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家長的2種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玩具被搶,簡直是分分鐘都在上演的事。

這也讓不少家長感到困惑,到底該如何處理才好?

01

家長不同做法,將影響孩子一生

面對孩子玩具被搶的場景,不同的父母會有不一樣的態度和做法。

1、強迫孩子大方謙讓

搶自家孩子玩具的孩子多半是鄰居或親戚的娃,不少家長會因為礙於面子或"以客為主"而要求自家孩子分享。

哪怕孩子抗拒,家長也會以"懂事""聽話"為由,強硬要求孩子大方。

最後,通常是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尷尬收場,甚至委屈大哭的孩子還會遭到家長的訓斥。

一次兩次,可能對孩子沒什麼太大影響,但如果每次都要求孩子謙讓,要求孩子做出"犧牲",那麼久而久之,只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讓孩子因為不受尊重而變得自卑、討好或叛逆。

尤其是,本來就性格膽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曾説:

"被迫的無私、分享,對於孩子而已,通常是以犧牲自我需求而終結的。很容易讓孩子潛意識裏認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為只有順從和討好,才會讓別人喜歡自己。"

長大後,他們也會不懂得拒絕,甚至委屈自己成全他人,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

你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這樣的人嗎?

2、和孩子站在一塊,引導分享

有的家長比較理性,不會一味要求自家孩子謙讓,但是會引導孩子去分享。

豆豆媽就是如此,當親戚家孩子來家裏玩,爭着搶玩具時,媽媽不會強制豆豆去分享,而是跟豆豆説"兩個人一起玩,能想出更多玩法呢"。

然後,在豆豆猶豫的時候,媽媽還會上前去示範一下,豆豆見狀也就願意一起玩了。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不願意分享非常的正常,因為這是他們物權意識的發展。

家長不強迫,注重引導,才能真正教會孩子分享的真諦。

一個被尊重物權的孩子,一個有屬於過"我"的東西的孩子,才能在分享中感受到快樂,而不是被強迫的悲傷和苦惱。

擁有物權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自然更具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力,更樂於和別人一起分享。

當然,切忌因為衝動而二話不説直接上手幫孩子搶奪,以免誤導孩子解決問題就得靠暴力或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不敢主動。

我們既要理解和關注孩子的感受,更要教孩子如何應對!

02

玩具被搶,孩子的表現暗示他的性格

家庭教育和環境的不同,會造就性格不一的孩子。而性格不同,面對玩具被搶,也會有做出不同的反應。

我們不妨來看看,準不準?

第一種:只知道哭

被搶後,除了愣在原地大哭,或是找媽媽哭訴之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這類孩子,一般性格較弱,不敢去搶回來,膽子也比較小。

如果孩子一直沒有學會怎麼去解決矛盾衝突,長大後也容易處於被動地位,很容易吃虧。

第二種:不哭不鬧,自玩自樂

玩具被搶了,不哭不鬧,再找一個玩具,玩起來。

無所謂的孩子,其實比較少見,屬於比較大方類型的,很受小朋友的歡迎,也比較招小朋友"欺負",成為常被搶玩具的那個。

這類孩子,神經大條,苦惱少,但也有一個缺點,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將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也可能會過多的遷就別人,委屈自己。

第三種:直接回擊的孩子

眼看別人把玩具搶走,孩子也不甘示弱,直接搶回來,有的孩子可能是邊哭邊搶,有的孩子哪怕搶不回來,也要打一下對方才甘心。

這類孩子比較勇敢,懂得捍衞自己的權利,長大也不像個會吃虧的人。

不過,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要讓孩子明白保護自己沒有錯,但是不能只依靠武力去解決問題,避免孩子因為莽撞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03

孩子玩具被搶,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孩子玩具被搶時,我們不妨藉着這個機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一來,哪怕我們不在身邊,孩子也不至於為此手足無措。

1、教孩子簡短有力的拒絕詞彙

孩子也是"欺軟怕硬"的主,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常被搶玩具的孩子,通常是在被搶時"不知所措""嘴笨""反應慢""只會哭"……

所以,面對這類孩子,家長該教孩子一些簡短、有力的拒絕詞彙。

比如:

"別動,這是我的!""不行,還給我!""我還要玩!""你只能找我借!"

諸如此類的短詞彙,哪怕孩子膽小,但在氣勢上不能輸,營造強氣勢,也能嚇退一部分"恃強凌弱"的孩子。

教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用誇張的動作,和憤怒或嚴肅的表情來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知道,他該説什麼,又該怎麼説才有氣勢!

2、情景演練,幫助孩子活學活用

有些孩子雖然知道該怎麼樣拒絕別人來搶,但實際上被搶時,很可能也會手足無措。

有句話説,熟能生巧。如果孩子應對慣了,再面對被搶時,就能很輕易地制止別的小朋友了。

在家裏,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情景演練,也即玩"搶玩具"的遊戲,教孩子如何應對和捍衞自己的權力。

我們拿父母扮演搶人玩具的"壞孩子"來做詳細分析。

第一步:告訴孩子:"當我這樣做時,你可以大聲地説'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或者孩子學到的其他拒絕詞彙。

第二步:在説的同時,教孩子怎麼護住自己的玩具,如用一隻手藏在身後,或舉過頭頂,讓對方搶不着,另一隻手隨時做好防衞。

第三步:告訴孩子,看到對方比自己高、比自己胖時,大聲制止的同時,跑開,避免因為力量不敵而被對方欺負。

示範之後,可以反過來,讓孩子來搶,我們來護住玩具,再次給孩子正確的示範,也可以故意出錯,讓孩子來糾正。

通過這種直觀且切身的體會,孩子真正面對這樣的場景時,也能很熟練的運用了。

3、示範並鼓勵孩子把玩具要回來

當玩具被搶後,告訴孩子難過的話,想哭可以哭,接納並安撫孩子的情緒,這個時候,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

避免指責數落孩子膽小、嘴笨等,以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更應該讓孩子知道,是搶東西的人的不對,自己的東西有權利去要回來。

當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要回來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帶着孩子一起到搶玩具孩子的跟前要回來,如要求那個孩子還回來,或讓他拿一個玩具來交換,或一起玩之類的等等。

如果熊孩子不配合,可以找他家長協商,除非家長也是熊家長,一般情況下,對方家長也是會願意配合的,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

不過,有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替孩子出面解決,孩子也得學會自己面對,所以,有必要給予孩子示範和模擬練習,引導孩子思考出更多解決辦法。

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捍衞自己的權力。我們一起加油吧,管好孩子不亂搶別人的玩具,但同時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0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9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家長的2種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