示

蒙台梭利“兒童吸收性心智”理論的發現,為全人類帶來了一場教育革命,人們開始認識到,兒童時期zui需要的是家長正確幫助和引導,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一個人的素質高下往往體現日常生活細節和小事上,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事做起。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件小事,比父母説一萬遍大道理更管用。

浙江寧波某小區,一個8歲男孩早上乘電梯時,把所有樓層都按了一遍,導致早高峯着急上班的人們,遲遲等不來電梯。大家知道是小孩子惡作劇,都沒放在心上,可男孩的媽媽卻不這麼認為。

當天晚上,她給兒子分析亂按電梯按鈕的後果,讓孩子自己寫了一封檢討書,男孩還在落款處畫了一個90度彎腰鞠躬的小人。這封檢討書貼在電梯裏,雖然字跡歪歪扭扭,但是大家都被孩子的誠意打動,更多的人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贊。

當孩子犯錯,不包庇不護短,教育孩子敢於承認錯誤,接受批評,請求原諒,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育兒教科書”。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有一個無聲公益短片看得人很壓抑:媽媽抽煙孩子拿煙頭;媽媽酗酒孩子端杯子;爸爸打媽媽孩子跟着揮起了拳頭。片尾有一行字幕特別扎心:children see,children do(孩子在看,孩子在做)。

熱播劇《三十而已》有這麼一個橋段,顧佳為了把兒子送進理想的幼兒園,背上貸款買了學區房,認真準備英文面試。面試時兒子卻因為誤解了老師的意思答不上來,急得咬了老師一口,之前的所有努力就這麼雞飛蛋打了。

碰到這種情況,大多數父母一定會炸毛。可是顧佳沒有一句抱怨,她先是表揚孩子開始回答得很棒,然後告訴兒子:“你咬人不對,要給老師道歉。”

經過這樣的一番神操作,正沮喪和害怕的孩子先是受到表揚,接下來認識到咬人不對,心情好了,也記住了以後不能再咬人,因為他從媽媽那裏學到了理解寬容、明辨是非和知錯就改。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 你的教養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近幾年網上有一種説法,每一個熊孩子後面都站着一對熊父母,有些家長看到後卻不以為然:“那是你沒有孩子,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淘氣起來,根本管不住。”殊不知,所謂的管不住是在無數次不制止和默許下養成的壞習慣。

一輛大貨車出車禍,車上的橘子撒了一地,車主想現場低價賤賣,但所有人一哄而上,直接開搶不給錢。接小孩放學的家長,讓孩子待在原地,自己爬上了車廂。

不知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此刻你孩子的目光正像雷達一樣注視着你,心裏則在歸類消化,你的冷血和貪婪已經內化成他的一部分,你怎麼給孩子做的榜樣?怎麼指望孩子長成一個三觀端正的人?

景區的衞生間排起長隊,隊伍裏的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説堅持不住了,媽媽説:“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排在前面的幾個人聽到了,就説讓小女孩先上,媽媽説了謝謝,再讓小女孩説謝謝。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媽媽帶着小女孩上完廁所,小女孩問媽媽為啥還排隊,媽媽説:“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有教養的媽媽養出的孩子也不會太差。

小結

回到炫耀孩子在皇宮尿尿的事件上來,雖然説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説的不好聽點,這樣的媽媽實在太愚昧無知。希望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學點育兒知識,做孩子合格的人生導師,也不枉今世父母子女一場。

現在仍有家長允許孩子隨地撒尿,對這種現象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9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子敢在皇宮尿尿了”,家長無知,是不懂“吸收性心智”惹的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