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的來源與作用特點
保和丸來源於“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其藥物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這個方的藥物可以分成3組。
第一組:山楂、神曲、萊菔子,具有消食作用。其中,山楂消肉食,神曲化酒食,萊菔子(其實就是蘿蔔籽)消麪食。
第二組:陳皮、半夏、茯苓,去痰濕。我們食入的食物停留在消化道的叫食積,那些吸收以後進入消化道以外的組織、器官,不能代謝排出體外的,我們就認為是痰濕。這裏所説的痰濕,不僅包括咳嗽出來的我們能看到的痰,還包括我們看不見的無形之痰,即廣義的痰濕。換句話説,如果體內有食積,食積又會混雜痰濕,第一組藥物可以化食積,但不能化痰濕,因此需要用第二組藥物去痰濕。陳皮,能夠行氣化痰,法半夏燥濕化痰,茯苓能滲濕,三藥合用,共同起到化痰去濕的作用。
第三組藥物:連翹,是這個方里用得很巧妙的藥物。首先,得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糧食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熱,同理,食物進入消化道停留積聚產生食積,食積在消化道里面也會發熱,那痰濕也會“漚得發熱”,我們稱之為痰熱、濕熱。此時,就需要連翹這個藥將熱透發出來。
因此,保和丸是一個治療食積、痰濕、鬱熱的藥物,筆者把它的這個功能形象地比喻為“人體清道夫”。
在此,還需要強調的是,一個人的進食能力並不代表代謝能力。如果代謝能力很差,不管是進食多還是少,都有可能產生食積、痰濕、鬱熱!恰恰保和丸是有加強人體代謝能力、加強體內垃圾分解能力的一個藥物。因此,在人們暴飲暴食、食無禁忌的今天,筆者常常會用到這個藥物。
常用保和丸治療的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我們知道,人既要攝取東西,又要排出東西。攝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從嘴進,所以我們常説“病從口入”。排泄東西的途徑就相對比較多了,腸道、尿道、氣道、皮膚,都可以排泄廢物。
如果一個人的胃腸道里有很多東西,已經超過消化代謝能力,消化道已經超負荷工作了,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
例如,嘔吐、口臭、口腔黏膩等等,都是代謝產物尋找出路、從更多途徑排泄廢物的表現。還有咳嗽、吐痰,也是一個排泄的途徑。另外,還有的人由於鬱熱、痰濕往上走,還可能表現為失眠、上火、煩躁、面赤冒油等症狀。
還有往下走的,有些人因為食積導致胃腸道負荷過重,腸道蠕動減弱,造成便秘。或者,有些腸道功能較好的,吃太多東西時腸道立刻就蠕動加強把東西排出去。因此,就出現2種反應:要麼便秘,要麼腹瀉。為什麼腹瀉也可以用保和丸呢?就是順應人體的機制,讓東西往下走,從腸道排出體外。
皮膚病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泄器官,所以有些食積的人,出汗非常多,又酸、又臭,這是痰濕需要從皮膚排泄的表現。但,有時濕氣從皮膚排泄不表現為多汗,而表現為蕁麻疹、風疹,或者是濕疹。
上述的這些排泄反應,都可以用保和丸輔助解決,只要沒有垃圾了,食積、鬱熱、痰濕去除了,人體的這些反應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兒童感冒
臨牀上經常遇到,長時期消化道有食積,或者消化道功能差的患者,免疫力也隨之減弱。因為中醫有一個説法,“胃氣虛則衞氣虛”。這個衞氣,大概就是西醫學的免疫力。
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家長經常過度給小朋友餵食,怕小朋友餓肚子,哪怕小孩半夜起來嘔吐,也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模式的錯誤。嘔吐完後,出一身汗,又着涼感冒,又接着喂,呈現連鎖反應。對此情況,筆者常用玉屏風散和保和丸這兩個藥合在一起給患兒吃,一段時間之後,就沒那麼容易感冒了。
其他還有的食積化熱,會導致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煩躁、晚上不睡覺、踢被子、説夢話、磨牙等行為。對此,也需要去食積,用雞矢藤、保和丸這類藥物,加上長期的飲食控制,也就慢慢緩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