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説剛出生的孩子單純得像白紙,什麼都不懂,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學習。
不過,新生兒有些本領和能力是天生就掌握的,就是所謂的“本能”。比如呼吸到外面的第一口空氣時會哭泣、會主動吸吮媽媽的乳汁,緊緊握住自己的小手等等。
這些反應就像是深深刻入骨髓一般,無需學習也能運用得很好。
我們把這些本能叫做新生兒“反射”,這是嬰兒生存和表達的需要,同時也是醫生判斷嬰兒是否健康的依據,若缺乏很可能是“腦損傷”。
新生兒的反射大概可歸為8種,它們6個月內基本都會陸續消失,這代表着寶寶的身體發育逐漸完善。
新生兒的8種反射1)覓食反射
新手媽媽都會發現,第一次餵奶時,寶寶就會自己左右搖頭找奶吃,只需要用手稍微引導,寶寶就能順利進食。
而且,隨着餵奶次數增加,寶寶的進步也很快,不會像之前一樣困難尋找,能準確找到目標。
事實上,寶寶剛開始左右試探找奶的行為,就是覓食反射。但它的存在時間很短,當寶寶能立刻準確地找到目標後就會消失,一般大約在3周左右。
2)吸吮反射
吸吮對寶寶來説是項很重要的能力,它關係着寶寶能否生存下來。
我們都知道,寶寶出生後就會吃奶,卻不知道他們沒出生之前就學會了吸吮的動作。
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產檢的趣事,做檢查時醫生告訴她,孩子發育得很好,現在正在吸吮自己的手指呢,還指給她看了。這是她第一次有那麼強烈的感覺,自己真的在孕育一個鮮活的小生命。
事實上,胎寶寶不僅會吸手指,有時也會吸到羊水,偶爾還打嗝,光想想就覺得很可愛。
不過,吸吮雖是寶寶的本能,但還是需要寶媽的幫助,使其準確含到R頭,接觸到口腔上顎之後,他們就會自己吸吮了。
小貼士:
平時寶媽也要注意餵奶姿勢,以免早期寶寶喝奶不熟練吸入空氣,出現吐奶、脹氣現象。而且,餵奶姿勢不當,也會讓寶媽感覺很痛苦。
如果你感覺餵奶的體驗很差,就要自查一下是否存在姿勢上的問題了。
一般在寶寶四個月大左右,就會有主動的進食動作(晚上睡覺還會習慣性地吸吮),這種反射也會消失不見。
3)擊劍姿勢
一聽到“擊劍姿勢”這幾個字,想必寶媽們就已經在腦海中想像到寶寶有趣的樣子了。
乍一聽彷彿有些奇怪,其實擊劍姿勢是種比喻。一般寶寶躺着轉頭時,一側的手臂會伸直,而另一側手臂就會彎曲,像擊劍一樣。
不必擔心,這種反射是正常的,大約在寶寶五六個月大時就消失了。當然,這種反射也因人而異,寶寶被幹擾或大聲哭鬧時,可能不會出現擊劍姿勢。
4)擁抱反射
寶媽們在平時留心就會發現,寶寶受驚或向後仰身時,雙手會下意識地伸出來抱住你,然後就會放聲哭泣,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這就是寶寶自我保護的反射——擁抱反射,一般在兩個月大左右消失。
5)抓握反射
寶寶剛出生時,兩個小手都是緊握着的,而且寶媽如果把手指放進寶寶的手心,也會立刻被緊緊握住,這就是抓握反射。
別看寶寶小,力氣可挺大,寶媽需要用一番巧勁兒,才能把手指抽出來。
而且,寶寶的這種反射也會出現在腳上,還挺有趣的。
一般情況下,寶寶手部的反射在四個月大就會消失,腳部要再過一段時間,大約6—12月才消失。
6)踏步反射
這種反射一般出現在家長把寶寶豎立着站起來的情況下,寶寶的雙腳會逐一做踏步樣,和我們平時走路差不多。
還有的寶媽喜歡把寶寶的雙腳抬高換尿不濕,這種情況下也會觸發踏步反射,不少媽媽還以為是寶寶在“抗議”呢~
不過,把寶寶豎着立起來是有風險的,家長一定要多加註意。這種反射在十到十二個月,寶寶學走路時就會消失。
7)驚跳反射
大部分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抱着哄寶寶時好像已經熟睡了,然而只要把寶寶一放下,就會立刻驚醒,兩個胳膊揮舞着,五個手指頭還分開,頭往後仰。
這就是驚跳反射,醫學上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遺存現象,不必奇怪,等到寶寶三個月大左右就會消失。
8)巴賓斯基反射
寶媽們聽到這個名字時,都會感覺到很陌生,不過一聽到“椎體束症”,可能就明白了。
椎體束症,指的就是寶媽從寶寶的腳尖向腳脖輕撫,寶寶的腳趾會分開再合攏,腳也向裏扭動。
這種反射會在六到十個月大時消失,如果這之後還不消失,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了。
這八種反射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媽以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不要聽取謠言,採取不科學的措施,會傷害到寶寶的健康。
還是那句話,若寶寶沒有出現其中的一些反射,就要考慮是否腦部發育出現了問題,及時檢查,千萬別因大意耽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