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百萬名畫被熊孩子撕毀事件,引起了網友們激烈討論。
熊孩子的頑劣,遠近聞名,多少人一看見他們就繞道而行。
之前有個新聞:深圳某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家長們,為了自家娃不受熊娃侵害,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勸退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因為從一年級入學開始,這個班級47名同學中,45人都被他打過。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面對這種情況,熊娃家長只簡單回應了一下:孩子只是溝通方式不同,一切只是孩子們之間的“磕磕碰碰”。
仔細想想,不管教孩子的家長,是不是比熊孩子可怕得多?
你不教訓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訓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在安靜的電影院裏被熊孩子踹椅背,大喊大叫讓你看不了電影;在餐廳開心用餐時被熊孩子飛過來的勺子濺了滿臉湯汁;坐高鐵時熊孩子在通道亂跑嬉鬧,整個車廂不得安寧······
家長放任不管或責罵都無用時,你無可奈何只好選擇忍耐。
也許是忍耐的次數多了,所以才有了前段時間這段刷爆網絡的視頻:在四川遂寧16路公交車上,一個7歲男孩對坐在旁邊的年輕男子連踢了好幾下,男子警告無果後,直接一個過肩摔把男孩重摔在地,並狠踹3腳。
很明顯,視頻中男子的行為過於偏激了,但卻有不少網友表示:活該被打!
沒有天生熊孩子,只有不管教的父母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見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聲討”熊孩子時卻忘了,我們真正該“聲討”的是,熊孩子背後的熊父母。
兩名家長因孩子玩耍時產生摩擦,男家長叫來另外兩名男性同伴,用現場的椅子,對女家長及其兒子瘋狂毆打,致女家長肋骨骨折,男孩昏迷。
當着孩子的面,家長打鬧不止
一個四年級男孩,去親戚家玩,突然從背後將親戚家懷孕4個月的孕婦推了一把,還好孕婦的小姑子及時扶住了,才沒釀成慘劇。
問他為什麼推?他滿不在乎地説,“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小姑子狠狠揍了他一頓,卻反被埋怨:把孩子打得背都腫了膝蓋都青了。
圖源自知友三倍氫二氧一
熊孩子的誕生,來自父母的一味縱容。
孩子能夠在公共場合毫無顧忌地“熊”,只因家長的理直氣壯的一句話:“他只是個孩子”。
在家長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會天真地認為,自己只是個孩子,犯錯就可以被原諒。
試問,家長這樣的邏輯能不教出熊孩子?
怎麼教出不”熊“的孩子?
注意以下幾點,才不會養出熊孩子:
掌握立規矩的關鍵期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提出:6 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最有效?2 歲以後,6歲以前是穩妥的。
因為2歲以前的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缺乏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而2 歲以後,孩子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此時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喜歡挑戰規則“向”願意配合規則“逐步轉變。
讓孩子懂得因果律
錯過了讓孩子掌握規矩的黃金時期,那該怎麼辦?
家長們不妨嘗試《為孩子立界線》一書中的做法:讓孩子懂得因果律。
即,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會有什麼後果。比如,你跟孩子約定,如果孩子今天乖乖聽話,那麼你會帶他去遊樂園。接下來你可以考察孩子有沒有聽話,如果他遵守約定,那麼你可以履約,反之,你就要讓孩子明白,因為他沒有做到,所以你不會兑現承諾。
父母言傳身教
每個孩子生來只是白紙一張,父母的教育相當於在白板上作畫,作品是好是壞,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習慣在公眾場合撒潑犯渾,孩子自然有樣學樣。而父母處處體現高素養,養出的孩子自然表現得體。
家長用手包住睡着的孩子的腳,以免踢到其他人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大個性就越固定,越難以改變。
給孩子立規矩 父母言傳身教,不僅可以從根源上解決“熊孩子”問題,還能培養孩子自控能力,以後也能成長為有素養的人。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願這世上因你的管教而少一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