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出生就“發黃”?別懷疑,就是你懷孕時吃了這4種東西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新生兒黃疸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血液中膽紅素的積聚過多,雖然膽紅素中間有紅字,但其實膽紅素是紅細胞分解過程中釋放的一種黃色色素。

過多的這種色素會導致皮膚、眼睛和牙齦變黃。研究表明,新生兒的黃疸可能跟媽媽的飲食有關係,因為都是肝臟過濾血液中的膽紅素,準媽媽如果經常吃這幾類食物,肝臟受損,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可能性會大幅增加。

精製碳水化合物

精製碳水化合物,就是指麪包、蛋糕、餅乾這些烘焙的高糖含量的食物。之所以稱這些食物為精製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這些食物對澱粉進行了深加工處理,把原始穀物中的麩皮和胚芽都去掉了,穀物中的維生素,纖維素,各種礦物質也都被去除了。這些精製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會被很快的分解,準媽媽的血糖會上升,糖攝入過多時會損害肝功能,因此膽紅素有很大的可能通過胎盤堆積到胎兒體內。

包裝熟食、罐頭和煙燻食品

許多包裝熟食、罐頭或煙燻食品,特別是熟肉和罐頭蔬菜,含有高水平的防腐劑。這些防腐劑通常是以高鹽的成分出現,如硝酸鹽和硫酸鹽。常吃的話,過量攝入鹽分會使體內細胞脱水,使消化和新陳代謝更加困難,並對肝臟造成壓力。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油炸、油性和快餐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很難消化,尤其是那些用部分氫化植物油製作的食品。一些乳製品,包括奶酪、全脂牛奶和全脂酸奶,也含有高水平的飽和脂肪。

研究表明,攝入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準媽媽,寶寶患黃疸的幾率也會增加。

生的或未煮熟的魚或貝類

有些生的或未煮熟的魚和貝類可能含有輕微毒素,會損害肝臟和其他消化器官。還有一種風險是它們含有可以感染肝臟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這也會增加寶寶患黃疸的可能性。

總之看了《延禧攻略》的各位可能會知道,新生兒的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來説,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過了一週到兩週曬曬太陽就會自行恢復。一旦出現黃疸情況,一定要立即進行診治,不可大意,不過孕媽們可以提前通過飲食來調節身體健康狀況,從而減少寶寶得黃疸的幾率哦~