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多月剖腹產 孩子不足2.5斤!“早到天使”出生40天后才進入父母懷抱
在世界早產兒日到來之際,市立醫院本部兒科副主任王彩霞的微信收到了許多早產兒家長髮來的“報喜”信息。得知出生時只有巴掌大小的早產兒,一路乘風破浪,甚至實現“逆襲”,王彩霞都要捧着手機仔細端詳半天,將照片好好珍藏在相冊裏。今年受疫情影響,早產兒的重聚派對無法舉行,但在市立醫院本部兒科,“報喜”式的特別聚會時不時會上演。11月16日,記者走進市立醫院本部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這裏是“早到天使”臨時的家,只有過五關斬六將成功“闖關”,他們才能跟爸爸媽媽回家。聽着早產兒與命運抗爭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想為小傢伙喊一句:加油!
醫護人員精心護理早產兒。
7個多月剖腹產,孩子不足2.5斤
在市立醫院兒科病房,記者見到了即將出院的啾啾(化名)。爸爸、媽媽正跟着醫護人員學習如何照顧她,做好準備開啓一家三口的新生活。回想起啾啾出生後的這40天,夫妻倆感到幸福又幸運……
“我們沒見到她第一面,甚至連她的哭聲也沒聽到,就被送入了NICU。”小胡夫婦在數次懷孕失敗後,終於在今年盼來了寶寶。9月底,由於小胡(化名)患有嚴重的妊高症,懷孕7個多月的她剖腹產,女兒啾啾就這樣急匆匆地來到了這個世界,體重不足2.5斤,屬於極低出生體重兒。啾啾出生時非常虛弱,身體各個臟器發育不成熟,又出現了重度窒息、呼吸衰竭等症狀,即刻被醫護人員轉往了NICU接受搶救……啾啾與這個世界的初次見面竟如此險象環生,讓小胡夫婦一時間難以接受。
一些早產兒家長通過微信視頻向王彩霞發來“報喜”信息。
重拾信心,既然敢生就敢養你
病房裏,媽媽在恢復身體;NICU的暖箱裏,啾啾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下,如獨行俠一般開始了“打怪”。第一關,呼吸關。王彩霞還清晰地記得,啾啾和許多早產兒一樣出現了呼吸窘迫,呼吸道重症感染合併肺炎。通過13天反覆的呼吸機輔助呼吸,她逐步過渡到了普通吸氧。呼吸穩定了,醫護人員陪着啾啾攻克第二關——餵養關。嘗試腸道內的母乳餵養卻並不順利。啾啾出現腹脹,患上了壞死性小腸結膜炎,嚴重的可以導致腸穿孔、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醫護人員不得不暫停母乳餵養。又歷時兩週的支持治療,啾啾終於闖過了感染關,於是開啓了第二次餵養。讓王彩霞高興的是,啾啾沒有出現腹脹,她成功挺了過來。入院30天時,她的體重已增至3.8斤。
一邊是虛弱的妻子,一邊是命懸一線的娃,守候母女倆多日的爸爸因過度焦慮也病倒了。隨着NICU裏捷報頻傳,讓爸爸重新理清思路:既然臭丫頭選擇在我的户口本里創建自己的角色,當爹的我敢生你,我就敢養你!媽媽查閲了許多早產兒知識後,也逐漸走過了情緒低谷,積極為啾啾提供母乳支持。
醫護人員細心為早產兒做足底按摩。
隔屏看了40天,終於可以抱抱你
經過40天的搶救治療,爭氣的啾啾進步飛速,體重增長良好,並且實現自主呼吸、能夠自主進食,終於可以由NICU轉出準備回家了。這時夫妻倆的心態也日漸成熟,決定拿出大人的擔當,為小傢伙遮風擋雨。用小胡的話説,隔着手機屏幕看了40天的寶寶,現在終於可以抱抱你了。夫妻倆輪流學着怎麼抱啾啾、怎麼餵奶、如何換尿布……和許多新手爸媽一樣,他們手忙腳亂卻又幸福滿滿。
“我們比家長要了解寶寶,所以在早產兒出院前,我們的責任制護士會告訴家長孩子的性格、大小便、餵養量、住院期間有哪些問題等,並做一些簡單的智護培訓。”王彩霞告訴記者,出院並不代表疾病的完全康復,只是將早產兒的護理過渡到了家庭護理的階段,未來啾啾一家還要攜手完成“升級”。
深讀一點
我們陪早產兒闖關
家長陪早產兒長大
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早產發生率約為10%,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介紹,市立醫院兒科作為市重點學科之一,發展迅速,新生兒科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優秀的醫護團隊,每年救治新生兒病例上千例,早產兒存活率已顯著提高,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存活率超過90%。
市立醫院兒科會對寶寶出院後進行延續隨訪,對營養、生長髮育乃至智力、情感、心理健康等予以有序、嚴密的追蹤監測,及時發現、早期干預。在王彩霞11年的隨訪中,絕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復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最大的早產兒已經十歲了,身體的各項發育指標都非常好。“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世界早產兒日,這也是給家長們增加信心,強化家庭式護理,早產兒也能發育得很好。”王彩霞説,家長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害怕孩子落後,總有一天“早到天使”能一路披荊斬棘,實現逆襲,給我們最大的驚喜。
健康鏈接
出院後的早產兒
仍需要醫療支持
體格發育:需要監測早產兒體重、頭圍的增長,選擇合適的餵養方案,避免出院後追趕過速或生長遲緩。
神經發育:雖然是早產,但是神經精神發育需要按照實際月齡進行達標,所以早產兒父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庭式訓練,給早產兒生後的神經系統可塑性發育提供更大的進步。
疾病篩查:早產兒由於疾病影響,可能出現視力或聽力異常,需要按時進行ROP及聽力篩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營養素補充:適當補充維生素AD、維生素D、鐵劑等。
父母呵護:倡導父母家庭式袋鼠式護理,增強母親母乳餵養信心,以愉悦、平和心態面對早產寶寶。
加強護理:減少到人羣密集場所,避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文 徐常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